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新型大学园区团建工作机制的研究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7094365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新型大学园区团建工作机制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X年新型大学园区团建工作机制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X年新型大学园区团建工作机制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X年新型大学园区团建工作机制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X年新型大学园区团建工作机制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新型大学园区团建工作机制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新型大学园区团建工作机制的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型大学园区团建工作机制的研究内容摘要 在松江校区探索建立新型大学园区团建工作机制具有 积极的现实意义。综合多种方案,我们提出“理论先行,措 施配套,整体推进, 实践创新” 的基本工作思路, 形成了“ 体两翼、三方八案”的“ 1238”工作格局,探索“进社团、 进公寓、进网络”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团建模式,并积极鼓 励和引导基层发挥创新精神,依托社团、公寓进行特色团建 试点,开展多渠道、复合型团建工作。关键词大学园区社团团建生活区团建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近年来,高校改革之风吹遍全国上下,各地高校都投入 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用于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办学。一时之间, 合并、扩招及连带的相关现象凸显出来。

2、在松江大学园区, 我们可以发现: 教育收费化、 住宿公、 公寓化、经费社区化、 学生低龄化、资源共享化、设备简单化的趋向在所难免。团 学工作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松江校区团学工 作是我校面向 21 世纪共青团事业的新的起点,松江校区的 建立进一步在客观上为我们探索团学工作新型管理模式和 工作途径提供了压力和动力。为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切合松江新校区实际的团学工作 理论体系,我们通过召开松江校区团学工作研讨会、师生座 谈会,在学生刊物上发放调查问卷、开辟讨论专区,征集新 点子、新方案等途径,深入开展了本课题调研。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一)加强理论探索,完善工作构架、理论先行,回答好六个“如

3、何” 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我们提出了“六个如何” ,即如 何在加强的基础上改进、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如何以学校 的党政工作为中心,渗透到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中去;如何 落实到各级基层和学生社团,扩大覆盖面;如何与青年学生 成长成才相结合,在解决思想问题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如 何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增加共青团工作的知识含量和吸引 力;如何适应教育改革,在积极参与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工 作,处理好团学工作与教学工作之间的有效协调和良性互动 等问题,随着我校松江校区的建立和这一年来实际工作中的 问题总结和经验积累,我们的体系和方案的到了检验并在不 断完善中。2、探索实践,形成“ 1238”工作格局团学工

4、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基础。根据松江 校区实际,松江校区团学工作主要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 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为侧翼, 以学生社团, 生活园区, 班团集体为阵地,以“松江校区团学组织建设方案” ,“松江 校区班团组织建设方案” ,“松江校区学生社团建设方案” “松江校区团学创新基金方案” ,“松江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方 案”,“松江校区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松江校区新生迎接活 动方案”和“松江校区自律维权服务方案” 为抓手, 形成“一 体两翼、三方八案”的“ 1238”工作格局,鼓励和引导基层 发挥创新精神,同时借鉴大学园区内其他高校成功的工作经 验,构筑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团建模式

5、,开展多渠道、复 合型团建工作。(二)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以人为本,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为使松江校区的团学工作更好地开展,我们必须积极探 索基层班团组织建设和团干部队伍建设的试点创新,选拔、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团学干部队伍,营造核心效应和群体效应。一是分团委、团总支的教师队伍。XX年9月,由校团委组织,经校党委审批, 松江校区成立了上外松江校区分团委, 由校团委副书记担任分团委书记,各院系辅导员和松江校区 学生会主席为分团委委员,统一协调、管理松江校区团学工 作。根据松江校区的 9 个院系,分团委下相应建立 9 个团总支,由本院系专职辅导员担任团总支书记,并相应成立各院 系年级学生工作组

6、。在管理模式上,松江校区团委的工作实 行“双重领导、相对独立、集中管理、整体推进”的工作思 路,即松江校区的团学工作一方面要受本部各院系分团委的 领导,又要同时受松江校区团委的指导,在具体工作中以松 江校区为主;松江校区团委和本部各院系分团委工作中互不 隶属、相对独立,松江校区团委的工作根据新校区的实际情 况独立开展,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松江校区团学工作一定程 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院系管理模式,在保持原先院系领导的垂 直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更强调横向的管理体制,以新校区为 整体统一管理、开展工作。在适当情况下,可以建立大学园 区三校团学工作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XX年9月,根据研究的结果和经验总结,由校

7、团委组织,经校党委审批,松江校 区成立了成立了松江校区团委,下设 12 个分团委(松江校 区 9 个、虹口校区 3 个)。二是学生干部队伍。目前已经建立起了松江校区团委、 学生会。团委下设办公室、组织理论部等 7 个部门。学生会 设社团部、公关部等 9个部,并已准备开展新一轮的面向全 体同学进行的公开招聘学生干事活动,以此构建松江校区团 学工作的基本领导和学生干部班子。在学生干部的培养上, 既充分发挥主体性教育的思想,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科学打造“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只唯实”的新时代 学生干部, 又使学生参与到校区的建设中, 形成“师生共建” 的互动效应,一定程度上还缓解了人手短缺

8、的困扰,让团学 干部在服务他人的同时锻炼自我。三是社团的团员队伍。学生社团工作是上外松江校区团 学工作的重要阵地,松江校区分团委根据我校学生社团管理 章程,以“发挥特长、尊重个性、雅俗共赏、提高素质”为 方针,统一协调新校区学生社团的建立和发展。目前,新校 区已经建立了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吉它社、跆拳道协会、武 术协会、“飞那儿”剧社、 “狂音”声优会、 mAc 动漫影社、 乒乓社、jUmP舞社、FLU漫画社、RoSETTE编结社、“书雅” 文学社、爵士舞社、 “笑傲纹枰”围棋社等 14 个社团。2、创新机制,探索“三进”工作模式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曾遇到许多困难:两校区太远, 联系不便; 新

9、生缺乏团学工作经验, 缺少高年级学生的 “帮、 带、教”等。我们积极以社团和学生公寓为依托进行特色团 建试点, 尝试“进社团、 进公寓、 进网络” 的“三进” 方式。一是社团团建,目的在于将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到社团活 动中去,提高团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增加团组织对普通 学生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我们在“ X 吉他社”和“书雅文学 社”等社团内试点设立团支部, 上设团总支, 直接隶属于 “松 江校区团学联” 。社团内,社长兼任团支书对其成员进行领 导管理。社团内团支部是班级团支部的补充,社团活动与支部活动相结合,使团的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不再停留在听报 告等传统的形式上。试点社团在日常兴趣活动之外,有

10、效开 展了时事征文活动、学习“三个代表”思想交流会,举办了 “新生相聚新校园、 新风尚、 新社团、新团建、新成长” 主题团会。二是公寓团建,在实行学生住宿公寓化管理、建立学生 宿舍楼管会的基础上,由校团委专职干部任书记,各楼管会 楼长任委员组建生活园区团委。各楼管会建立团支部,在学 生宿舍开展团的活动,为创建文明寝室和文明寝室楼服务, 使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载体。我们首先在西方语和日 本经济文化学院试点, 每层楼为一个单位, 设立一个团支部, 两个厅长为负责人。日本经济文化学院开展了“一对一,互 相交流,促进学习” 、“申博”、“相距在这里,都是一家人” 等主题活动。西方语学院利用周末时间

11、组织参观鲁迅公园、 孙中山故居、中共“一大”会址等活动。三是网络建团,目前还在探索之中。3、整合资源,加强多方交流合作 为了使我们的团学工作真正全面地开展,我们努力加强 与松江区团委、松江各社区街道、企业以及松江各级学校之 间的联系与合作。我校团委将与松江镇的人乐、茸乐等居民 小区加强联系,一方面做到让校园文化进入社区,使居民了 解大学生的文化艺术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将在社区中建立 固定的外语角,选派志愿者帮助居民学习外语。此外,我们 还将与松江二中、松江七中、中山小学等松江各级学校加强 合作,充分发挥上外学生的语言优势,帮助他们提高外语方 面的教学质量。通过与社区、企业以及学校间的联系,我们

12、 可以获取更多勤工助学、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信息, 为广大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此外,我们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加强院校之间的 融合和交流,积极取长补短,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 达到资源共享,统一筹划,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三、相关对策与建议(一)与时俱进,探索团建创新新形势下,共青团的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型 大学园区团建工作机制研究正是为了加强团内部的凝聚力, 拓展团支部的活动空间,丰富团活动的内涵。在新型的尝试 中,我们提高了社团层次,以共青团团建带动社团自身建设, 凸现社团特色,在团建树立社团的品牌形象。在公寓中加强 团的宣传和组织力度,将团的活动更加拉近生活。(二)不断完善,加强规范建设目前各社团发展不平衡,社团运作不够规范,生活园区 有待调整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团建试点工作的全面 展开。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试点工作,形成更为完 善的体系,努力避免形式化、表面化,切实的搞好团间,使 之成为松江园区大学城乃至新时期上海高校开创革新团建 工作局面的起点和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