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7054766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倩: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吴倩: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吴倩: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吴倩: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吴倩: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倩: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倩: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选题名称:大学生婚恋观与人格特质、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培 养 单 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学 科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研 究 方 向: 心理咨询 学 号: 104754120205 开 题 人 姓 名: 吴倩 导师姓名、职称: 王滨 教授 目录1 引言32文献综述32.1婚恋观的研究综述32.1.1婚恋观的概念32.1.2婚恋观的测量工具52.1.3婚恋观的研究现状52.2成人依恋的研究综述82.2.1成人依恋的概念82.2.2成人依恋的测量工具82.3人格特质的研究综述92.3.1人格特质理论92.3.2人格特质测量工具103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113.1问题提出1

2、13.2研究意义114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124.1研究目的124.2研究假设125研究方法125.1被试125.2研究工具125.3统计方法136研究思路136.1研究一: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人口学变量分析136.1.1研究目的136.1.2研究对象136.1.3研究工具136.1.4研究程序146.1.5数据处理146.2研究二:大学生婚恋观与人格特质、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146.2.1研究目的146.2.2研究对象146.2.3研究工具146.2.4研究程序146.2.5数据处理147研究进程安排158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困难159参考文献15大学生婚恋观与人格特质、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1 引言当今

3、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间,婚恋观已经成为研究者们所热衷研究的主题之一。自古就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说法”,爱情和婚姻是人生中的重大事件,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话题。爱情与婚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社会个体在适当的年龄都思考着爱情与婚姻的问题。它关系着个体的自身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结构的稳定和谐。个体的婚恋行为直接受到个体的婚恋观影响,婚恋观作为个体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会与自身的人格特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由依恋理论衍生出来的成人依恋又会影响到成年后亲密关系的建立、人际社会功能的表达以及人格功能和人格特质的形成,因此本研究即引出人格特质以及成人依恋进行相关调查与分析,探讨与婚恋观之间的联

4、系。 2文献综述2.1婚恋观的研究综述2.1.1婚恋观的概念2.1.2婚恋观的测量工具2.1.3婚恋观的研究现状1对国外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 2对国外大学生婚恋观影响因素的研究3婚恋观的国内研究现状4国内对婚恋观影响因素的研究张运生(1996)、崔金奇(2003)指出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个人素质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刘娅俐(1997)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专业、所处城市和地域、父母学历等因素对择偶标准和性与婚姻态度的某些方面产生影响。马正平等人(2000)的研究发现遵守回族的民族信仰习惯是回族大学生爱情观内容的重要构成之一,反映出民族信仰是影响婚恋观的因素之一。苏红(2006)的研究发现,个

5、人因素、家庭因素与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婚恋观产生直接影响,而学校因素对婚恋观产生间接影响。其中个人因素包括性别、是否独子;家庭因素包括父母的婚姻关系与婚姻状况、与父母的交流情况、个人的居住情况;社会因素包括2.2成人依恋的研究综述 2.2.1成人依恋的概念2.2.2成人依恋的测量工具2.3人格特质的研究综述2.3.1人格特质理论 2.3.2人格特质测量工具 3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3.1问题提出3.2研究意义 4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4.1研究目的4.2研究假设 5研究方法5.1被试5.2研究工具 5.3统计方法 6研究思路6.1研究一: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人口学变量分析6.1.1研究目的6.1.2研究对

6、象6.1.3研究工具6.1.4研究程序6.1.5数据处理 6.2研究二:大学生婚恋观与人格特质、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6.2.1研究目的6.2.2研究对象6.2.3研究工具6.2.4研究程序6.2.5数据处理 7研究进程安排第一阶段:2013年9月到10月:收集参考文献第二阶段:2013年11月到12月:发放问卷,进行正式调查第三阶段:2013年11月到2014年1月:完成论文初稿第四阶段:2014年1月到3月:完成论文定稿 8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9参考文献1纪秋发.北京青年的婚姻观一项实证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1995,(7):19.2刘亚丽.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引分J.思想教育研究,200

7、3(10):28-303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人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邓倩.当代中国青年婿恋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27(4) :99.36石霞.研究生婚恋观与人格特质以及性别角色的关系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2.537Bowlby, J. The making and breaking of affectionalbonds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1977.38HazanC,Shaver P R.Romantic 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

8、oces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7,52,511-524.39 Main MN,Kaplan,Cassidy J. Security in Infancy,Childhood,And Adult-hood:A Move to the level of Representation,Growing Points of Attachment Theory and AdulthoodM.1985.Vol50,Nos.1-2,Serial No.209. 48 Rubinson,Laurna,Rubertis,Lisa. Tr

9、end in sexu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of a college population over a 15 years period J. Jounral of Sex Edueation and Therapy,1991,17(1):223-229 68 李宁宁.现代化浪潮下的婚姻价值观现代化初期苏南人价值观研究之一J学海1996(6)65-7169 钱兰英.大学生对婚姻与性的态度J青年研究.2000(11:)29-3470 叶丽红,高亚兵,骆伯巍.当代大学生性观念调查J青年研究,2000(6)34-3971 卢春莉.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新动态探析J.山西农业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85肖三蓉, 徐光兴. 中学生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研究.2007.3.27686孟雁鹏.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与成就动机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3月87王碧英,高日光. 当代大学生人格特质研究.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88叶海燕.人格特质的因素分类与研究范型.社会心理科学.1999年第4期89杨薛雯. “90后”与“8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10月90王登峰. 人格特质研究的大五因素分类.心理学动态.1994年,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