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银耳、茶树菇)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7129984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银耳、茶树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X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银耳、茶树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X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银耳、茶树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X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银耳、茶树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X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银耳、茶树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银耳、茶树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银耳、茶树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银耳、茶树菇)中国银耳、茶新菇生产出口状况与转型发展策略丁湖广 丁荣辉/文银耳、茶新菇是“中国食用菌之都”福建省古田县食用 菌产业中两个突出的“拳头”产品,无论从生产规模、栽培 技术,市场占有率均全国首位。产业的发展,给菌都农村带 来经济繁荣,农民收入增加成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亮 点”。国内外食用菌产业开发者,引领政府职能部门领导, 前来考察、论证,把它列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 进行投资开发,发展前景十分喜人。这里针对我国这两个品 种市场状况,产业发展趋势及转型提升层次等方面作些研 究。一、中国银耳、茶新菇生产与出口状况1、生产发展速度较快。银耳在国内以福建古

2、田县为主 产区,成为地域特色产品,形成规模,并逐步延伸毗险的屏 南县,闽北建阳等县。在省外江苏、河南、山西、湖南等省 亦有不同规模的生产。茶新菇起源于江西省广昌、宁都、吉安等县市。90年延伸发展到福建、广东、湖南、山东等省及上海、天津等市。 其中福建发展速度较快。仅古田县每年栽培量达3亿袋,形成全国最大茶新菇生产基地,为了表述中国银耳、茶新菇生产发展状况,这里根据中国食用菌年鉴数据列表如下:表1中国银耳、茶新菇近五年产量一览表单位:鲜品,吨银 耳产区 河北 山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山东湖北河南湖南 合计茶新菇20XX 1269520XX 产区 20XX 103 1980 13220 10

3、0 3060 151200 1900 38 1088 1280 20XX 1500 2030 13690 100 110 20XX 1026 1900 12690 100 20XX 358 500 764 680 78700 30000 1700 3052 50 5800 1330 40 20 20XX 314 800 6112 1412 50700 400 7006 100 20XX0 4500 20XX 20XX 687346 880 1093 128600 52700 900 3175 20XX 7000 6000 4544 100 3000 20XX 582 1000 1085 112

4、0 139229 50000 110001415 3000 6800 6400 4432 1000 4000 20XX北京 上海江苏安微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天津湖南广东广 西 云南 浙江 161200 196000 230281 100 80 3820 1500200 90 5556 1700200 80 6058 2100注:部分省区产量较少,没列入表内2、两品出口量和创汇值稳步上升。银耳是我国久负盛 名的食药兼用真菌,在国际市场上是一个中国特色的优势农 产品之一,而且市场比较稳定。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资料显 示:20XX年我国银耳干品出口量为1903吨,金额359万美元。平均每吨创汇 1889美

5、元。价格比较低,仅有当时黑木 耳出口单价3502美元的%与香菇出口单价 4152美元对比,也仅有 %到 20XX-20XX年中国银耳价位有较大上升表220XX-20XX年中国银耳出口创汇对比单位:美元20XX年 数量2246 金额1506 单价/吨6710 数量 1801 20XX年 金额1542 单价/吨8560 数量- 对 比+、-% 金额+24单价/吨+注:资源中国海关从银耳出口情况看,20XX年出口量2246吨,比20XX年 增长18%但金额增长倍;平均单价20XX年1889美元/吨上 升为6710美元,比20XX年增长倍;20XX年出口量1801吨, 比20XX年下降% 出口金额15

6、42万美元,比20XX年略有增 长,但单价上升。茶薪菇在国际市场上认识较慢,仅有日本开发早些,商 品定名为柳松茸。中国自90年代把它列为珍稀菇品开发以来,发展速度很快,现有全国栽培数量达10亿袋。20XX年产量323868吨,其中主产区福建省吨占 43% 江西50000吨 占% 山东省20XX年全省产量仅有 1700吨,至U 20XX年发展 到11000吨,增长倍,广东、湖南、浙江、河南、安徽、江 苏及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均有很大的发展。许多省都把茶薪菇作为食用菌产业主攻品种来开发。广 西、广东等省区认为茶薪菇生物温型特性比较适合南方农村自然气候,因此这两年发展较快,广西自治区20XX年茶薪

7、菇生产一炮打响,产量 20XX年空白,20XX年一举实现产量 4000多吨。浙江省靠近江西、福建的毗领县农民引发茶新菇 生产很快形成规模,20XX年全县产量达4000多吨,比20XX 年增长2倍。茶薪菇品质脆爽,味道清香,很受市场欢迎。其消费面 已形成有替代香菇的势况。在价位上也比较适宜,一般保鲜 菇在广州、上海、北京、天津、哈尔宾、长春、西安等大都 市。每逢节日单价平均在 1012无/千克,价格也较为相宜, 因此已成为都市民众“菜蓝子”里常见的菇品,市场前景十 分看好。3、产品外销欧亚国际市场。中国银耳在国际市场上声 誉良好,产品价位逐年上升。表明了中国银耳在国际市场上 的身价逐步显贵,出口

8、地区主要有东南亚、欧美等27个国家和地区。表3 中国银耳干品出口国别一览表国别 美国 日本越南 泰国 印尼 新加坡 澳大利亚 马来西亚加拿大数量,256 3353,942国别阿拉伯荷兰毛里求斯 苏里南 秘鲁 英国 比利时 几内亚 比色列 数量750 894 240 100 5 18 80 50 340 金额 451 15 95 556 193韩国 乌克兰 立陶苑 法国 意大利 100680文莱 香港 澳门 台湾省100 13,130 66,050 700,935茶薪菇产品出口在国外市场消费者尚感生疏,不如香菇消费面 宽,因为香菇生产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为传统出口农 产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认

9、可率较大。而茶薪菇发展历史仅 有10多年,出口仅销往日本,近年来韩国、泰国、新加坡 等东南亚国家市场虽已打进,但尚得到社会认可,销量有限。所以目前为止,茶薪菇出口还没列入国家现有出口商品编码 的行列之中。据调查分析现有全国茶薪菇出口量仅占总产量 10%而90%勺产品均为13亿人口的中国内需大市场。二、两品产业发展与市场供求矛盾从我国银耳、茶薪菇产业现状看,其生产方式95%大都属于单打独斗,靠自然气温栽培粗放型的社会化生产。而规 范化设施栽培仅有5%于这种栽培模式与安全、高效、优质 栽培的新要求差距较大,突出表现。1、基础设施简陋,潜藏消防急患。社会化栽培作为老 产区来说,其起源是一家一户,在房

10、前屋后搭盖一、二个简 易菇棚,逐步扩展到田野成片建成。这种菇棚以竹木为骨架,四周膨体泡沫和塑膜构成,棚顶和外围加草帘遮荫。因其成 本低廉,构建容易,很快普级推广形成连片棚群。在银耳、 茶薪菇社会化生产中,起到加快发展速度的作用。然而这种简易菇棚在生产上,限于自然气温栽培或控温上一些调节作用,但存在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是安全消防隐 患。就古田县为例,20XX年5月,卓洋乡高山反委节银耳栽 培棚失火,20座菇棚尽化灰有,菇农损失37万兀。另方面洪涝、台风灾害,菇棚被冲垮等不安全事件, 也是常有发生。2、产品档次不高,效益仍属微薄。社会化生产的产品定位为农贸菜市场,大众化菜蓝子常见食品,其价位属于低

11、档型。银耳干品内销收购价徘徊于24-36元/千克.茶薪菇鲜品收购价平均6-8元/千克,低时3-5元/千克,冬季缺货时 比正常上浮50 %亦有。从整个生产分析,菇农靠的是“以量 取胜”就茶薪菇为例古田县平湖镇乔洋村400多户菇农栽培茶薪菇3700万袋,平均每户栽培 9万多袋,成为“中国茶 薪菇第一村”。但从效益上看虽然户均栽培9万多袋,年利润仅有4-5万元。其利润包括自家劳动力不计酬,每袋仅有元。他们所付出的资金投入和劳力投入其大,所获利润仍属 微薄范围,未能实现高效目的。3、管理不规范,出口潜能没发挥。银耳虽已成为我国 食用菌出口特色产品之一。于社会化生产在栽培技术和产品 加工方面,尚未达到卫

12、生安全标准化要求。因此产品出口遭受国际市场绿色壁垒的阻拦,也是时有发生。据商务资讯报道,20XX年7月26日,中国银耳出口日本,被日本监控 检查发现,甲胺磷含量,毒死蝉含量,超过日本国家规定标 准。近年来银耳熏磺增白在国内市场上,被食品卫生检疫部 门查处的案件也是常有。茶薪菇出口之所以未能迅速打入国 际市场,除了因其发展历史不长因素之外,更重要是茶薪菇 生产过程管理不规范,产品农残超标,所以一直出口外销难 以拓宽。4、劳动力紧张,配套机械没跟上。从现有古田县银耳、 茶薪菇两个品种生产发展情况看,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于 进入社会化生产后,本地菇农现有劳动力显得紧缺,为此每 年进驻古田菇区的川工达

13、3000多人。而且劳动工价过去男工每天50元目前提高到 100元;女工25元提高到5060 元。劳动工资3提高,增加了成本。因此迫使推广使用机械化,以便减 少劳动力投入;同时有利实现生产工艺规范化。但从现有配 套机械来看,符合转型工厂化、标准化生产机械设计,尚未 达到转型实用性的要求,形成供求矛盾。三、银耳茶薪菇转型发展的策略银耳、茶薪菇产业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关键是在于转 型,做好转型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高度认识转型的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 题决定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 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 科技进步和创

14、新,加快农业基础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是 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的一个方面。食用菌产业粗放 型,社会化生产转向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是具体实施 中共中央20XX年10月12日的决定。实现食用菌产业 高效、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提高土地、资源、 劳动生产率,增加食用菌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做强。无论从现在和将来均具有深 远的重要意义。2、优化基础设施从长计议。食用菌产业的基础设施, 从现有生产看已形成为一种方

15、式。要社会化、粗放型生产向 规范化、标准化型转变。这需要政府部门列入实施农业产业 化经营,作为“强基础、重民生”的一项重要决策来抓。老 菇区应统一计划,统筹兼顾,分批施行,采取场地重新规划, 菇房建造规范。有计划先行 1-2个重点菇村的试点,逐步推 开。古田县近年来已描准这方面开始实施。继森农食用菌公 司的绿色银耳示范基地之后,200 8年引进绿源食品公司,在城东区廷垱村投资 1100万元。建立标准化设施控制的银 耳栽培房100座,菌袋培养室50间。每房一次可栽培 4000 袋,年栽5批2万袋,全年总量可栽 200万袋,平均袋产干 耳80克总产量160吨。这种标准化菇房,砖墙保温层,屋 顶彩钢

16、瓦。菇房长10米,高米、宽米,房内设 2条通道110 厘米。内设培养架两边 2架各宽50 cm ,中间一架宽1米,培 养架14层,层距25 cm。场内开井引水,并经检测合格使用 生产。江西省广昌县政府把茶薪菇转型生产列入议事日程, 先后组织企业家和菇农到福建古田考察,并请专家论证,制 定了广昌县茶薪菇规范化生产与加工示范基地项目建设 投资建造标准化菇房 236个,以示范来带动社会化转型发展。 新开发区在引进该项目时,着眼点要高,统一规划土地,科 学布局,菇房建设规范,夯好基础,促进实现高产、优质、 安全可持序发展。3、严格技术规范,强化生产管理。银耳、茶薪菇产业的 转型,以加强基础建设为核心,同时在生产上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