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音乐课教学工作计划3篇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7128799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音乐课教学工作计划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X年音乐课教学工作计划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X年音乐课教学工作计划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X年音乐课教学工作计划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X年音乐课教学工作计划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音乐课教学工作计划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音乐课教学工作计划3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课教学工作计划 3 篇(637 字)一:指导思想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及学校工作计划,音乐组工作安 排,不断提高我校在艺术方面的教育水平 , 扎实完成各项教 育 , 教学任务 , 以学生为本坚持教研教改 ; 使每一位学生在学 校的各项活动中有所得 , 有所获 , 推动学校艺术工作的整体 发展, 开创新的局面 !二:主要工作 :1 :本学期,我担任三、四、六年级的音乐教学。2 :积极配合学校教研工作 , 认真履行学校教务工作 , 完 成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 ,及提前备课 .3 :落实好学校艺术类的各项活动 , 加强对音乐各训练小 组的管理和指导 , 使教师在每一次训练中有所得 , 学生在每 一

2、次学习中有所获 .4 :教学中落实好五条措施:1) 每篇教案课后要有课后反思记录 ( 即教学后记 ), 每单 元后综合思考小结 ( 即教学随笔 ).2) 组内教师间加强彼此的听课 , 每学期不少于 16 节, 其 中同学科教师间不少与 10 节 .3) 每学期上校级教研课 1 节 .4) 有一个校级以上的研究课题 .5) 重点进行一项基本功的训练 .5 :组织落实好文艺演出和鼓号队的训练 .6 :组织全组教师组建校舞蹈队 , 合唱队 , 口风琴乐队 , 争 创学校特色 .7 :积极组织好学生元旦文艺庆祝活动 .8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 , 区级各类艺术比赛 , 争取良好 的成绩 .三:具体工作

3、计划安排1 :九月份制定工作计划 , 提前两周备课 ; 校级教学大比武活动 进行学生鼓号队训练,为校运动大会做准备2 :十月份履行教学进度 , 落实研究课 , 组织学生进行好校园舞的练习 . 准备州音乐教学比赛3 :十一月份正常授课组织好集体备课及教研活动4 :十二月份开展校园元旦庆祝活动 学期教学教研总结 , 交流.篇二:音乐课教学工作计划( 1642 字)训练部分:1 、歌唱姿势要正确;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 歌唱;按教师的手势,用正确的口形,整齐地歌唱;2 在换气记号处换气,吸气时不出声、不耸肩。 3 、 以 统一的音色,获得较自然而优美、明亮而圆润的童声。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4、:1 、 读谱知识:认识五线谱、线、间、知道音有高低; 知道音有长短;知道音有强弱2 、 视唱部分: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3 、 练耳部分:听辨出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三、欣赏部分: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 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 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 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 诙谐等情绪。能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常见体裁的特 征。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 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教学分析: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正式的接触音乐的 学

5、习。所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 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 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艺术性: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 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 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 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 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 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一年级的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

6、习音乐,应注 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 。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1 、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2 、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3 、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五、教学目标1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 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 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2 、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 得到健康的发展3 、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

7、握音乐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4 、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 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 秀音乐作品, 扩大视野,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 、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 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 备学生。2 、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 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3 、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课堂形式设计多样, 充满知识性、 趣味性、 探索性、 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 们最

8、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 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5 、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 课标要求。6 、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 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在全国都在深化教育改革, 提倡素质教育, 做到学生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前可能学校为了单纯的成绩着 想,很少有开音乐课或是不开音乐课。可是现在在素质教育 的改革下,音乐教育也是成为了一个新的重点。所以我就得更加努力的教学生了,学生的音乐培养可以 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心胸,在音乐的陶冶下更好的参与到学习 中来,这是素质教育的高明之处。祖国的下一代就是我们的孩

9、子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都 在他们肩上,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他们教育好,教育好他们就 是为我们祖国的未来做了贡献,要想中国能够持续的发展和 强大就必须把教育做好,那样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才有未 来!( 1169 字)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发声训练部分:1 、复习巩固小学阶段获得的发声技巧。2 、运用获得的音乐知识有感情的表现不同题材、 体裁、风格的歌曲。3 、唱好二声部合唱,学习三声部合唱。4 、注意学生变声期的嗓音保护。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1 、读谱知识:复习和巩固一个升号的调和一个降号的调。复习总结音的高低:唱名、音名、全音、半音、临时变音记号、调号、谱表、高音谱号。复习总结音的长短:

10、音符、休止符、附点音符、 三连音。复习总结音的强弱:力度记号、速度记号、拍号、指挥图式、二、三、四、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常见切分节奏、弱 起节奏及不完全小节。复习总结常用记号、装饰音等。2 、视唱部分:复习并唱准在 c、g、f 各调上的自然大小音阶及五种五 声调式音阶。独立或半独立视唱 c、 g、f 各调上的单声部歌曲。练习视唱二声部歌曲。练习视唱有常用演唱(奏)记号、速度、力度记号的歌 曲,掌握唱(奏)方法。3 、练耳部分:听记二拍子或三拍子的单旋律(调号可根据学生实际情 况而定)听辨旋律音程,从听觉上感觉旋律音程的上行、下行、 平行及同音重复、级进、小跳、大跳音程在音乐表现上的意 义。(不讲

11、概念)听辨和声音程,总结在听觉上协和程度上的差异。三、欣赏部分:要求学生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 (包括和声、调式、调性) 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体会或认识。能感觉和 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表现情绪、气氛和感情的效果。能 对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作简单的分析。教学分析:六年级是一个总结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复 习总结这六年来所学的音乐知识。学习少量的乐理知识。在 这个阶段主要以复习为主,但要避免枯燥乏味,所以要在学 习歌唱时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要处理好与主课学习的关系。 还有,注意对学生变声期嗓音的保护。学生情况分析:这个阶段要做好学生的复习工作,但不能要求学生掌握 太多的东西,

12、我只要求理解就可以。因为这个阶段学生负担 很重。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以及他掌握的 程度,都已经成了一定的定局,不能强求,所以,在这个阶 段,只要求学生轻轻松松的度过即可。另外,要稍稍介绍一 些中学音乐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 、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 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 备学生。2 、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 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3 、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课堂形式设计多样, 充满知识性、 趣味性、 探索性、 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 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5 、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 课标要求。6 、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 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