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教学内容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130589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教学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教学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教学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教学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教学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教学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教学内容(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书:,公共邮箱: 邮箱密码:Ceramic,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隋瓷风采 庞大的青瓷家族 成熟的白瓷风韵 黑釉、黄釉、花釉、绞胎及青花瓷 唐三彩,隋瓷风采,隋以北朝为基础统一中国,因而其文化面貌带有较浓厚的北朝色彩。由于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东南一带),政治中心在北方,南方的物品和工艺技术亦更多地北传,瓷风北渐,北方的制瓷业也得以迅速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隋代的制瓷业仍以青瓷为主流,分南北两个系统。 隋代南方青瓷,一般胎质坚硬,胎色灰白,釉层薄而均匀,釉色以青绿和黄绿色为多,有剥釉现象。器物里外施釉,器外施釉不及底,有的仅及腹半。装饰以印花为主,其次为划花,亦有少量贴花。 隋代北方青瓷

2、,一般造型较敦朴厚重,胎质细腻坚致,有的施白色化妆土。釉色青或青中闪黄,为透明玻璃质,光泽较强,釉面多开片。器物里外施釉,器外施釉不及底。装饰较简朴。,青釉四系罐 隋/高22.5厘米。直口,平底,肩有四系。釉色青中闪黄,玻璃质感强,开细小纹片,施釉不及底。造型有北方瓷器浑厚淳朴的特点。,庞大的青瓷家族,唐代南方各窑仍然烧制青瓷,而以越窑为杰出代表。当时“茶圣”陆羽在所著茶经中评次各窑所产茶碗时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即以越窑居于首位,而其他五个也都是青瓷窑。 越窑代表了唐五代到北宋初期青瓷生产的最高水平,从工艺技术到产品风格,都对南北众多瓷窑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

3、影响。,岳州窑与长沙窑,岳州窑在陆羽茶经中排名第四,窑场位于今湖南湘阴一带,是长沙窑的前身,是湖南最早的青瓷生产基地。 长沙窑又名铜官窑,位于今湖南望城县铜官镇至石褚湖约五公里的范围内。创烧于中唐,盛于晚唐,衰于五代。长沙窑前期器物胎质较粗松,胎色暗红;后期胎质较细密,胎色灰黄或灰青。前期釉色黄中带青,黄色较重,胎釉结合不好,常有剥釉现象;后期釉色青而微黄,青色增多,色调稳定;亦有乳白中闪青和纯然一体的蓝色或绿色釉;胎釉结合紧密、很少剥釉现象。,长沙窑在装饰艺术上具有特殊成就,其釉下彩绘和模印贴花最具特色。 长沙窑的釉下彩绘装饰,先在素胎表面涂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绘各种图形,再罩以一层淡黄色或

4、青黄色的透明薄釉,烧成后图画显得十分清晰、明亮。釉下彩中,绿、红、蓝色以氧化铜作着色剂,褐色则以铁为着色剂。彩绘纹饰常用三种线条来表现,即铁线式、棉线式和复合式。铁线式的线条多呈褐色,用于白描,笔画刚劲有力。棉线式线条以绿色或红色为主多用于没骨画法,其线条如棉浸水,柔软华滋,长短粗细随物而变。复合式是用两种以上线条相配使用,一般用绿色棉线勾画轮廓,用褐色铁线描绘细部、如动物的眼、嘴、羽毛和植物的叶脉、山石的纹理等,有如水墨画中之醒墨,淡中着浓,效果十分强烈。,长沙窑褐彩奔鹿纹盒盖 唐/高5厘米,口径16.8厘米。奔鹿以意笔绘出,形象逼真。草纹亦潇洒而有水墨效果,长沙窑贴花壶唐/高21.5厘米。

5、直筒腹,平底。肩部安八棱短流、双系和曲形柄。双系和流下贴饰模印花叶纹,贴饰处均施大片褐彩,十分醒目。,洪州窑,洪州窑,在陆羽茶经中名列第六,居于唐代六大青瓷窑的末位。其窑场遗址在今江西丰城市曲江镇罗湖村一带,南北绵延20余公里,以赣江为纽带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瓷窑体系。 洪州窑创烧于东汉晚期,东晋南朝至中唐为兴盛时期,晚唐五代渐趋衰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洪州窑址的调查发掘中发现东晋、南朝早期的层位中有大量废弃的匣钵,表明洪州窑最迟在南朝早期已使用匣钵装烧瓷器,这是我国制瓷工艺上的一大进步,打破了以往认为我国匣钵装烧始于隋代的成说,改写了这一制瓷工艺的历史。,洪州窑多足辟雍砚 唐/高

6、5.5厘米,砚径14厘米。江西丰城曲江出土。砚面微凹,无釉,以利研磨,四周绕以水池。底沿有20只蹄形足,一侧安有两个小罐形的笔插。釉色黄褐而莹润,制作精美:这类砚因砚面圆形,围以水池,形如辟雍(西周天子所设太学,校址圆形,四周环水),故名“辟雍砚”。流行于南朝至唐宋。,邛(qiong)窑,四川地区唐代最为有名的青瓷窑是邛窑(又称邛崃窑),窑址分布于今四川邛崃县瓦窑山、什方堂、尖山子、大鱼村等地,而以什方堂为最集中。南朝至隋烧造青瓷,唐代是其极盛期,五代继续生产,北宋以后渐趋衰落。什方堂遗址发现的器物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和地方特色,如长流瓜棱壶、花口碗、折腰盘、提梁罐、省油灯等。还发现刻有“贞元二

7、年”铭文的匣钵残件,为判断此窑的烧造年代提供了依据。 邛窑所产以青釉、青釉褐斑、青釉褐绿斑和彩绘瓷为主,其品种、器形和装饰与长沙窑有不少相似之处。其不同点是邛窑胎质较粗,且泛褐色,因而多施化妆土,而长沙窑只有部分使用化妆土,邛窑釉下彩绘以点彩装饰较多,题材和手法不如长沙窑丰富;长沙窑器物上常见题写诗句,邛窑中极少见。,邛窑省油灯,唐,高3.7厘米,口径11.8厘米,底径4.9厘米。四川邛窑什文堂出土。盏面弧壁下凹,中空,腹侧有小孔,可注水。宋代大文学家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十中有如下的描述:“宋文安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

8、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半。,北方青瓷,隋唐五代时期,青瓷仍是北方的大宗产品,产量仅次于白瓷。尤其是隋代,基本上以烧制青瓷为主。入唐后,有的青瓷窑停烧,如安阳窑、贾壁窑;有的改烧白瓷,如巩县窑;有的则大量生产白瓷,如邢窑。隋代青瓷以河南安阳窑的质量为佳,唐五代以陕西黄堡窑的产品为代表。,青釉凤首龙柄壶 唐/高41.2厘米。壶口有凤头形盖,与壶流吻合成凤嘴。一侧安龙形竖柄,龙头衔壶口,龙尾接器底。通体饰联珠、力士、宝相花和卷叶纹。造型优美,装饰富丽,吸取波斯金银器的造型和装饰而加以创造性地融合,是唐代北方青瓷的代表作。,成熟的白瓷风韵,唐五代时期,北方地区以烧制白瓷为主,重要的窑场有河北内

9、丘邢窑、曲阳定窑,河南巩县窑、鹤壁窑、密县窑、登封窑、郊县窑、荥阳窑,安阳窑,山西浑源窑、平定窑,陕西黄堡窑,安徽萧窑等。这些窑场都烧制白瓷,但不是单一地生产白瓷,大多兼烧其他产品,如青瓷、黑瓷、黄瓷、花釉瓷等。陶瓷史家所谓“南青北白”,只是对唐代南北瓷业生产一种大体的概括。,邢窑,唐代的白瓷,以邢窑所产最为著名。唐李肇国史补说邢窑的白瓷茶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稍后,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记唐代乐师郭道原用越窑、邢窑的茶碗十一只、注水其中,随水位高低,以筷子敲击它,其发声美妙而有变化,胜过乐器。这说明邢窑白瓷质量上乘,能与越窑青瓷媲美。 邢窑的中心窑场位于河北内丘县城关一带。内丘在唐代属邢州,

10、故名邢窑。邢窑的白瓷有精粗之分,粗者居多,精者占少数。邢窑的精细白瓷选用优质瓷土烧成,胎质坚实细腻,胎色洁白,釉质莹润,有的薄如蛋壳,透明性很强。一般器物洁白光亮,有的白中微泛青色。器形有盘、碗、杯、托盏、瓶、壶、罐、注子等。碗有多种形式,以玉璧底碗最多见,玉壁底心施釉者为高级瓷,不施釉者为一般用品。,玉璧底,玉璧底也称作玉璧形圈足,唐代中、晚期流行足式之一。 造型为圆形平底中心挖去一小片同心圆,形似玉璧,故名。底心内凹处有施釉与不施釉之分,施釉者只有圆环形地面露胎。唐代越窑、邢窑、长沙窑等窑口制品上均有所见。,邢窑白釉碗 唐,高3.9厘米 口径15.2厘米 足径6.5厘米 碗敞口,唇边,斜壁

11、,玉璧形足。通体施白釉。胎质洁白细腻,造型规整,釉色雪白莹润。如此精美的白瓷,在当时应是上层统治阶级所使用的器皿。,邢窑白釉穿带壶唐/ 高29.5厘米。唇口,直 颈,长圈腹,圈足。两 侧有对称双系,可穿 带提携。釉色洁白,制 作规整,为邢窑精品。,定窑,定窑遗址在今河北曲阳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创烧于晚唐,兴盛于北宋,延烧至金、元时期。晚唐除烧制白瓷外,还兼烧黄釉、黄绿釉及褐绿釉瓷器。唐代白瓷器形有碗、盘,托盘,注子、盆、三足炉和玩具等,器沿均折边成厚唇。丰肩,平底,并加圆饼状实足,有的为玉璧底。产品也如邢窑,分精粗二类:精者胎质细腻,胎色洁白,釉色纯白,光泽莹润,粗者胎体厚重,釉质也较粗,釉色

12、白里泛青,凝釉处多呈青绿色,釉面有开片。 五代时定窑白瓷以唇口碗(口缘凸出如唇 )最多见,唇口有宽有窄,时代特征较明显。,定窑唇口碗,定窑白釉莲瓣纹盖罐 五代/高7.8厘米,口径5.7厘米。形如扁圆小瓜,盖有瓜藤钮。器身及盖均刻莲瓣纹口底部刻有“官”字。,河南地区白瓷,河南地区也是唐代白瓷的重要产地,代表性的瓷窑当推巩县窑。巩县窑白瓷创烧于初唐,兴于盛唐,开元、天宝以后逐渐衰落。所产白瓷曾作为贡品。在唐长安城西市及大明宫遗址中,均有巩县窑的白瓷出土。 巩县窑的白瓷,釉色白中稍泛灰,常有一黑色斑点,釉面有细小开片,不如邢窑之莹亮光洁。胎质具有细砂性,也不如邢窑细腻。巩县窑的白瓷器形有碗、盘、壶、

13、瓶、罐、枕等,而以碗、盘为多,仅碗类就有十多种类型。唐李肇国史补称“巩县陶者多为瓷偶人”,中原地区唐墓出土的小巧人物和动物瓷塑可能即出于巩县窑。,唐朝白釉双龙耳瓶高51厘米,底径10.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卷沿,盘口,细长颈,丰肩鼓腹,平底。双龙耳高耸于口沿,垂至肩部。颈和肩部划双弦纹,精细绝伦。施白釉不到底,白釉稍泛青色,有极细的纹片。灰白胎,底粘白沙粉。,南方白瓷,唐五代南方地区墓葬出土的白瓷不少,颇值得注意。如1956年江苏连云港市五代吴太和五年(933年)墓出土白瓷14件,胎质细腻,釉色洁白匀净,质量较好。同年,安徽合肥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墓出土白瓷6件,质地稍粗。1980年浙

14、江临安五代吴越王钱谬之母水邱氏于唐天复元年(901年)下葬之墓中,出土白瓷17件。 绝大多数器物外底还有“官”或“新官”的刻款,而这类刻款也见于同期上林湖越窑的贡窑。此外,湖南、广东、福建等省的唐墓中也有白瓷出土,尤以湖南为多。这些墓葬出土的白瓷,因未发现窑址,尚难确定其产地,但其中产于南方的可能性很大,这有待于今后瓷窑考古的发现。,三瓣花式白瓷碟 (五代)高3.8厘米,口径12.2厘米,1956年江苏省新海莲市玉带河出土。器身呈三瓣花形,这是当时贵族妇女面额贴花的流行式样。其影响亦及于瓷器造型。,白瓷海棠杯 浙江省临安县文物馆 大小尺寸: 长16.1厘米,宽7.9厘米,高6.3厘米 。胎体极

15、薄,釉色细白润泽,造型如此精美,在唐末白瓷中留传于世的甚属少见。,黑釉、黄釉、花釉、绞胎及青花瓷,黑釉瓷 唐代北方黑釉瓷器的产量和质量较北朝时期有显著的发展和提高,陕西、河南、山东等地都有烧制黑瓷的窑址,而以河南发现最多,如巩县窑、壁窑、郊县窑、密县窑、阳窑等。就烧制质量来说,则以山东淄博窑和陕西黄堡窑最好。 山东淄博窑唐代盛烧黑瓷,产量较河南、陕西为大。产品以碗为大宗,瓶、壶、罐等日用器物也不少。器物均为厚平底,给人以稳重感。有的底心微凹,为北朝以来修坯法的遗痕。釉面晶莹滋润,色黑如漆。,巩县窑黑釉水壶 唐/高9厘米。敞口、短颈,扁圆腹,平底。肩有短流,相对一侧有柄。造型浑厚饱满,小器大度。

16、釉色纯黑,施釉不到底。,陕西铜川黄堡窑,是宋代耀州窑的前身,唐代以烧制黑瓷和白瓷为主,兼烧少量青瓷。黑瓷器物有碗、盘、盒子、灯、盆、壶、罐、枕等,还有狮、马、狗、猴、羊等玩具。器类和器形相当丰富,不亚于白瓷。 1972年出土的一件黑瓷塔式盖罐,罐盖为七级宝塔形,盖顶塑一小猴,形象生动。整器集中了雕镂堆贴等技法,显得精巧而又端庄,为唐代北方黑瓷的杰出代表作,亦足以表现黄堡窑的制瓷水平。,黄堡窑黑釉塔式罐 唐/高51.5厘米。陕 西铜川黄堡镇出土。 盖为塔尖形,顶端坐 一猴,作举目远眺状。 下腹部堆贴装饰性莲 瓣纹。底座周周捏塑佛像、花卉等。造型奇特,制作精美,釉色乌黑光亮,为黄堡窑黑釉瓷精品。,黄釉瓷,唐代黄釉瓷器的产量不如青瓷和白瓷,但兼烧黄釉的瓷窑不少,如河北邢窑、曲阳窑,河南鹤壁集窑、密县窑、郊县窑,山西浑源窑,陕西黄堡窑等,都或多或少有所烧造。较为集中烧造黄釉瓷,质量也较好的瓷窑,当推安徽淮南的寿州窑。 寿州窑在陆羽茶经所举的六大瓷窑中排名第五,并指出“寿州瓷黄,茶色紫”。寿州窑创烧于东晋、南朝时期,唐代趋于繁荣,窑场由马家窑、上窑镇发展到余家沟、外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