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141870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

2、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

3、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日卒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

4、歌的高潮。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

5、风貌。2下列对中国诗歌性情与声色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宋之际,中国诗歌发生了第一次转变,从重性情转向重声色。B盛唐时,性情与声色的完美统一,使中国诗歌达到了发展的顶峰。C诗歌在盛唐之前,重声色,轻性情;在盛唐之后,重性情,轻声色。D盛唐半个世纪一过,能以性情与声色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现象再也没有过。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

6、之间。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共12分)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4.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_5.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_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2分,共16分)6.及尔偕老, _。淇则有岸, _ 。总角之宴,_。_,不思其反。(诗经氓)7.昔我往矣,_。今我来思,_。(诗经采薇)8.日月之行

7、,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四、语言运用部分(共23分)9.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几年过去了,她那光滑的脸上平添了皱纹,短暂的青春像流水般_。名家作品,皆有独特的文章风格,有的朴素,有的色彩斑斓;有的以含蓄取胜,有的则_。我们在文坛上,应当使不同的风格_。A消逝 淋漓尽致 百家争鸣 B消失 隐晦曲折 百家争鸣C消逝 淋漓尽致 百花齐放 D消失 隐晦曲折 百花齐放10.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在氓这篇课文中,塑造了一个花言巧语、背信弃义的男人形象B.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故事,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使读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C.反复阅读这些优美的

8、篇章,节奏、语气和韵味,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D.“语句修辞”有点儿像一首歌曲中的“高潮”,也就是要对所使用的关键句子或段落加以选择和锤炼为目的。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现在的家具市场鱼目混珠的现象很多,有的厂家从意大利引进生产线在国内生产家具,却号称“纯进口家具”。B在“落地完税”政策实施一个月之余,昔日车商云集的车城已经十室九空,几乎沦为一座空城。C中国国家足球队0:1败北,小组出线希望渺茫。观察员分析失利原因之一是国足领队往往越俎代庖。D身为派出所所长的常征在办案过程中不止一次收到恐吓短信,不过他对此从来都是不以为意,置之一笑。12下图为“中

9、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请写出该标志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6分) 13.仿照下面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另写四个句子。要求以“珍惜”开头,具体对象和内容不限,表意恰当,富有意蕴,字数与原句基本相同。(8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醒觉了你的自尊; 五、写作(40分)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唤醒了多少有骨气的文人,这一跳,为他们树立了坚守的榜样;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一跃,警醒了多少固执己见的家长,这一跃,让他们明白了坚守爱情的力量;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守拙”二字,让多少人明白了坚守品节的高尚。请以“坚守”为中心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错别字一字扣1分,重复不计。高一语文第三次周测答题卷选择题(18分)一、1 A B C D2 A B C D3 A B C D9 A B C D10 A B C D11 A B C D二、诗歌阅读(12分)4.(6分)_ _ _ _ _ _ 5.(6分)_ _ _ _ _ _ _ 三、名句名篇默写(16分)6 7 8. 12(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