新教材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备考精编金卷 生物(A卷) 解析专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7153605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1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备考精编金卷 生物(A卷) 解析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备考精编金卷 生物(A卷) 解析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备考精编金卷 生物(A卷) 解析专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新教材新教材 2019 2020 学年下学期高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备考一期末备考精编金精编金卷 生生物物(A)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25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分

2、)分) 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其科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工授粉后可不进行套袋处理 B孟德尔提出的分离定律,极好地解释了 F2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由此证明该定律的正确性 C子代中特殊分离比的出现,依赖于遗传因子的分离、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以及一定的样本基 数 D若以 F2的高茎豌豆自交,且每株收获相同数量的种子,种植后矮茎植株约占 2/3 【答案】C 【解析】母本去雄和人工授粉后都必须进行套袋处理,A 错误;孟德尔提出的分离定律,解释 了子二代出现的性状分离情况, 但据此不能证明该定律真实可靠, 还需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B 错误; 子代中特殊分离比的出现,依赖于遗传因子的分离、雌雄

3、配子的随机结合以及一定的样本基数,C 正确;若以 F2的高茎豌豆(1/3DD、2/3Dd)自交,且每株收获相同数量的种子,种植后矮茎植株约 占 2/31/4=1/6,D 错误。 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纯种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获得 F1,F1自交,F2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统计子代样本的数目足够多 BF1产生的各基因型配子结合机会相等 CF2各种基因型个体成活的机会相等 D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相等 【答案】D 【解析】杂交实验中,统计子代样本的数目要足够多,A 正确;F1产生的各基因型配子结合机 会相等,B 正确;F2各种基因型个体成活的机会相等,C 正确;F

4、1产生的雄配子(花粉)数目多于 雌配子(卵细胞)数目,D 错误。 3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 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 O 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A 对:身高是由基因和环境条件(例如 营养条件)共同决定的,故身高不同的两个个体基因型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B 对:植物呈现绿色 是由于在光照条件下合成了叶绿素,无光时不能合成叶

5、绿素。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 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 对:O 型血个体相应基因型为隐性纯合子,故 O 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 O 型血,体现了基因决定性状。D 错: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性状分离的结果,从根本 上来说是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与环境无关。 4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做父本、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母本,将杂交所得 F2进行自交,F2四种 表现型的比例为 9331下列操作将会对 F2表现型的比例造成明显影响的是 A将亲本中的父本和母本交换后进行杂交实验 B亲本产生的种子中有少部分没有培育成 F1植株 CF1植株进行自花传粉的同时又进行人工异花授粉 D根据 F

6、2植株上种子的性状统计出 F2代性状分离比 【答案】D 【解析】如果两对性状由 2 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亲本正交和反交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 都是 9331,A 错误;亲本产生的种子即子一代,基因型相同,部分不能形成子一代个体,不 会影响子二代 9331 的分离比,B 错误;子一代基因型相同,自花授粉与人工异花授粉不会影 响 9331 的分离比,C 错误;子二代植株上种子的性状是子三代,统计的分离比不是 933 1,D 正确;故选 D。 5下列有关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DNA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等动物睾丸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正常分裂后所产生的子细胞仅有次级精母细胞和精 细胞两种 B同

7、种生物的次级精母细胞的核 DNA 分子数和神经细胞的核 DNA 分子数相同 C 同种生物体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等于神经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 【答案】A 【解析】动物性腺中的细胞既有进行减数分裂的,也有进行有丝分裂的,故高等动物睾丸中处 于分裂中期的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不止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两种,还应该有精原细胞。 6在雄性果蝇的精巢中,下列细胞内一定含有 2 条 Y 染色体的是 A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B初级精母细胞四分体时期 C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D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

8、 【答案】A 【解析】在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细胞中含有 2 条 X 染色体、2 条 Y 染色体; 初级精母细胞中虽然 DNA 已经复制,但染色单体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故只有一条 X 染色体和一 条 Y 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含有 2 条 X 染色体或 2 条 Y 染色体。 7下列有关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一定含有 X 染色体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C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女性患者远多于男性患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初级精母细胞一

9、定含有 X 染色体,但是精细胞不一定 含有 X 染色体,A 项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随着染色体遗传,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上 总是和性别相关联,B 项正确;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可能携带了正常基因,其儿子不 一定患病,C 项错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D 项错误。 8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 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 C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10、D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含有 2 条同源染色体,1 与 2、5 与 6、3 与 4、7 与 8 相互之间为相同 基因,1 与 3 或 4 可能是等位基因,5 与 7 或 8 可能是等位基因。1 与 2 是相同基因,1 与 3 或 4 是 等位基因,1 与 6、7、8 互为非等位基因,A 错误;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其进行减数分裂时形 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种类、数目均相同,故均含有基因 18,B 正确;若 不考虑交叉互换,1 与 3 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1 与 2 会在减数第 二次分裂的后期

11、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离,若考虑交叉互换,则 1 与 2 可能会在减数第一次分 裂的后期分离,1 与 3 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分离,C 错误;5 与 6 是相同的基因,1 与 6 不 属于重组配子,D 错误。故选 B。 9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 X 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 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 1/8 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 BbXRX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 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 X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 bXr的

12、极体 【答案】B 【解析】长翅与长翅交配,后代出现残翅,则长翅均为杂合子(Bb),子一代中残翅占 1/4,而 子一代雄性中出现 1/8 为白眼残翅, 则雄性中残翅果蝇占 1/2, 所以亲本雌性为红眼长翅的双杂合子, 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A 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 3/41/23/8,B 错误;亲本 基因型为 BbXRXr和 BbXrY,则各含有一个 Xr基因,产生含 Xr配子的比例相同,C 正确;白眼残翅 雌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为纯合子,配子的基因型即卵细胞和极体均为 bXr,D 正确。 10某种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其羽色由位于 Z 染色体上的 3

13、 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其 中 R1基因控制红色,R2基因控制黄色,R3基因控制绿色。现有绿色雄性鹦鹉和黄色雌性鹦鹉杂交, 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雌性红色雌性绿色雄性红色雄性1111。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自然界中的鹦鹉存在 6 种基因型 B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C3 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 R3R1R2 D红羽雄性和黄羽雌性的杂交后代可根据羽色判断鹦鹉性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 ZW 性别决定及复等位基因等有关知识。3 个复等位基因控制该种鹦鹉羽色 的基因组合共 9 种,其中雌性 3 种,雄性 6 种,A 项错误;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 3 定向性,B

14、 项错误;据分析可知,3 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 R3R1R2,C 项正确;红羽雄 性(ZR1ZR1或 ZR1ZR2)和黄羽雌性(ZR2W)杂交,如果 ZR1ZR1和 ZR2W 杂交,后代全是红色(ZR1ZR2、 ZR1W),无法根据羽色判断其子代的性别,D 项错误。 11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 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 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 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 T2 噬菌体的

15、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答案】C 【解析】T2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只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和增殖,A 项错误;T2 噬菌体病毒要借助宿主细胞合成 mRNA 和蛋白质,B 项错误;用含有 32P 培养基培养大 肠杆菌,再用含 32P 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 T2 噬菌体,能将 T2 噬菌体的 DNA 标记上32P,即培养基 中的 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 噬菌体的核酸中,C 项正确;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为 HIV,它的遗 传物质是 RNA,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D 项错误。 121953 年 Watson 和 Crick 构建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

16、意义之一在于 A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确定 DNA 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发现 DNA 如何存储遗传信息D揭示了生物的遗传规律的本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重要意义。DNA 的双螺旋结构揭示了 DNA 的 组成,即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其遗传信息存储在 DNA 的碱基排列顺序之中,并且指 出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 项正确。 13将洋葱根尖细胞在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 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前期 B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 C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D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含 3H 标记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同位素示踪法与 DNA 分子复制。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 DNA 复制的原料,DNA 复制在间期,A 项错误;由于 DNA 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 DNA 分子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