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西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扫描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141045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豫西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扫描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豫西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扫描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豫西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扫描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豫西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扫描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豫西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扫描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豫西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扫描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豫西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扫描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选A。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葡萄糖在排列顺序上无多样性。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蛋白质合成后一般不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纤维素不能为细胞供能。2解析:选D。题图所示为核苷酸的组成,甲是磷酸,乙是五碳糖,丙是含氮碱基。人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中的含氮碱基只有四种。病毒中的核酸只有一种,所以组成病毒核酸的核苷酸(含氮碱基)只有四种。3解析:选D。如图所示,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经过内质网的加工,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囊泡,把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加工后,再由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囊泡,把蛋白质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膜,最后囊泡与细

2、胞膜融合,经细胞膜的胞吐作用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整个过程中分泌蛋白都是以囊泡的形式移动,而并非穿过生物膜进行运输,故这一过程中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0层。 (合成的分泌蛋白输送到细胞外的过程示意图)4解析:选B。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合水比例越大,抗旱性越强,A项正确;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细胞内代谢比正常细胞旺盛,因此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细胞高,B项错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物H2O中的氧原子可以转移至二氧化碳中,C项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光合作用过程产生水,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也会产生水,脱氧核苷酸脱水缩合形成DNA也会产生水,D项正确。5解析:选C。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液体呈

3、现蓝色,加热后出现砖红色;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将斐林试剂中的CuSO4溶液稀释五倍后,可用于唾液淀粉酶(蛋白质)的鉴定;鉴定豆浆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1 mL,振荡后加入少量的(34滴)CuSO4溶液,观察颜色变化。6解析:选C。pH等于c时酶已失活,但H2O2不稳定,易自行分解,因此pHc,e点可能大于0,A错误。pHa时酶活性比pHb时小,因此需较长时间才能达到e点,d点右移,但e点不会下降,B错误。温度降低5 条件下,酶活性下降,e点不会下降,d点右移,C正确。当反应物量增加时,产物的量会增加,e点上移,D错误。7解析:选D。由于该图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

4、因此改变温度都会使酶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变慢,A错误;B点后反应速率不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说明反应物浓度不是限制因素,可能受酶浓度的限制,因此当在B点及以后提高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提高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会变化,B、C错误;从曲线图可知,A点后B点前,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说明此时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反应物浓度,D正确8解析:选A。细胞癌变与基因突变有关,受基因控制,B错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放射性治疗杀死癌细胞属于细胞坏死,D错误。9解析:选C。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甲未解离,细胞相互重叠;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乙未漂洗,影响染

5、色效果,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根尖57 mm处为伸长区,伸长区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观察不到染色体。10解析:选C。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氧浓度为c时,两种呼吸方式并存,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与酒精均为0.6 mol/min;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CO2产生量分别为1.2 mol/min和0.4 mol/min,消耗葡萄糖之比为11,即有1/2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CO2释放量最少的氧浓度点是储藏苹果的最佳氧浓度点。11解析:选D 。在黑暗条件下,叶片只进行细胞呼吸,从氧气吸收量的坐标图中可以看出细胞的呼吸速率:在20 时为1 mg/h,而

6、10 时为0.5 mg/h,所以20 时的呼吸速率是10 时的2倍。光照条件下,叶片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又可以进行细胞呼吸,因此,根据氧气的释放量可以分析叶片净光合作用量,也即真光合作用量减去呼吸作用量。在10 、5 klx的光照下,每小时氧气的释放量是3 mg,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应该再加上每小时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即30.53.5 mg。叶片积累的有机物量即净光合作用量,与氧气释放量呈正相关,从图中可以看出,在5 klx光照下,10 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 时的要多。在20 、10 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等于每小时氧气的释放量再加上每小时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即516

7、 mg。12解析:选D。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和K的浓度差有关,因此,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的产生依赖于内环境中的Na、K浓度的相对稳定,C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而不是内环境中,D错误。13解析:选C。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O2和CO2的气体交换要靠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共同作用才可以完成,A项错误;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被利用需要穿过14层生物膜,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产生的CO2释放到外界

8、环境需要穿过9层生物膜,B项错误;人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CO2的过程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不属于内环境,C项正确;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D项错误。14解析:选D。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过多引起的,导致组织液过多的原因有:过敏反应、肾炎、营养不良、淋巴管阻塞以及毛细血管壁破损等。15解析:选A。血浆中的某些成分可渗出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组织液的某些成分也可透过毛细血管壁回流形成血浆,C、D正确;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A错误;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通常维持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了组织液含量的相对稳定,B正确。16解析:选B。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浓度

9、增大,进而导致水从细胞内更多地流向细胞外,A错误;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体积增大,B正确;炎症反应引起的肿胀是毛细血管及组织细胞破裂引起组织蛋白增多后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过多引起的,C错误;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增大会导致钾离子外流的量减少,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下降,D错误。17解析:选D。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来调节水盐平衡;寒冷刺激使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属于神经体液调节18解析:选C。人看到酸梅引起唾液分泌是条件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这一反射过程中,感受器位于眼球的视网膜上,唾液腺是效应器,B正确;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的是感受器,并不是神

10、经中枢,C错误;在突触部位,兴奋传递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19解析:选A。血液、突触小泡、牛奶、肠道中的药物不属于内环境成分。20解析:选B。A项,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只有当兴奋传导到轴突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才能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项,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能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项,由于突触部位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D项,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是K的外流。21解析:选C。ab段体温降低,说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可能的原因是吹电风扇或处于寒冷环境,de

11、段体温升高,说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原因可能是非自主战栗、发热、剧烈运动或骨骼肌收缩综合分析可得出C选项正确22解析:选D。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异常,因此摄取葡萄糖后,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活动较弱;乙为正常人,开始运动后体内血糖大量参与氧化供能导致血糖浓度下降;人体运动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多,糖氧化分解加强,血糖浓度降低,因此胰高血糖素浓度增加。23解析:选C。静息电位是指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而代表的都是膜外电位,A错误;兴奋的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图乙表示的属于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而有些激素是分泌蛋白,C正确;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由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

12、号,D错误。24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胰岛素抵抗”是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不是胰岛素含量少,故不能引起胰岛素抵抗;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和胰岛素与受体的相互识别发生障碍,都可以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与靶细胞识别,不能引起靶细胞正常的变化,从而出现胰岛素抵抗;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不会出现胰岛素抵抗。25解析:选B。由图可知,雌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都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控制。排卵前雌性激素的增多会促进LH的增多属于正反馈调节。由图可知,孕激素增多会抑制LH的分泌,从而抑制排卵,因而可以作为避孕药使用。垂体分泌的激素属于蛋白质类的激素,口服后会被分解,不能发挥作用。26

13、解析:选C。题图显示,起初a、b两电极间电位差为0,这说明a、b两电极放置在神经纤维膜的同一侧,因此,可以排除A、B项;根据电位差有“正、负”之分,说明记录仪的指针发生了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而D项刺激点位于两电极的中间,两电极间不会出现电位差,因此C正确。27解析:选D。从题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基因突变鼠在运动后血糖浓度过低,因此可能缺乏胰高血糖素或其受体;而胰岛B细胞受损时,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减少,会出现高血糖症。28解析:选D。由于该药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神经递质水解酶的活性,故当人体内存在这类药物时,由于神经递质不能被分解,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含量将上升,造成突触后膜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持续转

14、换。29解析:选B。餐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原因是机体对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分泌物甲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分泌物乙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当胰岛素分泌增加时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是拮抗作用的关系。30解析:选C。题图c点以后对应的时间段内,机体为维持体温恒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人体进入寒冷环境后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体进入寒冷环境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进入寒冷环境后人体体温基本不变,酶活性保持不变二、非选择题31(除标注外,每空1分,

15、共9分)答案:(1)(细胞)代谢 神经体液(2分)(肝)糖原(2)(负)反馈下丘脑和垂体(2分)(3)膜的通透性改变(或死亡、受损)(4)表达解析:(1)根据图解可以看出,低温刺激会引起皮质醇分泌增多,从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此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低温刺激时,肝糖原能大量分解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显著上升。(2)当血液中皮质醇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3)低温刺激2 h以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的活性提高,而该酶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肝细胞内,推测可能是肝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或死亡、受损),导致肝细胞内的谷草转氨酶进入血液的结果。(4)热休克蛋白Hsp70是Hsp70基因的表达产物,在低温刺激下,热休克蛋白Hsp70含量增加,可能是鱼体通过增加Hsp70基因的表达,从而抵抗低温的不良影响。3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答案:(1)内正外负Na内流(2)越长(3)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2分)大脑皮层(4)下丘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