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槽岗位操作规程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37052962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槽岗位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油槽岗位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油槽岗位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油槽岗位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油槽岗位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槽岗位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槽岗位操作规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槽岗位操作规程1.1 油品收付操作 1.1.1 储运收付总则:收付油作业要做到“五要”:作业要联系,流程要核对,设备要检查,动态要掌握,计量要准确。1.1.2 接到调度收付油指令后,要准确记录调度指令(包括时间、指令人、指令内容、接令人),详细了解收付油品种、罐号、动态内容、时间、收付量等内容,并与收付油对方联系,做好记录,并进行复述确认。1.1.3 认真查看收油和付油罐的水尺、油量、加温、质量及设备、管线使用情况等是否符合油品收付的要求。1.1.4 操作员与司泵密切配合对油罐、管线、机泵、阀门等有关设备认真进行检查,改好流程,做好收付油的准备工作。1.1.5 待收、付双方准备好后进行收、付

2、作业,开泵后要检查油品的收付情况是否正常。1.1.6 在收付油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油罐、管线、伴热线、泵和阀门等设备情况,并定时检尺计量,双方核对收付量,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1.1.7 严格执行计量仪表两小时巡测制度,以便及时掌握生产动态。在没有计量仪表或计量仪表失灵的岗位,要认真执行不动罐八小时、动罐四小时检尺制度。1.1.8 油罐进油不得超过安全高度,内浮顶油罐付油不得低于允许最低液位。油罐快收满及要付空时,收付双方要加强联系,及时检查,岗位不得离人。收满或付完时,先停泵后关阀。中间切换油罐时,先开后关。1.1.9 收付油作业完后,和对方联系,并做好停泵、关阀和有关管线的处理及检查工作,按规

3、定要求计量、对量,做好有关记录。1.1.10 油品收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1.10.1 收付作业前必须先有调度指令,并与收付对方联系,没有回复指令或未与对方联系,不得进行收付作业;1.1.10.2 原料油付装置时,付油前必需脱去罐内明水,以防影响装置正常操作;1.1.10.3 油品装车出厂前必须先检查油罐的脱水情况,再进行装车,以免影响产品质量;1.1.10.4 重质油品进行收付作业时,先开伴热及暖线、暖泵,收付作业完应及时对所用管线机泵进行处理,防止凝冻设备;1.1.10.5 输送的油温不得超过规定的控制范围,否则必需采取加温或降温措施;1.1.10.6 在收付油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各种记录,

4、加强与对方得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1.1.10.7 在收付油过程中,要做好油罐、油位、油温4小时记录一次制度,并且要做到数据真实可靠; 1.1.10.8 在收付油过程中,要加强对与收付油管线相连的其它油罐设施的检查。1.1.11 防止储罐跑油的十项规定1.1.11.1 按时检尺,定点检查,认真记录;1.1.11.2 油品脱水,不得离人,避免跑油;1.1.11.3 油品收付,核对流程,防止冒串;1.1.11.4 切换油罐,先开后关,防止憋压;1.1.11.5 清罐以后,认真检查,才能投用;1.1.11.6 现场交接,严格认真,避免差错;1.1.11.7 呼吸阀门,定期检查,防止抽瘪;1.1

5、.11.8 重油加温,不得超标,防止突沸;1.1.11.9 管线用完,及时处理,防止冷冻;1.1.11.10 新罐投用,验收鉴证,方可进油(料)。1.2 油品加温操作1.1.1 油品加温要求为保证产品质量和维持正常生产,油品入罐、储存、调合、输送和活线温度都应控制在一定范围,油品储运作业温度见表2-1:表2-1 油品入罐、调合、储存、输转、活线温度序号 油品 入罐温度 调合、储存、输转、活线温度 备注1 石脑油、液化气、汽油、溶剂油 40 常温 2 轻柴油 50 常温 3 苯 1040 1040 4 原油 3565 4565 5 蜡油 95 4060 6 重污油 95 5080 7 沥青 15

6、0 120140 8 沥青增延剂 7595 1.1.2 油品加温操作1.1.1.1油品从装置入罐,必须测量油温。每两小时巡检一次油罐温度,如油品进罐温度超过规定范围,要及时报告调度并关闭加热盘管蒸汽阀门。1.1.1.2 油罐加温时,要检查蒸汽线、加热盘管进出口阀和疏水器是否完好;先开加热盘管的出口排水阀,排尽管内积水,再开进汽阀,以防水击损坏盘管。1.1.1.3 蒸汽压力小于0.15MPa时,不宜进行油罐加温。罐区停汽时,对加热盘管泄漏的油罐提前停止加温,防止油品串入蒸汽管网。1.1.1.4 装有温度测量仪表的油罐每4小时巡测温度,作好记录。未装温度测量仪表的油罐加温时,每班测温一次。1.1.

7、1.5 冬季时重质油品和苯,当罐内油品温度低于工艺指标时应进行加温。1.1.1.6 油品合格后可降低温度或停止加温。1.1.1.7 重油加温时,控制好温度,严禁超温,并及时脱水,以防发生突沸事故。1.1.1.8 加温情况要纳入交接班内容。1.1.3 油品加温注意事项1.1.3.1 油罐加温时,必须先排除盘管内冷凝水,缓慢开大进汽阀,防止水击;1.1.3.2 油罐加温时油品温度应控制在工艺指标范围之内;1.1.3.3 在加温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油罐的脱水工作;1.1.3.4 正常情况下不允许利用收付油线等进行明汽加温,防止油罐冒罐、突沸;1.1.3.5 因油罐加热盘管易腐蚀渗漏等原因,加温蒸汽压力

8、不能低于0.15MPa,防止油品串入蒸汽管线;加温过程中,必须加强检查,防止跑油;1.1.3.6 每4小时对油罐巡测温度一次,并做好记录,交接班时,要详细交接加温情况。1.3 油罐脱水操作1.3.1 油罐收油后,不管是否进行循环搅拌等作业,均应脱水。经过沉降,脱除明水,检水尺,详细记录水尺和脱水情况。油品沉降时间见下表2-2:表2-2 油品沉降时间油品 沉降时间h柴油 2 汽油 1 溶剂油 1 重油 4 石脑油 2 苯类 1 其他油品 1 本表为参考数据,具体沉降时间执行工艺卡片。1.3.2油罐脱水前要检查脱水阀、脱水管及脱水井的完好情况。脱水时缓慢打开脱水阀,仔细观察排水情况,控制好阀门开度

9、,使脱水尽量不带油。脱水过程中,人不得离开现场,以防跑油。1.3.3 油品从装置入罐后,要充分沉降脱水。轻质油品满罐沉降后和脱水前后要检水尺,罐内水份大于规定要求时要及时脱水,重质油品满罐沉降后每班应加强巡检随时脱水,直到水份合格。1.3.4 油品在罐内沉降脱水,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一般可控制在贮存温度的上限范围。控制好油温,可提高脱水效率。1.3.5 原料油在送装置处理前除含水分析要达到规定指标外,在付油前还要进行一次脱水检查,防止罐底明水带入装置,确保装置正常生产。1.3.6 油罐脱出的污水,必须按规定排入指定系统,禁止任意排放,以防污染或酿成事故。1.3.7 油品脱水注意事项:1.3.7.

10、1 油品脱水必须坚持“五勤脱水法”,即:接班后勤脱水、收油前勤脱水、满罐后勤脱水、水分大勤脱水、付油前勤脱水;1.3.7.2 脱水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口,防止油气中毒;1.3.7.3 油品脱水前要掌握其温度和水份,缓慢打开脱水阀,仔细观察排水情况;控制好阀门开度,使脱水尽量不带油;1.3.7.4 人工脱水作业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人走阀关,严防脱水跑油;1.3.7.5 重质油品脱水后,有扫线头的要用蒸汽吹扫脱水管线,防止凝线;1.3.7.6 脱水排出的污水,应排进污水系统,严禁乱排乱放,不应排放到地表,以防造成环境污染、火灾等事故;1.3.7.7 所有油罐在付油前都要进行脱水检查,脱水见

11、油后再付;1.3.7.8 装有自动脱水器的油罐,收油时及时打开自动脱水器脱水,油品合格关闭自动脱水器。巡检时应认真检查自动脱水器运行情况;1.3.7.9 油罐水尺超过工艺指标时,实行间断脱水。水尺仍不合格应交班脱水,直至水尺合格或油品分析合格;1.3.7.10 对油罐进行脱水作业后,要及时在脱水记录本上按照其格式进行记录;1.3.7.11 在正常情况下,每班要对付油罐进行脱水检查。1.3.8 油水鉴别方法扩散法-油在干燥的金属表面迅速扩散,水在油润湿的金属表面聚成珠状。手感法-沾有油的手指,研撮有润滑感;沾水的手指,研撮有粗涩感。色彩法-自然光在油层与水层之间所衍射成五颜六色的光。密度法-水比

12、油重(油品比重大于1的除外),脱水时有冲击声且四处飞溅。1.4 浮顶油罐操作1.4.1 浮顶油罐新罐投入运行或清罐后,第一次进油前,应先用水将浮盘浮起,然后才能进油,进油量在超过起浮高度容量后方可缓慢将水脱尽。油罐付油时,不允许抽空,浮顶油罐付油时,在正常情况下液位不得低于油罐的起浮高度。1.4.2 外浮顶油罐和内浮顶油罐的实际贮油高度严禁超过油罐的安全储油高度。1.4.3 空罐进油时,管线内的油品流速应不大于1.0,当油罐的进油口被油浸没200mm后可加大流速,但流速不得大于4。1.4.4 馏出口油气分离不符合要求的油品不允许进入油罐,储存油品的蒸汽压在38时应0.088MPa。1.4.5

13、当油罐进出油后,至少30min内不允许人工检尺和采样,以免发生静电火灾。进出油超过至少30min后,按正常检尺制度执行。1.4.6 外浮顶油罐和内浮顶油罐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内容如下:1.4.6.1 打开浮顶每个船仓的人孔盖,检查船仓内有无渗漏,每月检查一次;1.4.6.2 检查浮顶集水箱有无渗漏,每月检查一次。雨水季节,特别是暴雨期间,要经常检查浮盘积水和排水情况,避免积水过多而造成沉盘事故;1.4.6.3 检查密封装置有无破损、静电导出装置的接头有无松动和脱落、静电导出线有无断开,每月检查一次(进入内浮顶罐浮盘检查时,应开作业票,并有防范措施,方准入罐);1.4.

14、6.4 中央排水管单向阀每月检查一次,防止失灵;1.4.6.5 进出油管阀门、脱水阀门、外浮顶中央排水阀门应每半年检查一次,操作过程中若发现阀门损坏或渗漏应及时检修;1.4.6.6 消防配件应每月检查一次;1.4.6.7 在内浮顶罐固定顶上打开透光孔检查内浮顶有无渗漏,每月检查一次;1.4.6.8 检查内浮顶罐顶和罐壁通气孔有无堵塞,每月检查一次;1.4.6.9 对外浮顶油罐的浮盘上的人梯的导轨及导轮的润滑情况每月检查一次。1.4.7 操作人员平时操作时应随时注意浮顶或内浮顶有无异常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进行处理。1.4.8 调节浮顶或内浮顶支撑高度时,必须将浮顶上的自动通气阀阀杆

15、连同所有浮顶支柱一起调节,不得有遗漏。1.4.9 由于低温可能使浮顶油罐的中央排水管出口处结冰时,应在出口处采取保温或伴热措施,并应在降温前将排水管中的积水放净。1.4.10 浮顶油罐的中央排水管出口阀门平常应处在关闭状态。当浮盘中心积水高达100时应及时打开阀门排除积水。雨、雪天要加强对浮盘积水的检查,随时排除积水。当排水管不畅通排不出水时,要及时联系处理;当排水管内漏时,排水不能走明沟,而要进下水道。1.4.11 严禁采用压缩气体或蒸汽向油罐扫线,需用蒸汽吹扫时,必须倒空油罐。1.4.12 对落入浮顶油罐浮顶上的脏物及时清扫。1.4.13 装有加热器的浮顶油罐在清罐时,油面至加热管上表面的高度降到500时应停止加热。1.4.14 储存轻质油品的浮顶油罐,在夏季无风的情况下,当液面距罐壁上沿距离超过2米时,应尽可能对浮船顶上有害气体和氧气含量进行检测,以保证安全操作。1.4.15 在收付油过程中,操作员要注意计量仪表上显示的数据,当数据在短时间内显著变化时,应及时查找原因。1.4.16 在人员进罐之前,严格进行有害气体和氧气含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罐作业。1.4.17 在新罐使用的最初三年内,每年均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展会/博览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