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备课讲稿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063415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备课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备课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备课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备课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备课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备课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备课讲稿(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情感和主旨,诗歌鉴赏,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1、写景抒情诗2、即事感怀诗3、咏物言志诗4、怀古咏史诗5、边塞征战诗6、惜别送别诗7、思乡怀远诗8、山水田园诗,古代诗歌内容分类,类别,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伤春伤别诗,谈禅说理诗,闲适隐逸诗,悼亡游仙诗,诗歌分类按题材(内容)分,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

2、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情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古代诗歌常见思想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闲适黑暗官

3、场之厌恶贬官谪居之遗恨离别惜别之相思时光易逝之感慨察物观象之哲理,陆游示儿白居易卖炭翁,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杜甫月夜忆舍弟,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屈原涉江岳飞的满江红,,曹操龟虽寿曹植白马篇,王维山居秋暝,北朝民歌敕勒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陶渊明归园田居,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苏轼题西林壁,写景抒情诗,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

4、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景物:月落、乌啼、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等。特征:秋夜幽寂清冷。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要注意从四方面入手:要概括诗中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爱国、爱情、乡愁、惜春、伤春等;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以抒情言志,或用衬托、对比手法,或用白描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对仗工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1、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约客赵师秀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的什么心情?,期待、失望、无聊、惆怅相互交织的情绪,2、即事感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绪;“怀”,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事”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3、咏物言志诗,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2、体会作

6、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3、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拟人、比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直写物象,绘形绘色,以求逼真传神;一是托物寓意,借题发挥,抒情言志。如硕鼠江雪咏柳。,咏物言志诗,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事物特征:2诗人情感:,孤独;失群;哀伤;无人理解。,以孤雁自喻。体现了诗人孤独;失落;人生不得意、无人理解的哀伤之情。,4、怀古咏史诗,在怀古咏史诗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要领悟感情,

7、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A、称颂、仰慕英雄B、以古讽今,讽谕现实;昔盛今衰的黍黎之悲C、自比自况,感慨个人遭遇;抒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情感等D、不要重蹈前人覆辙,怀古咏史诗,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要点

8、: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边塞征战诗,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标题以及“马策、刀环”等也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第一句怨战事频繁,“朝朝”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第3句怨气候酷寒,第4句怨环境艰苦景色单调。,赏析边塞诗要注意:了解时代背景;分析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受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

9、慨。,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B、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控诉战争痛苦、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C、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D、反映独具风格的塞外风光和塞外的风土人情。,5、边塞征战诗,大漠、烽烟、长城、落日、黄沙等景物,惜别送别诗,谢亭送别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

10、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离愁别绪;表明心志;劝勉鼓励安慰等。,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6、惜别送别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远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思念故国,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11、,或托物传情(月、雁、笛、角声、鸦鸣、柳、亭),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7、思乡怀远诗,山水田园诗,山馆余靖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远岫穿云翠,畲天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1)首联、颔联诗人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境遇、情怀?试具体分析。,(2)“远岫穿云翠,畲天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穿云翠”是生动美丽的景色,“得雨肥”意味着丰足。美好的景物反衬出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

12、,这是乐景写哀情。,把山水景物和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写作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以此来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特征(意象)有: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8、山水田园诗,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2、作家生活的时代,诗歌的写作背景;3、诗词的题目、注释及“序”;4、作品复杂的情感;、涉及的文化常识、典故神话等。,古代诗歌内容情感主旨题的解答,读解诗歌,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一)由题目入手。题目十分重要,它往往就是这首诗的核心,至

13、少它能给你提供一个范围。,【分析】单看这首诗歌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梳妆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关注了题目后,才知道这是作者作为应试举子,以新媳妇自喻,以夫婿喻张水部,以公婆喻主考官,表达了他考前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评价的切入点,(二)由诗眼入手。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过香积寺(唐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分析】第三联中写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

14、得细小了,低沉了,喑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绘写出了山中寂寥的景象,衬写出了作者本身孤寂的心境。,【分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是写诗人进入武侯祠所见之景,意思是:阶前的草一片碧绿,可它为谁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景中寓情。面对着眼前的春意和春声,诗人看到的是“自”、“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客观

15、之景。从“自”和“空”我们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的气氛。诗人借古抒怀。武侯祠如此冷落凄凉,不能不为之叹惋。联系自身,抒发了自己为国家空有一腔热诚却壮志难酬的感情。,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由典故入手。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有引用前人语句的,有引用神话传说的,有引用历史故事的等等。,分析典故必须注意两个问题:(1)了解诗人用典的来历。(2)体会诗人用典的意图。,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

16、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分析】作者以诸葛亮自况自勉,表明自己矢志北伐,死而后已。,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分析】结尾三句用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四)由主旨句(关键句)入手。诗歌中抒情、议论性文字,往往是体现诗歌主题、表现诗人情感的关键性文字。,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本诗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分析】“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一联直抒胸臆。诗人被排挤出欲大展鸿图的京城长安,自然有壮志难酬的忧愁和悲愤;这里的“日”象征皇上,“浮云”象征奸佞小人,诗人借此痛斥了那些把持朝政、蒙蔽皇上的奸佞小人。,三、评价思想内容应注意:,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