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规划师考试培训课件教学文稿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063538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规划师考试培训课件教学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江苏规划师考试培训课件教学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江苏规划师考试培训课件教学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江苏规划师考试培训课件教学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江苏规划师考试培训课件教学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规划师考试培训课件教学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规划师考试培训课件教学文稿(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经济学,一、一般知识,(一)基本概念以城市系统为对象,研究城市内外部的经济活动,揭示城市形成、发展及城市化过程中的经济规律的应用性科学。可分为:宏观经济学:研究城市化、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等问题。微观经济学: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住宅、交通、就业、环境等问题。,(二)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为城市规划提供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经济分析的方法在规划中也广泛运用。多数的城市问题都与经济问题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规划更应当遵循经济规律,提高城市的效率和效益。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将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结合起来共同考虑。经济学研究存在大量假设前提,尤其是均质性和经济人的假设,在规

2、划实践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二、基本理论和运用,(一)供需理论1、研究核心:需求与供给在市场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市场对供给与需求的调节作用。供需曲线:蛛网定理:2、在城市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城市房地产开发城市政策的制定,(二)外部性问题1、主要内容外部性:为自身目标而努力的经济单位使其他经济单位获得意外的收益或损失的现象。外部正效应:社会效应是正面的。外部负效应:社会效应是负面的。2、运用城市土地开发、城市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管理、重大项目的决策等领域。,(三)土地经济1、理论模式(1)地租理论土地地租是交通通达性和交通成本节约的函数。土地利用方式逐步趋向于效率最大化

3、,并通过各种功能活动相互竞争最优区位来实现。各种功能活动对区位的选择来自两个因素:该活动的区位中心化要求该活动支付地租的能力,R,A,S,H,R,A,S,H,0,R-R商业A-A办公S-S居住H-H工业,(2)经典的土地利用模式同心圆模式以经济地租理论为基础,采用人类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将空间联系视为生物群落竞争和选择的结果。土地利用呈同心圆状分布。忽视了人类社会文化层次的分析。对现代交通考虑较少。扇形模式在经济地租的基础上增加了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各功能区根据自己的交通通达性和环境的要求沿交通线竞争区位,呈扇形分布。有些功能区有相互排斥的趋势。多中心模式城市中除主要经济胞体CBD外,还有次要经

4、济胞体存在,构成不同的中心和生长点。城市在不同经济胞体的影响下形成一系列具有专业化特点的功能区和中心。不同功能区之间有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系。,2、土地的产权关系(1)土地权属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实行占有、使用、收益和按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做出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扰的权利。使用权:是使用人根据法律、合同的规定,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土地享有的使用权利,包括占有、使用、一定程度的收益、处分和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2)土地所有制私有:私人、企业或团体能够拥有土地并受法律保护,但其所有权依然受到限制。公有:土地属国家或政府所有,但不排除对土地的市场化经营。无论公有还是私

5、有,土地的权益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土地市场不可能是完全自由的。,(四)公共经济1、概念是关于城市社会整体发展和社会福利的经济。其研究领域涉及城市治安、社区管理、城市环境、城市道路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应,也涉及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类产业(如煤气、自来水、供电、桥梁、公共交通等)的建设、经营和服务。,2、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1)经营的基本原则稳定与持续公平与公正公共与福利(2)改革经营的自主权财务的独立性明确而连贯的目标服务的标准化、专业化、一体化如何做到公平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的难点,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3、公共财政(1)职能进行资源配置校正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增长(

6、2)财政收支财政收入:税收、利润、规费、债务。财政支出:市政建设、科教文卫、生产、生活、管理。财政支出的方向直接关系到城市化水平及城市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五)城市与区域发展1、经济发展的阶段论2、城市经济增长的机制3、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生产要素市场的一体化产业发展的一体化城乡空间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环境资源开发与保护一体化,城市地理学,一、一般知识,(一)基本概念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空间演化规律的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城市化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城市问题与对策,(二)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地理学为城市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应

7、用于规划实践。城市地理学同时广泛运用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政策的制定、城市问题的分析解决等许多领域,有较强的实践价值。目前,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国际前沿更多的与经济全球化、特定的社会问题与信息技术相联系,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具有更明显的指导意义。,二、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一)城市化1、概念:城市化I:物化的城市化人口的集中空间形态的转变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城市化II: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扩散农村意识和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意识和生活方式城市市民脱离乡土式生活,采取城市生活态度,2、城市化的类型向心型与离心型外延型与飞地型景观型与职能型积极型与消极型自上而下型与自下而上型3、城市化的指标

8、主要指标法复合指标法4、城市化的预测综合增长法相关和回归分析法联合国法,(二)城市地域结构1、城市结构模式经典的城市结构模式现代城市结构模式(北美)中国的城市结构模式2、中心商务区CBDCBD的界定:区域内常住人口密度最大;区域内商店、办公业密度最高;人口流量最大;地价最高采用的指标:CBHI=中心商务区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基底面积CBII=中心商务业功能用地面积/街区土地总面积郊区化对中心商务区的严重冲击3、城市边缘区概念结构,(三)城市体系1、城市规模分布首位分布位序分布2、城市空间分布中心地理论理论假说理论推断理论验证网络城市理论3、核心边缘模式,位序,(四)研究方法1、研究要素位置/区

9、位距离结构范围时间2、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城市社会学,一、基本知识,(一)概念城市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城市和城市社会的应用性学科,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人类生态学城市社区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和城市化城市是一个物质实体,但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实体。,意识形态的政治行政的经济的生产消费交换调控,象征的空间制度的空间经济的区域空间城市空间作用城市规划,(二)主要理论1、社会发展理论社会运行社会控制社会变迁2、人类生态学理论城市生态过程城市空间结构模型社会区分析3、城市性状态理论4、新城市社会学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卡斯特尔斯/哈维新韦伯主义:社会行为论/阶级

10、论,社会结构,空间结构,(三)城市社区1、社区的概念2、社区的构成要素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3、城市社区建设建设的主体:政府、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建设的内容: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文化,(四)研究方法1、调查方法访谈法问卷法2、研究方法社会实验法社会调查法,二、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问题研究,(一)城市社会问题1、老龄化问题2、就业问题3、贫困问题4、生态环境问题,(二)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为城市规划提供新的理论和视点:如生态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文主义的、结构主义的、后现代的、女性主义的,等多元化的观点。为城市规划提供社会分析方法:如社会调查、社会区分析、因子生态分析等。为城市规划提出特定的社会目标。为城市规划提出新的空间研究形式:社会空间促进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和规划的实施。,试题分析,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其中:城市化主要为类型、测度和城市化进程城市体系为规模分布和中心地理论,城市社会学,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