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库议论文阅读20篇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062385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6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库议论文阅读2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广西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库议论文阅读2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广西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库议论文阅读2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广西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库议论文阅读2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广西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库议论文阅读2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库议论文阅读2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库议论文阅读20篇(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议论文阅读20篇人格修养(8)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3 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在阅读中拥有“心力量”朱永新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而阅读, 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伟大的书,同时拥有 安顿灵魂和激发创造的力量,阅读正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条理、更有方向、更有智慧。更重要的是,阅读 让我们的心灵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我们需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读书会让人知道世界的 深奥,会让人明白自己的无知与渺小,会让人产生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础。阅读不是为了帮助我们 逃避生活,逃避与人打交道,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积极地面 对生活,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

2、系。共读共行,才能同心同行。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创新创造。读书,应该是一种挑战, 向未知世界、同时向自己智力的一种挑战。虽然批评式的阅 读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不过读书不是为了批评书 中的缺点与错误,而是为了创新创造。尤其对于研究问题与 建构理论而言,阅读应该以学其所长为主。我们需要用阅读探索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 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近视”“老花”等原因,或者“粗 心”“马虎”等心理,让我们无法清晰把握这个世界。而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反思自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 哈姆雷特,同样一本书里,每个读者所读到的、所汲取的, 都带有个人色彩。每个真正用

3、心阅读的人,总是能够在书中寻找到自己,从而通过行动,去寻找有意义的人生。2以书为友,也应对阅读的好处有所了解,对爱书人、读书人 保持尊敬。我们的古人对于书籍、阅读、读书人都是尊敬的。在古代,连有字的纸张也不能随便乱扔。对这些保持必要的尊敬,本身就是对文化的尊敬,是一种修养。对于已经养成阅读习惯的人,要提高标准。读书也是 思维与智力的体操。如果不能读一些有挑战性的书、能够刺 激自我超越的书,很难有真正的成长。跳一跳才能摘智慧之果。同时还要注意读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 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在朱子 24 字读书法 中,熟读精思是最主要内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是很难 真

4、正把握书中精髓的,正如饮食,只有细嚼慢咽才能有助于 身体。虽然,现在很多人说书价贵,但毕竟还有公共图书馆 和网上阅读等途径,对于想读书的人来说,不会因为没有钱 而无法读书。把阅读当作像吃饭、睡觉一样的基本需要与日 常习惯,对财力的要求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读书,不 是无奈的选择,不是为了打发无聊的光阴。最伟大的知识总 是藏在最伟大的著作中,只有通过我们的阅读才能转化为力 量。以阅读重建心态,从而拥有“心力量”,必然创造新未 来。(选自人民日报,2016 年 4 月 25 日)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述,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我们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创新创造、探索世界、反思自我。

5、 B.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读书的习惯。C.我们要提高读书的标准。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第段中加点词“不是而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B.第段中加点词“近视”是指只能看近处不能看远处。 C.第段主要运用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读书要注意方法。D.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本文 属于立论。3.下列名言可以作为第段论据的一项是(2 分)()A.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B.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C.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 D.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

6、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 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观花,所获甚微。一、1.(2 分)D 【解析】文章先从用阅读重建信仰、创新 创造、探索世界、反思自我四个角度论述了阅读对于重建心 态的作用,随后论述知识“只有通过我们的阅读才能转化为 力量”,最后一段进行归纳总结,因此中心论点应是 D 项“我 们要以阅读重建心态,从而拥有心力量,创造新未来”,A、 B、C 三项都是文章的分论点,以偏概全。2.(2 分)B 【解析】第段中,“近视”加了引号,说明这 个词语在这里用的不是其本义,而是引申义,然后结合文章 具体内容“让我们无法清晰把握这个世界”,可知这里的“近 视”主要是指目光短浅,不能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

7、。3.(2 分)C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第段的中心 论点,即第段首句“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反思自我”。其次分 析四个选项的侧重点:A 项强调的是读书的重要性;B 项讲述的是读书方法;C 项说的是通过读书能够认识自己、检查自己; D 项说的是要善于将读书和思考相结合。C 项可以作为第段的论据,故选 C 项。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3 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容人之功”亦为功有人说,“既要敢于担当,又要容人之功”。话虽不长, 却令人深思。(A)独木再高也撑不起大厦。一个人能担当固然不易, 但更可贵的是容得下他人冒尖出彩,共同成就一番事业。有家跨国公司,新任经理都会从总裁那里得到木

8、制套娃。其中, 小木娃上有张字条:如果每个人都只用比自己小的人,公司就会变成矮人;如果每个人都能用比自己高大的人,我们就会成为巨人。对管理者而言,善用“高大者”便是容人之长, 本质上即是容人之功。容人之功,体现着求同存异、从善如流的胸怀和气度。赤壁之战前夕,张昭主和,周瑜主战,两人在大堂之上争得 面红耳赤。当孙权采纳了周瑜意见后,张昭转而积极配合支 持周瑜,共辅孙权守土,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意见有分歧乃至纷争,并不可怕;凡事谋定之前,尽可各抒己见。但在 谋定之后,则不可因观点相异而不作为甚或使绊子。张昭的 故事启示人们,心中存有大格局、涵养乐见其成的雅量,处 处补台、成人之美,方能凝心聚力,以

9、求大功告成、美美与 共。(B)容纳他人成就意味着共创共享,往往孕育着伟大 的美德。普瑞舍在研究中发现水母荧光蛋白后与查菲和钱永 健等分享了成果,后者接力探索,完成了荧光蛋白在其他物种上重组研究且获诺贝尔化学奖。普瑞舍说:我真的为他们感到高兴,他们做了我做不到的伟大工作。在西班牙自行车赛上,车手埃斯特万临近终点时不幸遭遇爆胎,只好扛起自 行车向终点跑去,紧随其后的车手纳瓦罗选择跟在后面慢行,最终与奖牌失之交臂。纳瓦罗说:超越爆胎对手取胜不大道德。无论是为他人站在自己肩膀上成功而高兴,还是在竞争 中坚守道义与精神,都彰显着“容人”的高尚境界。(C)现实中,容错不易,容功尤难。在一些地方,干事者败在

10、了“琢磨干事者”之手,久而久之,导致劣币驱逐良 币,影响了干事创业的良性环境与氛围。事业成败最终在人, 倘若任由这种风气蔓延,再美的蓝图恐怕也会在“落实”中走向“落空”。正因此,更须倡导与播撒容人之功的理念。(D)回溯历史,秦穆公不仅广纳天下英才,且“人之 有技,若己有之”,结果“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可见,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孤立的,与他人的成长紧密相关。社会的 发展永远靠合力推动,既以“建功立业舍我其谁”的精神履职尽责,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成他人之功,心田似海、同心同德、勠力实干,我们方能赢得更出彩的人生,成就更 绚丽的事业。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2 分)()A.容人之功,体现着求同

11、存异、从善如流的胸怀和气质。 B.容人之功才能成就事业。C.容纳他人成就意味着共创共享,往往孕育着伟大的美德。D.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孤立的,与他人的成长紧密相关。2.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表述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第段引用别人说的话“既要敢于担当,又要容人之功”, 总起句,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第段是并列关系,位置可以调换。 C.第段加点词“最终”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不可删 除。D.选文第段画线句子采用的是举例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 了本段观点:容人之功,体现着求同存异、从善如流的胸怀和气质。3.下列道理论证放在原文哪一处最恰当(2 分)()有的人患有“致命的自负”,总觉得自

12、己全知全能全善, 于是事事都想捏在自己手中,不给他人表现的机会;有的人热衷揽功争功,事情做不成就推脱责任,事情做成了则忙着 往自己脸上贴金,擅长做一分、讲十分。A.(A)处B.(B)处C.(C)处D.(D)处二、1.(2 分)B【解析】根据本文的题目“容人之功亦为 功”以及第段“本质上即是容人之功”可得出本文的中心论 点是:容人之功才能成就事业。2.(2 分)B【解析】B 项,第论述了容人之功,对个人 来说体现着求同存异、从善如流的胸怀和气度。第段紧接 着论述如何做到“容人”,即容纳他人成就意味着共创共享, 往往孕育着伟大的美德。所以这两段是递进关系,位置不可 以调换。3.(2 分)C 【解析

13、】第段阐述了不能容人之功的后果, 从反面论证了既要勇于担当,又能容人之功,才能成就事业 的中心论点,道理论证放在此处使文章论证更加充分,更有 说服力。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3 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灵魂“加减法”张桂辉人,是有灵魂心灵与思想的动物。但在怎样 管控灵魂问题上,不同个体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米兰昆德拉曾在他的长篇小说不朽里,描写过人类两种灵魂。一种是做“加法”的灵魂。这种人喜欢表现 自我、突出自我,希望与世界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好让人们看到自己的存在、听到自己的声音。另一种灵魂做的是“减法”。这种人觉得自己跟这个世界没太大关系,希望过那种不 被他人关心关注、安静安宁的

14、日子。因而,他们试图削弱甚至 消减与他人的联系,主动给自己的灵魂降噪,以期不被外界所发现、所记挂。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是,据我观察,现 实生活中,真正能够平心静气、心无旁骛者,似乎为数不多。 相反,惯于给灵魂做加法,喜欢抛头露面、彰显自我的人倒是不少。君不见,有的人只要有机会,不是东拉西扯、侃侃 而谈,便是谈天说地、津津乐道。现如今,有了朋友圈,更是快捷方便、如鱼得水。不少人喜欢把逛街购物、唱歌喝酒, 钓鱼打牌、游山玩水,头疼脑热、感冒鼻塞之类鸡毛蒜皮、 毫无情趣的闲事琐事无聊事,不加过滤统统发到朋友圈里去。 有的人,昨天与李四怎样怎样了,今天和张三干嘛干嘛了, 都成为微信的“精彩”

15、内容。除了期盼得到点赞与喝彩、关 怀或同情,更多是为了彰显自己、引人关注。赫胥黎说过:“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 不怕寂寞,喜欢孤独,就是灵魂的“减法”。这种人,既开明, 更明智。在我们身边,一旦光荣退休,就“不问事、不管事、 不惹事”,不抛头露面,不指手画脚,不显山露水的人有,但 为数并不太多。相反,退下来之后不甘寂寞,或想方设法到 某单位做顾问,或自告奋勇去某协会当会长者,倒是大有人 在。也难怪,如此一来,便可以名正言顺地“退而不休”。今 天东边小会开开,明天南边小车转转。美其名曰“发挥余热”, 实则多多少少给基层增添了麻烦与负担。刘安在淮南子中写道:“是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 无以制断。”三百多年后,诸葛亮在总结毕生经历、汲取主术训精粹的基础上,将其充实、拓展。54 岁那年在临终前,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写进诫子书。东晋诗人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 军等职,最末一次出仕是江西彭泽县令。可是,只短短八十 多天,他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描写的正是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