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052116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省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辽宁省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辽宁省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辽宁省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卷(68分)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小题68分)1、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井田制开始瓦解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2、汉书食货志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该项经济法规所产生的影响是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促进冶铁技术发

2、展C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D推广普及铁制农具3、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A 清朝经济的衰败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市镇经济的发展 D坊市制度被打破4、晋书食货志中记载,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布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竟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北方经济发展缓慢 B货币流通作用减小C南方币制改革频繁 D战争严重破坏经济5、有学者指出:在中国宗法专制社会晚期,即赵宋以降,已发生“城市革命”和社会及政治世俗化的转变

3、。其中“城市革命”的含义是A城市功能的变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抑商政策的松动 D文化下移的趋势6、1520年,一位撒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大钱,他说,我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C.西班牙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葡萄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7、泰晤士河被英国人习惯地称为“老父亲泰晤士”。图10是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下面有一行文字是:“Your MONEY or Your LIFE!”该图的立意是A

4、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力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C环境污染威胁到人们生存,希望引起对环境的重视D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8、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市场。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象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中国的冶金技术相对落后 A. B. C. D. 9、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

5、院中的贫民。有人这样描述济贫院的基本情况:院内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关于这一法律颁布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B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的财政紧张 C英国政府推行自由主义的后果 D工人运动向政府施压的结果10、“ 在 1850 至 1913 年间,在美国,取代马匹的拖拉机一天能拉旋转式犁翻耕多达 50 英亩的土地。联合收割机能自动地收割庄稼、打谷脱粒,甚至还能自动地将谷物塞进布袋以供应市场。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这些现象表明 A美国工业革命领域的宽泛 B美国农业技术

6、的领先地位 C农业成为面向市场生产的商业事业 D它最终引发美国工业革命全面展开11、1904午,张謇忧虑地指出:“前、上两年每交赔款之时,上海商市大力掣动,折息之大为从来所未有。推原其故,由于输出之银太多,商市因之窘蹙。”这表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缺乏广阔的国内市场 B受政府货币政策的制约 C受列强侵略的阻碍 D沉重打击了西方的侵略12、清末状元张骞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前提 A B C D13、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8921917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据此你可

7、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B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C北洋政府的鼓励扶植政策使其产品享誉世界D酿酒业成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14、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

8、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15、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16、列宁曾这样说到,“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道道地地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要借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共产党人也要学会经商要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A. B C D17、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

9、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更根结底取决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18、1978年美国有评论家写道:在西欧,社会主义不是千年梦想而是现世的现实,没有人反对社会主义。这反映二战后西欧国家 A长期实行福利政策 B遵循自由放任传统C忽视社会公平 D实行计划经济19、下面是19731975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与通货膨胀变化表。这种情况造成了美国英国联邦德国

10、法国日本工业生产下降幅度15.3%11.2%12.3%16.3%20.8%通货膨胀率15.3%43.9%11.1%19.1%32.5%A西方主流经济思想出现调整 B欧美社会保障规模进一步扩大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D欧美设置关税壁垒减少损失20、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这反映当时 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 A B C D 21、费正清在剑桥中华

11、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两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两个时期改变组织的方式分别是A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2、2008年,新加坡联合早报中一篇文章指出:“西方可以承认中国的成就,但对成就原因是什么却讳莫如深。因为中国成就并非按照西方的价值标准取得”。西方学者讳莫如深的是A和西方国家争夺世界市场 B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坚持独立自主 C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发展模式 D政治

12、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23、与下图漫画好大的南瓜啊!主题一致的标语是A“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B“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C“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D“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24、1960年底,毛泽东针对造成当时经济困难的原因明确提到“人祸”的问题,并且明确指出:这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人祸”是指A长期战争的破坏 B混进党内的阶级敌人的破坏C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 D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禁运25、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

13、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共开始纠正“左”倾指导思想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某些变化26、某资料记载了下面地名的变迁:1960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人民公社七里界大队第五小组;1983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乡七里界村第五小组;2001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石山镇七里界街道5号。根据这一时期的记载,不能推断出该地区A.经济体制的改变 B.所有制性质变化 C.产业结构的调整 D.城市化进程加快27、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没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