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 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上传人:大宝****b 文档编号:137138084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调节》 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免疫调节》 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免疫调节》 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免疫调节》 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免疫调节》 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调节》 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调节》 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泡泡男孩” 为什么会有泡泡男孩?,激趣导学,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目标导学,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分类,防御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应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导思点拨,阅读教材35页,思考: 免疫系统由什么组成的呢?,阅读思考,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生成),(迁移到胸

2、腺中成熟),(在骨髓中成熟),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位于淋巴液、 血液、淋巴结),吞噬细胞,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新课讲授,人体内的免疫器官,新课讲授,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 胸腺内分化成T细胞 骨髓内分化成B细胞,新课讲授,免疫系统,1,2,对内有监控和清除功能,对外有防卫功能,新课讲授,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功能:通过免疫能够识别“自己”、排除 “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新课讲授,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阻挡作用,属哪种免疫?,新课讲授,属哪种免疫?,皮

3、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新课讲授,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属哪种免疫?,新课讲授,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属哪种免疫?,新课讲授,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哪种免疫?,新课讲授,白细胞消灭病原体,属哪种免疫?,新课讲授,(一)人体的三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皮肤和粘膜,免疫器官 和免疫细胞,非特异性 免疫 (先天),特异性免疫 (后天形成),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特异性免疫特点: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新课讲授,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

4、御功能。 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新课讲授,注射A病毒 注射生理盐水,抽出腹水注射,分别注射A病毒,小鼠大多不染病,小鼠大多染病,抽出腹水注射,染病,染病,结论:抗体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抗体只能特异性地消灭相应的抗原。,实验分析,新课讲授,(二)抗原和抗体,抗原: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体:特异性消灭抗原的球蛋。 分布: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中,( 如乳汁中),蛇毒 抗毒素 细菌 病毒 花粉 癌细胞 让细菌凝集的凝集素,新课讲授,B细

5、胞如何识别到抗原的?有几个途径?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有什么反应? 最后抗原是在哪里被消灭,怎样被消灭的? 记忆细胞有什么作用?,交流讨论:,观察教材37页图2-15,,(三)体液免疫,新课讲授,B细胞如何识别到抗原的? 有几个途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有什 么反应?,最后抗原是在哪里,怎样被 消灭的?,记忆细胞有什么作用?,体液免疫,新课讲授,抗体数量,初次抗原刺激,二次抗原刺激,时间,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 浆细胞分泌出抗体,结论: 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产生的免疫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快、更强烈,能在抗原侵入,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体液免疫,新课讲授,记忆细胞有什么作用?,体液免疫

6、,新课讲授,抗原,进入人体体液,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体液免疫,进入人体细胞,思考: 抗体能否直接进入细胞, 去消灭细胞内的抗原?,新课讲授,思考: 效应T细胞能否消灭抗原? 效应T细胞有什么作用? 抗原最后是在哪里,怎样被消灭的?,(四)细胞免疫,新课讲授,效应T细胞有什么作用?,抗原最后是在哪里,怎样被消灭的?,被抗体结合,细胞免疫,新课讲授,抗原,进入人体体液,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被相关免疫细胞 破坏其藏身之处,进入人体细胞,新课讲授,抗原,吞噬细胞(摄取处理),T细胞,效应T细胞,B细胞,浆细胞,裂解靶细胞使抗原暴露,抗体:结合抗原,记忆细胞,淋巴因子,(增殖

7、分化),(增殖分化),(传递),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联系,新课讲授,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抗原,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作用独特,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吞噬细胞、 T细胞、 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新课讲授,免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问题探讨,1.过敏反应 特点: 病例:,发作迅速、强烈、消退较快; 不会破坏组织; 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花粉过敏、皮肤荨麻疹、过敏性鼻炎,三、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疾病,新课讲授,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新课讲授,2

8、.自身免疫病 反应过度,敌我不分, 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1)风湿性心脏病 2)类风湿关节炎 3)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新课讲授,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物质,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心脏受损 风湿性心脏病,进攻,进攻,风湿性心脏病的形成,新课讲授,3. 免疫缺陷症,概念:,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叫免疫缺陷症。,类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遗传引起 :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新课讲授,卡介苗,牛痘,糖丸,结核病(肺结核),天花,小儿麻痹症,疫苗,预防疾病,四、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疫苗,新课讲授,预防接种: 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

9、疫制剂使个人和人群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性免疫。,免疫预防,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等方法制成的制剂。接种后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与记忆细胞。,新课讲授,根据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免疫治疗,新课讲授,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行移植,但为减轻排斥反应,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

10、疫抑制药物。(T淋巴细胞),器官移植,新课讲授,1、你能尝试画出体液免疫过程的图解吗?(文字加箭头表示),吞噬细胞,T细胞 (呈递),B细胞 (识别),直接刺激,增殖分化,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二次应答,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抗原,(摄取、处理),抗原,抗原二次入侵,设问寻疑,2、你能尝试画出细胞免疫过程的图解吗?(文字加箭头表示),抗原,吞噬细胞 (摄取、处理),T细胞,增殖分化,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抗原二次入侵,设问寻疑,1、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前两道防线。 C

11、、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C,2、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诊断反馈,B,4、对细胞免疫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免疫是建立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的 B、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需要吞噬细胞参与 C、效应T细胞能够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 D、效应T细胞能够使抗原裂解死亡,C,3. 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

12、身上,切除的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诊断反馈,5、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些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浆细胞 B、抗体由B细胞直接分泌的 C、抗体一般都是直接将入侵的病菌杀死 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细胞,A,诊断反馈,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艾滋病,HIV,是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典型病例。,拓展延伸,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致人死亡。,HIV(蓝色)攻击T细胞,致病机理,拓展延伸,病毒分布:,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和乳汁中,传播途径:,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分布和传播,拓展延伸,1)洁身自爱 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 4)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艾滋病预防,拓展延伸,再 见,谢谢大家!,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