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阅读:第1讲阅读得高分要点、解释词语文中意(含答案)全国通用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37049646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4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阅读:第1讲阅读得高分要点、解释词语文中意(含答案)全国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阅读:第1讲阅读得高分要点、解释词语文中意(含答案)全国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阅读:第1讲阅读得高分要点、解释词语文中意(含答案)全国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阅读:第1讲阅读得高分要点、解释词语文中意(含答案)全国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阅读:第1讲阅读得高分要点、解释词语文中意(含答案)全国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阅读:第1讲阅读得高分要点、解释词语文中意(含答案)全国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阅读:第1讲阅读得高分要点、解释词语文中意(含答案)全国通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阅读高分攻略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年 级: 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年 月 日时 间A / B / C / D / E / F 段主题第1讲 阅读得高分要点、解释词语文中意 学习目标1、了解阅读得高分的两个要点 2、掌握解释词语的四种方法 3、掌握解释词语文中意的方法教学内容【知识梳理】1,阅读得高分的两个要点2,解释词语的四种基本方法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例题精讲】1,和学生分享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区别你说你读懂了,老师怎么知道你读懂了?读懂文章却答非所问,你读懂问题了吗?你有“答题模板”,可是内容你会填吗? 刷题时,你能看出标准答案中的门道吗?请试着用自己的话回答上面的问题2,阅读为什

2、么得不了高分,得高分需要的两个点读懂题目、写对答案例题讲解 小马过河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

3、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过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小马回到

4、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回答,一面下了河,小心地过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本文例题:1. 你觉得小马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解析:要联系文中写小马的句子,逐句细读概括。 讲解:你读一下这个题目,小马是怎样的孩子?你觉得你都懂了吗?比方说三位同学。第一位小王,小马是个好孩子。这个答案你给几分?肯定是得不了几分。小马是怎样的孩子,这个答案肯定是要具体的,就是小马区别于其他孩子的特点。而不是简单一句正确的废话。再比如,别人问你今天吃的什么?你说吃的饭呗。你看什么哪?我看得书呀。这样的答案就没意义。 明显你就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甚至可能你就没读过这个故

5、事,蒙的答案-好孩子。另一个同学小李。非常善于说话,俗称话痨。小马可好啦,没有受别人的影响,既没有怎样,又没有怎样。写了好长一句话。这样的答案,也得不了高分。没答到点子上。第三位同学答对了。小马是个懂事,谨慎,勇敢,聪明的孩子。虽然句子不长,但每一个点都是题目想要问的。小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就是要都懂题目,这个问题问的是什么,需要的答案是什么?这是第一点都懂题目。找全答案。答:小马是一个懂事、谨慎、勇敢的孩子。一开始有点没主见,不仔细思考,经过妈妈的教育变得勇于尝试了。总结一下,要想阅读得高分,不仅要读懂文章,还要读懂题目和写对答案。学会了这两点就会成为阅读的内行。任何一个题目出来,就可以看

6、出答案它这个标准答案是那几个部分构成的。这就避免看热闹的情况:我这个答了这么多,答案居然那么少,我白写了,还有就是自己写少了,标准答案就是字多呀。下次我多写点。这都是比较肤浅的、属于看热闹的类型。3,解释词语四种方法:近反拆形近义词法 例子:不畏不怕 酷热炎热反义词法 例子:模糊不清楚 善良没有恶意拆分法 例子:在日活着的时候 爱不释手喜爱得不舍得放手形容词法 例子:怏怏不快乐的样子 蹒跚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以及他们的组合运用例题:鸦雀无声、人喧马嘶鸦雀无声:拆分分,乌鸦和麻雀都没有声音,形容环境很安静。人喧马嘶:人喧闹马嘶鸣,形容环境嘈杂。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分两步:原意+文中意例题:五块钱

7、发大财 暑假,我把家里的废旧书报纸整理打包卖了5元钱,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心里很高兴。爸爸见了我说:“遇到什么事了?这么高兴!发大财啦”问题: 解释发大财的意思。发大财:赚了很多钱,文中指我卖废旧报纸赚了五元钱。观 潮(节选)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是观潮的最好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流,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人们的眼前。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广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近处,镇海古塔、中山塔和观潮台屹立在江面。 这时候,江潮还没有来,可是,海塘大提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抬着头昂首东望,等着

8、,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熟悉江潮的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浩浩荡荡拉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4%)(1)形容人声嘈杂,如同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一样。() (2)形容水势很大,也形容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3)形容几支队伍并行前进。()(4

9、)形容水面辽阔,水和天仿佛连在一起。()(1)人声鼎沸(2)浩浩荡荡(3)齐头并进 (4)水天相接老师领进门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就到邻村小学去读书。学校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只有40人。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开学第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让三年级的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红摹纸上是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轮到给一年级上课,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串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

10、,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有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有人家,家家炊烟袅袅。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正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她想折一枝来,戴在耳丫上。妈妈喝住了她,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后来,这里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

11、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有一年,我回家乡去,遇到田老师正拄着拐杖在村边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1、“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身临其境”一词中,(1)“身” 的正确解释是( )A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 B指人的生命或一生 C亲自,本人 D统指人的地位、品德(2)“临”的正确解释是( )靠近 将要 来到 照着字模仿“身临其境”在文中是指 ( )。最美的名字 在一次作文课中,老师让

12、同学们以“名字的故事”为题做口头作文。结果,一个最拙(ch zhu)于表达的女生摘走了“最美的名字”的桂冠。这个女生名叫秦沫沫,她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名字的(要领由来)我本来叫秦玲玲,两岁那年发烧住进唐山市儿童医院,不幸遇上了大地震。陪床的妈妈被坍下来的一块楼板夺去了性命。我和两个阿姨被埋在了废墟下面。一开始,我不停地哭闹,喊着要妈妈,但很快就哭不动了我渴呀!两个阿姨轮流抱着我,她们看我渴得快死了,就试着往我的嘴里滴了些尿液,可我说什么也不肯咽(yn y),全都吐了出来。“这孩子的命怕是保不住了。”一个阿姨伤心地说。“是啊,(即使但是)有一滴水润润这可怜的小嘴巴也行啊!”另一个阿姨也绝望地说。突然

13、,这个阿姨被自己的话提醒了,她俯下身子对着我的小嘴喂了一点唾沫,另一个阿姨也在冒烟的口腔中艰难地积存了一点唾沫喂给了我六十多个小时过去了,(1)我们竟然被(解放解救)出来。为了记住我是怎样活过来的,我这个“吃唾沫”的孩子从此改名叫“秦沫沫”。没有雕饰,没有渲染,甚至没有必要的描摹,但(2)我们全怔住了。那一刻,我们一遍遍在心底默念着“秦沫沫”这个非同寻常的名字,忘情于一种比甘露更为无私的滋润,感动于一种比乳汁更为伟大的喂哺 1、用“_”画出括号内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和用得恰当的词。2、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带点词的意思。绝望: 非同寻常: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州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

14、想外出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她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杭州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杭州念书的书生梁山伯,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就义结金兰,一同前往杭州。在杭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西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子。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