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083074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王勃滕王阁序,出自晋书阮籍传: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借此宣泄对现实不满的苦闷心情。,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y)的儿子。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他在文学上受屈原的影响较多,也受到诗经离骚古诗十九首等诗的影响。在艺术上多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了诗歌之外,还擅长散文和辞赋。,简介,阮籍3岁丧父,家境清苦,勤学而成才。阮籍在政

2、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钟会是司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办法获免。司马昭本人也曾数次同他谈话,试探他的政见,他总是发言玄远、口不臧否(znp)人物应付过去,使司马昭不得不说“阮嗣宗至慎”。司

3、马昭还想与阮籍联姻,但阮籍竟大醉60天,使事情无法进行。,人物生平,但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在思想上,阮籍崇奉老、庄。反对名教,向往自然,旷达不拘礼俗。这一方面是鉴于当时险恶的政治情势,他需要采取谦退冲虚的处世态度,道家思想正好可以做他的精神依托,另一方面也是受了当时盛行的玄学的影响。阮籍也是魏晋玄学中的重要人物。他曾

4、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通老论、达庄论。,阮籍作品今存赋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原集已佚。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文笔辛辣至极。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个人作品,咏怀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孤独

5、寂寞、痛苦忧愤。还有些反映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有些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阮籍对诗歌的主要贡献在于五言诗的发展上,咏怀诗摆脱了前代乐府民歌,在数量上超过了曹植的五言诗,他奠定了文人抒情五言诗的基础。阮籍的诗歌,尤其被怀才不遇的诗人所重视。陶潜的饮酒、北周庾信的拟咏怀、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等人的诗篇都是以抒情言志,广泛涉及现实生活,具有深厚思想内容的五言长诗。其中陈子昂与李白反对齐梁诗风,主张汉魏风骨的复古革新主张,是对阮籍咏怀诗最完美的继承。,对后世的影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

6、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赏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一个孤独的抒情主人公出现这两句直写不寐弹琴之事,中间似有一段忧愁。幽独不寐原来在诗经中就是君子忧时忧世的表现,如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但此诗全无一字明说忧愁为何,只是在明月清宵之中发散着一片忧愁的气氛。,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诗人孤独得只能与清风明月为伴明月清风的明亮清爽,是中宵实景,正衬出诗人弹琴的高致。一片心境如明月的澄澈,又如清风的舒爽,寄托于夜半琴声之中,此中原无忧愁可以寻绎,但后面四句的徘徊忧思,却写出夜中不寐的根由,而使如此明亮的夜晚,如此

7、高洁的琴声,都似弥漫着无穷的“忧思”。,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黑夜沉沉,鸿雁哀鸣,象征时局险恶与内心恐惧,表现了内心的哀伤与反抗。由室中之景移到户外,可看到听到外野北林之间孤鸿、翔鸟的飞翔鸣叫。孤鸿、翔鸟的飞翔鸣叫,也许有它们自身的原因,但在明月清宵之中飞鸣,正隐隐提示夜里耸动的一种不安。诗人与飞鸟,都在这种不安之中徘徊不寐。,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鸟与人都不寐而徘徊,却又能看到什么希望呢?人与鸟的中夜徘徊,最后只是拥有满怀忧思而已,意望中的事物既不可得见,而只是让忧思淹没自己,触痛心弦而已。这忧思是什么?作者没有具体明言,但整个明月清宵,中夜鸣琴的情境,都由此而似沉浸在一种忧愁里面,那种

8、生命中的忧思,就在明月之中,在清风之中,随月照临,随风吹至。,诗人是如何紧扣一个“独”字,凸现一个“忧”字的?,这首诗紧扣一个“独”字,选择如水月色、拂衣寒风、悲鸣孤鸿、盘旋宿鸟等形象,描绘出清冷而凄迷的夜景图,渲染愤慨,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而诗人夜不能寐、起坐弹琴、徘徊忧思,直接表达了痛楚忧伤的孤独感、幽深而难以名状的愁绪。,诗歌表达的情感,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意境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

9、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言在耳日之内,情寄八荒之外”,即是此诗显著的特点。,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清风吹拂薄帏又反“鉴”明月,仿佛月光在飘洒流淌,加上衣襟的飘抖,造成动感。然而,这里的动是以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反衬出整个黑夜笼罩之中万籁无声的沉寂之境。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月色如水,寒风拂衣,孤鸿悲鸣,宿鸟惊飞,在这一片冷漠枯索的气氛中,主人公独处空堂,徘徊忧思。这里所描摹的并非实有的场景,也未必隐喻

10、着什么具体的事件,而只是借诗的意象和意境,用象征的手法,寄托一种绝对的孤独感,一种幽深而难以名状的愁绪。,艺术手法,玄学与魏晋时期社会现象结合,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很大,当时士人欲脱现实隐遁山林。玄学导致文学的自觉,因此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此外在创作手法上采取“言意之变”论,提高诗的艺术境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是魏晋竹林玄学的主要名士。他们极力反对礼教,酣饮常醉,任诞放达,这是在玄学思潮与黑暗时代所造成的一种时代风度。阮籍的行为实际是对司马氏统治的反抗与批判同时也是他为摆脱精神苦闷,避祸全身的一种方法。历史唤起了个性的觉醒,促使人们去热情地追求人格的尊严、生命的完美、真

11、诚的道德和自由的生活,却并不给这种追求以实现的希望。然而阮籍的追求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虽然从未有人像他那样把人生描绘得如此沉闷、孤独、阴冷,但这并不纯然是消极的东西。它比前人的文学更为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压迫人性的本质。人们从咏怀诗中,也感受到了对生命的完美的期望和执着的爱恋。它是对生命的哀叹,也是对生命的歌颂。,总结,谢谢,竹林之园在河内山阳(今河南修武),是嵇康的园宅。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向秀,山涛,刘伶,王戎,阮咸(阮籍之侄,与籍并称为“大小阮”)他们常聚在一起,清谈,饮酒,赋诗。,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y

12、ngyng)、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之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chng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圭,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时代特征:曹芳8岁登基,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傅司马懿辅政,王族衰微。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废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拥曹的何晏、夏侯玄等人被杀。嵇康拒绝与司马氏合作,亦惨遭杀害。阮籍本有济世志,但不满于司马氏的统治,故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最后郁郁以终。在这样的背景下,玄学产生并盛行起来,文学风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学特征:此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的诗歌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受玄风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