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图文丰富)-secret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059871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3.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图文丰富)-secre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图文丰富)-secre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图文丰富)-secre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图文丰富)-secre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图文丰富)-secre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图文丰富)-secre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图文丰富)-secret(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目 录总 则2第一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3第一节 基坑(槽)边坡开挖3第二节 回填土4第三节 深基坑排桩支护7第四节 预应力土层锚杆与支护8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0第一节 钢筋工程10第二节 模板工程17第三节 混凝土工程23第三章 填充墙砌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8第四章 房屋裂缝防治措施32第一节 混凝土结构裂缝32第二节 填充墙砌体裂缝38第五章 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41第六章 室内抹灰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47第七章 外墙渗漏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51第八章 铝合金门窗渗漏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57第一节 概述57第二节 渗透

2、的原因分析57第三节 施工、采购中易出现的质量缺陷62第九章 建筑水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67总 则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切实有效地防治工程质量通病,针对集团在建工程的“多发病、常见病”认真分析,对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国家有关规范、标准为依据,特编制了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一、手册作为集团内部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办法和业务培训教材,在集团开发建设的工程项目统一实施执行。各项目于工程开工前应组织参建各方(总承包、设计及监理单位等)成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管理小组,加强对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与技术管理,督促建设各方制定相关的通病防治方案和实施细则,

3、并严格监督落实和考核。二、手册针对每项质量通病,分别介绍了通病的现象,分析了产生原因,并重点介绍了预控措施和治理方法。在质量通病控制中,工程(监理)部要从源头上做好防治工作,加强图纸会审和进场材料验收;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要加强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对于违章操作或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及时予以纠正。三、项目公司要把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纳入质量控制目标,加强对施工单位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引导和服务,组织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检查、指导,一定要高度重视防治工程质量通病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创新质量工作方法,确保质量通病防治取得明显成效。第一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第一节 基坑(槽)边坡开挖一、挖土时放坡未按措施或设

4、计要求进行 (一)现象机械或人工开挖放坡未达到设计要求。 (二)原因分析 1、对施工人员交底不清,开挖时施工人员未认真查看设计或措施要求;2、未认真查看地质资料,对地质情况不熟悉; 3、现场开挖测量标记不清; 4、施工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未从思想上重视。(三)防治措施 1、开挖前要对开挖措施进行仔细查阅,弄清开挖措施中的要求,施工前要认真查验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2、测量人员在对现场进行开挖放线时应严格按图纸设计及措施要求进行,并在现场做出明显的标记; 3、开挖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也应熟悉措施,看到不符合措施或设计要求的开挖现象应及时制止,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法,使现场按要求进行开挖。 二、边坡塌方图

5、1-1 边坡塌方(一)现象 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如图1-1)。(二)原因分析1、基坑(槽)开挖较深,经过不同的土壤层时,没有根据土壤特性分别坡度,致使个别土层边坡不稳定,造成塌方。2、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基坑(槽)时,降、排水措施不当,地表水较多时,边坡上土容重增大,凝聚力降低,滑动力增大,造成塌方。 3、坡顶荷载过大,如建筑物距离较近,而且又无挡土墙;坡顶堆料过多;坡顶施工振动荷载过多、过大,都可能造成边坡的失稳而塌方或滑坡。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三)防治措施 1、基坑开挖前应仔细研究地质资料,并根据不同土壤特性设计不同坡度。2、在

6、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基坑(槽)四周或两侧要挖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至坑、槽底以下500mm。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完成(包括地下水位下回填土)。3、雨季施工时,基坑(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坑两侧设置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护情况,以防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4、弃土应及时运出,在基坑(槽)边缘临时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基坑边缘保持1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边直立壁或边坡的稳定。5、若发生塌方时应立即停止开挖,立即作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等)措施,将坡脚塌方清除,确定支护稳定后继续开挖。 第二节 回填

7、土一、填土出现橡皮土(一)现象 夯打土体时发生颤动,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 (二)原因分析 在含水量大的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质黏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实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使土内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因而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 (三)防治措施1、夯实填土时,要控制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如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 2、可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掺人土中降低含水量,或将橡皮土翻松、晾干、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二、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如图2、图3)图1-2 回填土未按

8、要求分层夯实图1-3 回填土经沉积,大面积坍塌(一)现象 回填土经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局部或大片下沉,造成地坪垫层面层空鼓、开裂甚至塌陷破坏。(二)原因分析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或杂填土作填料。 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率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未按规定厚度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遍数不够,底部松散,仅表面夯实,密实度不够。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5、房心处局部有软弱土层,或有地坑、积水坑等地下坑穴,施工时 未经处理或未发现,使用后,荷重增加,造成局部塌陷。(三)防治措施 1、选

9、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性能,通过实验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内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2、如土料不符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或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三、基础墙体被挤动变形(一)现象 夯填基础墙两侧土方或用推土机送土时,将基础、墙体挤动变形,造成基础墙体裂缝、破裂,轴线偏移,严重地影响墙体受力性能。(二)原因分析1、回填土时只填墙体一侧,或用机械单侧推土压实,基

10、础、墙体在一侧受到土的较大侧压力而被挤动变形。2、墙体两侧回填土设计标高相差悬殊(如暖气沟、室内外标高差较大的外墙),仅在单侧夯填土,墙体受到侧压力作用。3、在基础墙体一侧临时堆土,堆放材料,设备或行走重型机械,造成单侧受力使墙体变形。(三)预防措施1、基础两侧用细土同时分居回填夯实,使受力平衡。两侧填土高差控制不超过300mm。2、如遇暖气沟或室内外回填标高相差较大,回填土时可在另一侧临时加木支撑顶牢。3、基础墙体施工完毕,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回填土施工。同时防止在单侧临时大量堆土或材料、设备,以及行走重型机械设备。(四)治理方法 己造成基础墙体开裂、变形、轴线偏移等严重影响结构受力性能的质

11、量事故,要会同设计部门,根据具体损坏情况,采取加固措施(如填塞缝隙、加围套等)进行处理,或将基础墙体局部或大部分拆除重砌。第三节 深基坑排桩支护一、悬壁式排桩嵌固深度不足(一)现象 挖土至坑底时发现桩倾斜,桩身出现裂缝,坑边地面产生裂缝,附近道路下沉,邻近房屋出现竖向裂缝等;严重时排桩倒塌,连接圈梁折断,桩后土方陷入基坑内,基坑支护破坏。(如图1-4、图1-5)图1-5 深基坑支护边坡坍塌图1-4 深基坑排桩支护效果较好(二)原因分析 悬臂桩的埋深嵌固深度没有通过计算确定或计算不准确,未按要求施工;其次是未做好排水和止水措施。(三)防治措施悬臂桩的嵌固深度须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土的物理参

12、数。不按土的物理参数计算确定或按经验确定嵌固深度的将发生重大事故。第四节 预应力土层锚杆与支护预应力土层锚杆是一种典型的受拉杆件,它的一端与挡土桩、墙连接,另一端锚固在地基的土层中,以承受桩、墙的土压力、水压力等水平荷载,利用地层的锚固力维持桩、墙的稳定。为不致使桩、墙的位移太大,锚杆在安装后即在锚杆顶部预加应力以使减少变形。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先由计算得出,然后在现场作实地试验得出极限摩阻力后最后确定。多层锚杆的施工程序为:挖土至第一层锚杆位置下0.5m,制作第一层锚杆并预加应力,然后再挖土到第二层锚杆位置下0.5m,作第二层锚杆,如此类推。所有用多层锚杆或多层支撑的基坑支护工程都不能一次挖土

13、到基坑底面。一、锚杆被拔出、桩折断、排桩倒塌(一)现象 当挖土到基坑底,发现桩顶部挡土墙倾斜位移较大,顶部地面裂缝发展并延伸至围墙,随即排桩倒塌,上部土体滑动,下水道塌陷,水涌入基坑,第一层锚杆从土中完全拔出,护坡桩折断,折点一般在二三层锚杆处、折点处混凝土破碎,钢筋弯曲,第二三层锚杆锚头拉脱,腰梁扭断开裂。(二)原因分析 第一层锚杆被拔出足以说明锚固长度不够,开始产生桩顶的大量位移和裂缝发展,足以说明其前兆。当第一层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不能承受桩的水平推力时,锚杆被拔出,此时桩受的水平推力集中到第二层锚杆支点,桩受到过大弯矩作用而折断,锚头拉脱、腰梁扭断、开裂是受到复杂的扭矩拉力所致,直至整排

14、桩被巨大水平推力所破坏。(三)防治措施1、计算锚杆长度时,现场应认真核查计算书,避免错误。2、在工程现场必须作测试(如图1-6),提早发现计算上可能出现的错误。3、从事故发生的情况看,第一层锚杆的锚固长度非常关键,应特别重视。图1-6 预应力锚杆现场拉拔检测二、锚杆不起作用,桩折断,支护结构倒塌(一)现象基坑较深时,基坑挖到设计标高后不久,发现支护结构局部破坏,先是锚杆端部脱落,横梁掉下,桩间土开裂,继而裂缝增大,桩顶地面较远处发生裂缝,最后导致桩断、支护结构倒塌,土方坍塌。(二)原因分析锚杆端部脱落,说明预应力张拉后锚头没有锚固住,横梁脱落说明锚杆在桩端没有受力,也就是锚杆起不到拉结作用,使

15、大直径桩变成悬臂桩,受力后倾斜,桩间土开裂,最后排桩因受弯矩太大而折断。(三)防治措施1、预应力施工应由有经验技术工人操作。当锚头锚固后还应检查横梁(一般为工字钢)是否受力。当发现横梁脱落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倒塌。2、基坑开挖时应做排桩的位移监测(建议委托第三方专业队伍监测),以随时检查桩较大位移现象。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第一节 钢筋工程 一、原材料表面锈蚀(一)现象 钢筋表面出现黄色浮锈,严重转为红色,日久后变成暗褐色,甚至发生鱼鳞片剥落现象。(如图2-1)(二)原因分析 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蚀,存放期长,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良。(三)预防措施 钢筋原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直接堆放在地上,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四)治理方法 淡黄色轻微浮锈不必处理。红褐色锈斑的清除可用手工钢刷清除,尽可能采用机械方法,对于锈蚀严重,发生锈皮剥落现象的应研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