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058450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蛋白质,DNA,4,知识准备,?1:染色体的组成如何?,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1、遗传物质必须稳定,才能准确地复制并传递给下一代,并且还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2、提取物质,导入另一种生物,看导入新物质的生物能否有新的表现,然后再看这种新表现能在后代中继续保持,就可能认为是遗传物质。,5,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对蛋白质和DNA的认识水平如何?,当时对蛋白质的认识水平是它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对DNA的认识水平是它是由许多个脱氧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3:当时认为遗传物质是哪种物

2、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当时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占主导地位。原因是人们对DNA的了解很少,而且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四种,把它和生物多样性很难联系在一起,反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较多,和生物的多样性联系在一起看似容易理解。,?4:从这个事实你能得出什么启示?,科学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5:向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这个观点提出挑战的学者是谁?他凭何提出质疑?,艾弗里。他在总结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这一重要观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928年格里菲思,格里菲思用两种肺炎双球菌去感染小鼠P43,光滑,粗糙,有,无,有,无,7,肺炎双球菌

3、的转化实验,?6: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第一步进行了什么实验?结果如何?能得出什么结论?,操作:向小鼠体内注射R型活细菌。,结果:小鼠不死亡。,结论:R型活细菌无毒。,?7:R型活细菌的菌落特征如何?,R型活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8,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8: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第二步进行了什么实验?结果如何?能得出什么结论?,操作:向小鼠体内注射S型活细菌。,结果:小鼠死亡。,结论:S型活细菌有毒。,?9:S型活细菌的菌落特征如何?,S型活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9,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0: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第三步进行了什

4、么实验?结果如何?能得出什么结论?,操作:向小鼠体内注射加热过的S型细菌。,结果:小鼠不死亡。,结论:加热会杀死S型活细菌,使其丧失毒性。,?11:如何理解这一步骤中的加热杀“死”?,加热的温度一般不超过60。所谓的死只是它没有了独立的感染能力,并不代表转化因子的彻底破坏。,10,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第四步进行了什么实验?结果如何?能得出什么结论?,操作:向小鼠体内注射加热过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结果:小鼠死亡。,结论: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着使R型活细菌转变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这一“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当时的格里菲思并不知道。,转化的实质,

5、S型有荚膜细菌,破碎,提取,DNA片段R型无荚膜细菌,混合培养,少数为S型(有荚膜细菌),多数为R型(无荚膜细菌),由图可知,转化是指一种生物由于接受了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或RNA)而表现出后者的遗传性状或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现象。转化作用的实质是外源DNA与受体细胞DNA之间的重组,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转化实验中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DNA是否变性?,加热到一定程度,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空间结构)会被破坏,从而变性。而蛋白质分子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主要承担者,因此加热引起蛋白质变性是导致S型细菌死亡的原因。实验证明,把DNA溶液加热到其沸点,可使DNA中的氢键断裂

6、,双螺旋解体,双键分开,但如果将DNA溶液缓慢冷却,分离的单链部分会发生重聚,恢复其双螺旋结构。因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加热不会导致DNA永久变性。,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格里菲思,实验结果,不死亡,死亡,不死亡,死亡,S,zxxkw,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格里菲思,S型死菌含有“转化因子”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使小鼠致死。,结论,1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3:单凭格里菲思实验能不能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不能。因为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蛋白质、多糖以及DNA等物质,还不能说明是哪种物质起了“转化因子”的作用,还是共同起作用。,2、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

7、实验,1944年艾弗里,17,艾弗里实验,?14: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把它们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就可以证明何种物质为“转化因子”了。,?15: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DNA是遗传物质!,?16:在本实验的第三步中你得出什么结论?,只有完整的DNA才能进行转化。脱氧核苷酸没有转化作用。,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944年艾弗里,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R,R,S,R,R,结论,实验思路:设法将S型活菌中各种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19,艾弗里实验,?17:从艾弗里的研究成果你有何启示?,现行科学研究要有科学的思路。艾

8、弗里在这个实验中最关键的思路就是“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告诉人们科学研究就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伟大的研究成果是许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18:艾弗里实验是否完美?,不完美。因为他所提取的DNA仍含有少量的蛋白质,所以有人对实验结论仍有怀疑。,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蔡斯,实验材料,T2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体内的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专门寄生,自身,大肠杆菌,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2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噬菌体结构如何?,头部和尾部都具有蛋

9、白质的外壳,头内部含有DNA。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20:简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DNA)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组装子代噬菌体。,?21:这个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实验结果表明:DNA是遗传物质。,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材料,同位素标记法,用什么方法跟踪蛋白质和DNA的去向?,基本元素:,基本元素:,C、H、O、N、P,C、H、O、N、S,32P,35S,1952年赫尔希、蔡斯,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标记,1952年赫尔希、蔡斯,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zxxkw,32P,35S,培养基,含35S,含32P,T2噬

10、菌体,T2噬菌体,子代T2噬菌体,子代T2噬菌体,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2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22:噬菌体在细菌体内的增殖是在何物质的作用下完成的?根据是什么?,噬菌体在细菌体内的增殖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完成的。因为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只有噬菌体的DNA才进入细菌体内。,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标记,1952年赫尔希、蔡斯,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标记,侵染,搅拌、离心,检测,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蔡斯,实验结果,蛋白质,DNA,问题2:子代T2噬菌体中,

11、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说明了什么?,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蔡斯,问题1:35S标记的组,主要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32P标记的组,却主要在沉淀中检测到放射性,说明了什么?,结论:DNA是遗传物质。,3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23: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用于标记噬菌体的何种成分?有什么目的?,从元素组成来看,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S而不含P,DNA分子中含P而不含S,这样,就可让一部分噬菌体只标记蛋白质而不标记DNA,另一部分噬菌体只标记DNA而不标记蛋白质,从而分别观察这两种大分子物质的变化和作用。,三、烟草花叶

12、病毒感染烟叶实验,RNA,蛋白质,感染,zxxkw,RNA,蛋白质,结论:RNA也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三、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叶实验,3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4:哪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少数一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比如: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包括禽流感病毒)。,?25: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由此说明了什么?,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由此说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核酸,DNA,RNA,DNA,病毒,RNA,RNA,遗传物质,_,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RNA,(绝大多数生物)(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2、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

13、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有细胞的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小结,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结论:2.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结论: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论:,一、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_,DNA,RNA,(大多数生物)(RNA病毒),S型死菌内含有“转化因子”,DNA是转化因子。(DNA是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1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A.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B.要分离DNA和蛋白质C.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D.要区分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D,单选题,巩

14、固练习,2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健康小鼠会使之生病和死亡()A加热杀死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BS型肺炎双球菌的多糖提取物C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和活R型肺炎双球菌的混合物DR型肺炎双球菌与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多糖混合物,C,单选题,巩固练习,3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说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说明了R型活菌能够单独转化为S型菌C说明了R型活菌是无毒性的D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的,B,单选题,巩固练习,zxxkw,4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噬菌体侵染

15、细菌35S和32P标记噬菌体放射性同位素检测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A.B.C.D.,B,单选题,巩固练习,5用32P标记噬菌体内部的DNA,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这种噬菌体去感染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内可含有()A、32PB、35SC、32P和35SD、二者皆无,A,单选题,巩固练习,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B细胞中的DNA大多在染色体上C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作用,C,单选题,巩固练习,7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S型DNA和R型活菌混合的培养皿中,最后会出现哪种菌群?(多选)()AS型死菌BR型活菌CR型死

16、菌DS型活菌,BD,多选题,巩固练习,zxxkw,8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多选)()ADNA是遗传物质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糖类不是遗传物质,ACD,多选题,巩固练习,9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4支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S型活细菌的DNA、DNA+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验结果发现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是()ADNABDNA+DNA酶C蛋白质D多糖,A,单选题,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单选题,1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标记蛋白质和DNA应该分别用放射性元素()AC与HBP与NCS与PDO与N,C,巩固练习,11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A子代噬菌体DNA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A,单选题,12(2009年水平测试模题)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全过程中,噬菌体的外壳始终留在细菌的外面,在该实验中,得到了证明的是A蛋白质起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