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1)幻灯片课件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063261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管理(1)幻灯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健康管理(1)幻灯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健康管理(1)幻灯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健康管理(1)幻灯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健康管理(1)幻灯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管理(1)幻灯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管理(1)幻灯片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看化验单,州中心医院,刘其章,健康管理,实施健康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健康管理程序是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发现健康问题,评价健康状态,干预危险因素,解决健康问题,不断循环运行。其中健康体检每年至少一次,对化验结果如何评价,是今天要介绍的主要内容。,血常规检查,检查血常规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方面的疾病。根据病情,结合血常规检查,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红细胞(RBC),正常值:男性:(45)*10-12/L;女性:(3.5-4.5)*10-12/L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

2、脱水、血液浓缩,身体缺氧,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等。降低: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以及出血。,白细胞(WBC),白细胞主要担任防卫工作,白细胞增加或减少,需配合白细胞分类,来初步认定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性感染或为白血病(俗称血癌)正常值:(4-10)*10-9/L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正常值:(50-70)%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嗜

3、酸性粒细胞:正常值:(0-00.75)%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正常值:(20-30)%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降低:免疫缺陷。单核细胞:正常值:(3-8)%,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血小板(PLT),血小板具有凝血和止血功能。正常值:90-300*10-9/L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等。降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

4、碍性贫血,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等。,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正常值:男:0.420.47;女:0.390.40增高: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创面渗出液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减少: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血沉,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判断指标:血沉速度的快慢与血

5、浆黏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系。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因此,临床上常用血沉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某些疾病。正常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能力,因而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其重要意义。正常值:(00.5-1.5)%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6、血液流变学检测,主要包括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小板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血沉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等10多项指标。主要反映血液成分变化,而带来的血液流动性、凝滞性和血液粘度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压的作用下,在血管内流动,并随着血管性状(血管壁情况和血管形状等)及血液粘度的变化而变化,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血液流变指标检测,高粘血症,通俗地讲,就是血液过度粘稠了,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聚集成串,丧失应有的间隙和距离,或者血液中红细胞在通过微小毛细血管时的弯曲变形能力下降,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循环阻力增大,微循环血流不畅所致。血液粘度变大,血液流动性就变差,容易发

7、生脑血栓性疾病。反之,粘度较小,流动性较好。,流变的概念:物体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流动与变形。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与形变规律的流变叫血液流变学。目前研究全血在各切变率下的粘度,称为宏观流变学,而研究血液有形成分的流变学特性,如红细胞的变形、聚集、表面电荷等,称为血细胞流变学。,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其范围极为广泛。如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变形性、凝固性以及血管的流变性等。研究血液的流动性、血液的有形成分、血管在各种疾病时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的病理生理意义,以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称为临床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全血比粘度(低切):正常值:男:7.510.0女:5.8

8、8.1。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值:男:5.66.7女:4.76.01。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血浆粘度:正常值:1.641.78。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全血粘度是一个综合性指数,它是血浆粘度、红血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是血液随不同流动状况(切变率)及其他条件而表现出的粘度,切变率低时血粘度高,随切变率的逐渐升高粘度逐渐下降,最后趋向一个平稳的数值。全血粘度的测定能为临床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栓前及血

9、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提供重要依据。,红细胞电泳时间:反映血细胞的聚集性,红细胞电泳时间愈短、则表明红细胞表面电荷多,红细胞间愈处于分散,聚集性减少;反之,若时间愈长,反映其表面电荷愈少,则红细胞愈趋向聚集,使红细胞之间互成串状、堆状、使全血粘度增大。,红细胞压积:反映血液浓稠性,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表示血液浓而粘,除脑血管病外还见于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压积降低,则表示血液较薄,全血粘度也相应下降,意味着机体有失血或贫血。纤维蛋白原:反映血液凝固性,血液凝固时,纤维蛋白原聚合成纤维蛋白,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比粘度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在很多方面都能用到。液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时,分子间的

10、内聚力阻碍分子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一种内摩擦力,液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液体的粘性。其特点是:只有在流动时液体才表现出粘性,静止液体(液体质点间没有相对运动的液体)是不呈现粘性的。粘度单位为帕秒Pa-s,,在一定的切变率范围内,血液粘度随切变率增高而降低,表现出非牛顿型流体的粘度特性。切变率增高,流速加快,聚集的红细胞逐渐分散、变形,这些变化都能减小流动阻力,使血液粘度降低。血浆内虽然含有各种大分子蛋白质,但由于其含量相对较少,尚不足以使血浆粘度对切变率产生依赖关系,因此血浆粘度只具有牛顿型流体的粘度特征。,尿液常规检查,是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它不仅可反映泌尿系统疾病,对糖尿病、黄疸肝炎、胆道梗阻等多

11、种疾病的筛选也有重要意义。,尿蛋白(),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但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偶然出现尿蛋白。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踪观察明确原因。,尿糖(),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应结合血糖检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由于尿中维生素和阿斯匹林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糖前小时要停服维生素和阿斯匹林。,尿红细胞(),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红细胞超过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大量红细胞时,称“肉眼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应加重视,并立即到泌尿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血尿的部位和原因。

12、,尿白细胞(),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白细胞超过个以上,称白细胞尿,大量白细胞时,称脓尿,它表示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尿上皮细胞()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大量出现时,如能排除阴道分泌物污染,就要考虑泌尿系统炎症存在。此时,如加做尿上皮细胞形态检查,可确定上皮细胞的来源。尿管型()是尿液中的蛋白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故又称圆柱体。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尿潜血():正常情况尿潜血试验阴性。尿潜血阳性同时有蛋白者,首先考虑肾脏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可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如尿蛋白阴性应到有关专科查明出血部

13、位和性质。一般认为,下尿道出血因红细胞未被破坏,潜血可不明显。尿胆原()、尿胆红素()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多提示有黄疸存在,有助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肝功能,肝功能:一是指肝脏的生理功能,即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分泌胆汁、免疫防御功能等;另一方面是指医院检验科里的检验项目,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转氨脢等。人体的肝脏是一个重要的器官,是人体的“加工厂”,人不能离开肝脏而存活。,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0-40u/L。升高的原因:1、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2、胆囊炎或胆道疾病(如炎症、结石、息肉、癌症等);3、饮酒引起的肝脏损伤;4、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5、其他引起异常的因素(脂肪肝、

14、肝癌等)。,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0-40u/L谷草转氨酶增高60u/L;心肌梗死急性期、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活动期、肝癌、心肌炎、肾炎、肌炎。,ALT/AST比值结果分析,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由于大约80%的AST存在于线粒体内,所以对肝细胞损伤的敏感度不如ALT,升高的幅度也不如ALT大,但如果AST大幅度升高意味着肝细胞损伤比较严重。因此,在临床上往往把ALT/AST的比值作为一个诊断指标和病情监测指标来看。,谷氨酶转肽酶(GGT),正常值0-50u/LGGT主要是来自肝胆系统,因此,它主要是肝胆疾病的监测项目

15、。1、肝脏炎症:GGT轻度和中度增高。2、肝胆其他疾病:肝癌、肝阻塞性黄胆、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胆囊息肉、胆结石、胰腺炎、胰头癌、胆道癌等、GGT明显升高。3、长期或大量的饮酒,也会导致该酶的升高。4、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纳、安替比林者,口服避孕药等也会使GGT升高。,胆红素的结果分析,总胆红素(T-BiLi)正常值5.1-19umol/L直接胆红素(D-BiLi)正常值0.1-6.8umol/L间接胆红素(I-BiLi)正常值3.4-13.7umol/L胆红素是血液中衰老红细胞分解和破坏的产物。它分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三种。因此,胆红素测定结果有3个方面的作用。

16、1、肝细胞受到损伤时如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会明显升高。2、胆道疾病,尤其是胆囊结石、胆道息肉、胆囊炎等、血中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3、溶血性疾病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来源增加,肝脏处理不及,造成间接胆红素明显增加。,总蛋白结果分析,血清总蛋白(TP)正常值60.0-83.0g/L血清白蛋白(ALB)正常值36.0-53.0g/L血清球蛋白(GTB)正常值24-30g/L白蛋白/球蛋白(A/G)1.5-2.5:1血液中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肝脏功能,如果蛋白质降低就表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害,是病情比较严重的表现,如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乙肝两对半,1、HBsAg: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其本身不具传染性,因此不应将其作为传染性的标志,HBsAg仅表示有过或正存在乙肝病毒的感染,仅此一项不能说明乙肝病毒目前是否仍在复制。2、HBsAb:乙肝表面抗体,也称为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是感染乙肝病毒后获得免疫力的标志,是乙肝治愈或趋向治愈的象征。,3、HBeAg(e抗原):HBeAg阳性是乙肝病毒复制明显和传染性强的可靠标志,它与HBV-DNA、DNA多聚酶、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