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精神有感六篇

上传人:李****8 文档编号:137047262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精神有感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习精神有感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习精神有感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习精神有感六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习精神有感六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精神有感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精神有感六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精神有感六篇【篇一】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型肺炎疫情冲击,全国进入一级响应,中国逆难前行。的顺利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彰显,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难的有力证明,“”呈现的累累硕果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伟大的成就,增强了一往无前的奋斗信心。同舟共济复兴路,不忘初心再出发。“新的一年,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发力,深入推进黑恶势力、黄赌毒、非法集资、传销等问题专项斗争,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平安生活。”“加快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法制化制度环境;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为重点金融体制改革。”“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援、志愿服务、

2、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有温度的报告,高质量的发展目标,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忘初心,激发全国人民再出发的磅礴动力。“”凝聚信心,情系百姓民生。政协委员吴凡说:“在国际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不变”的是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能目标任务,做“加法”的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教育公平发展,医保财政补助、基本养老金、困难群体救助等民生保障;做“减法”的是非急需刚性的中央本级支出压减50%。”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表示:“抗癌药进入医保只是第一步,今年将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同时,改革现行目录管理办法,监理医保动态工作调整机制,考虑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和临床需求,要按照

3、医保基本要求保证癌症和罕见病用药,慢性病和儿童病用药,目录调整不能只进不出,对不具备条件的药品也要调出目录。”心系发展建真言,情牵民生献良策,政府始终围绕民生做好“加减法”,报告中列举了系列“民生清单”,民生蓝图已经绘就,集中回应了民之关切,这些都让人民感受到了力量和真情。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在精神的引导下,作为基层新一代青年党员,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必须要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必须要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篇二】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

4、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提出脱贫攻坚,吹响冲锋号角,这绝不是党中央的心血来潮与空穴来风,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就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精准扶贫方略。2018年,电影十八洞村开播,这部关于“精准扶贫”主旋律的影片,用“和穷打一场硬仗”的精神鼓劲,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把一个贫困村的缩影变成了脱贫的典型,借助影像,全国人民都更加了解脱贫攻坚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

5、值。它的宣传语:精准扶贫唤醒生命自觉,这自觉是自力更生,是自强不息,是扶贫、扶志、扶智的有机融合,从“输血”到“造血”的完美转变。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时间紧迫,形势严峻,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极具挑战,突如其来的疫情又增加了难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集中力量啃下脱贫硬骨头,多措并举巩固成果”。全国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代表委员们表示笃志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确保“高质量脱贫”的再动员、再部署,目的就是要响鼓重锤,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

6、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现实中的十八洞村也像电影描绘的蓝图一样,正铆足劲跨越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模范村、美好生活的示范村。而当下,的召开,又为脱贫攻坚传递了坚定信心,规划了坚实路线;在基层一线奋战的扶贫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正在用他们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厚的为民情怀,务实的态度、扎实的行动,必胜的姿态来决战脱贫攻坚,来奔向全面小康社会。【篇三】由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姗姗来迟,迟到的“”上还是释放了党中央以及中央人民政府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信念一切为了人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

7、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立足我们党近百年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强调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切实实为人民排忧解难。要突出问题导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抓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

8、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带着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用干部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篇四】“”在北京胜利召开,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全国各行各业的“”代表齐聚北京,代表们带着人民的殷切期盼,代表人民把有关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一些社会问题提交“”讨论。我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不仅应该关注,更应该时刻关心时局。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会议精神的学习当中,积极的认真收听、收看“”相关报道,借此机会谈谈对“”的感想:“精神”是一种敢于直面问题的精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我们看到自

9、己作出的成绩之时,更要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作出更好的诠释。我们要直面问题,不慌乱、不忘本,更好地完成历史的使命,不负人民重托。对于现在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不是消极躲避,而是积极应对,开拓式的去解决。像现在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等,大至经济社会改革,小至农民群众的吃水用电问题。只要是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事无大小,在我们看来都是大问题,都要积极解决。“精神”是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当前,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追逐“中国梦”,是摆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执政班子集体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习近平同志一心为民,夙夜在公,时刻想着怎样带领人民

10、去实现人民的梦。在江苏调研时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四个全面”完整地展现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念,也为怎样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有权不可任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有牙齿的环保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的这些新词、热词不仅代表了今后政治经济社会的一种动向,更让人民看到了一种责任与担当。总的来说,我们通过学习精神,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站对立场,能明辨是非,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策,对我们社区工作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

11、实践精神,我会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积极发挥好党员的带头作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篇五】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面对国家发展“硬任务”,今年“”的在时间上做减法,但在发展方向和战略内涵上却做了加法甚至乘法,进一步增强信心、凝聚共识和鼓舞干劲。对于如何立于全国这个承前启后的节点展望未来,不负人民重托,不辱光荣使命,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笔者认为,应念好“三字诀”。“人”践行初心使命在今年参加内蒙古团审议时发表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八次提及“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人民服务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动力之源。为落实“”各项目标任务,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守土有责、担子在

12、肩的使命感,恪守好为民之责,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实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稳”积蓄发展势能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面对增长动力转换、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衰退等多重考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应坚决扛起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责任,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实行动,辨察“时”和“势”的变

13、化,把握“稳”的要义、强化“进”的措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迅速打出政策“组合拳”,做到多政策、多途径、多方式综合发力,兜住民生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积聚未来发展势能,努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实”坚持真抓实干政策指了路,举措对了路,关键还在落实要上路。对于今年“”工作部署,我们坚决防止高高在上、浮在表面和空喊口号,要脚踏实地分解举措目标和责任,建立责任清单,加强落实监督和检查,始终牵住抓落实的“牛鼻子”。要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实事求是化解抓工作落实中面临疫情防控、经济重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一系列挑战和困难,推动各

14、项工作任务都能有条不乱地开展,确保各项工作举措都能落地生根、收获实效。【篇六】日前,网上一段视频引发大量关注:江西九江瑞昌市不少小商贩接到了城管队员打来的电话,主动动员他们到指定地点摆摊经营。不少摊贩主接到电话后非常惊讶,惊呼“还有这么好的事啊,我要叫上其他人也来摆”。“城管主动动员商贩摆摊”,相信不少人听到这样的消息都会大吃一惊,这与以往城管与商贩在城市街道上演的“追逐大战”形成了鲜明对比。殊不知,这是地方政府为缓解疫情下的就业压力,释放“地摊经济”活力,让城市更有烟火气而制定的新举措。在全国期间举行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肯定了成都发展“地摊经济”解决就业的做法。无独有偶,6月1日,李克强总

15、理考察山东烟台时提到: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近两个月来,全国范围内从成都、郑州、南京到青岛等城市,陆续提出放开“地摊经济”,恢复城市消费活力。与此同时,中央文明办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今年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松绑“地摊经济”,体现了党和政府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的为民初心,体现了特殊时期保民生保就业的良苦用心,体现了构建共建共享共治城市格局的科学创新。如此举措,不仅复苏了人间烟火,提升了城市温度,还增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增强了城市发展的信心与活力。我们在肯定成效的同时也要看

16、到,“地摊经济”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也对环境卫生、社会安全、食品安全、交通通行、噪音污染等多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如何让“地摊经济”不只是应急之需?如何将“地摊经济”发展成有序的室外占道经营?还需要下足绣花功夫。要在精准划定上下功夫,“放开”但不“全开”。根据城市交通布局和商业、建筑分布,结合居民生活习惯,科学划定可以放开的地段和时间,分片区、分路段、分时段允许商贩开展地摊经营,减少噪音扰民、交通拥堵等现象发生。要在精心引导上下功夫,“放开”但不“放任”。建立健全准入许可、摊位设置、食品卫生等机制细则,完善监督管理力度,开通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引导商贩合法合理合规经营,防止走上“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要在精细服务上下功夫,“放开”但不“放手”。加大对地摊从业者的扶持力度,尤其是早餐、农产品等民生刚需和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