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造船精度控制分析》-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7045300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造船精度控制分析》-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现代造船精度控制分析》-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现代造船精度控制分析》-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现代造船精度控制分析》-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现代造船精度控制分析》-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造船精度控制分析》-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造船精度控制分析》-公开DOC·毕业论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现代造船精度控制分析副 标 题:学 生 姓 名: 所在系、专业:船舶工程系班 级:船机3091班指 导 教 师: 日 期:2012年05月22日l摘 要船舶建造精度控制技术对提高船舶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有重大推动作用。全面分析我国造船形势以及发展状况,客观地阐述控制各方面内容。如果以精度控制为方法,以“补偿值”取代“余量”,将最大限度地消除调整作业量,减少清理工作量,以节省材料和能源。因此,分析造船精度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精度管理体系的意义及组成的机构形式,船舶建造精度控制的一些标准和目的。给现实造船企业以指导性作用。继而分析了船

2、舶建造产生尺寸误差和变形的原因,并就出现的误差提出一些补救措施。提出了在船舶建造过程中的一些对策,希望在今后的船舶建造工作中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造船分析、精度控制、精度管理、标准化、尺寸误差、补偿量。l绪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发展,我国造船工业不仅在造船产量,能力规模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在产品结构,造船效率,技术研究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成就。作为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精度控制则占有十分重大意义。精度控制是现代造船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与生产设计、高效焊接、涂装等先进造船技术一样,在船舶建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近期的学习和实际的工作现状

3、,写下了本论文,希望在精度控制方面的全位分析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水平有限,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恳请得到各位的批评指正!谢谢! 屈绍峰 2012年5月22日目 录摘要I绪论II1.中国造船现状1.1中国造船发展11.2中国造船现状分析11.3中国造船发展机遇22.精度管理体系2.1精度管理程序22.2精度管理精度管理补偿量的测定2 2.3精度管理实施步骤3 2.4精度管理基准线的具体实施方案3 2.5船舶建造精度管理控制重点33.船舶建造主尺度精度控制3.1船体建造精度控制技术的应用43.2船舶建造精度控制标准53.3影响建造精度因素73.4控制船舶建造精度的办法73.5提高测量船舶主尺度精度的

4、措施84.船舶建造尺寸精度控制及误差、变形原因4.1船舶尺寸精度控制94.2船舶建造产生尺寸误差94.3船体结构变形原因95.精度控制的对策及建议5.1用补偿量代替余量,实现无余量造船105.2船体建造精度控制所用的主要仪器-全站仪105.3精度控制的测距原理115.4精度补偿量计算和加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125.5精度目标完工测评及改进136.船舶下水前需注意的精度6.1 分段或总段对接处肋距超差 136.2船体外表变形超差 136.3 外板上肋骨腹板与理论平面超差 136.4 船体结构节点构件连接尺寸超差 136.5 横梁与肋骨相交处间隙过大 14l66 纵骨穿过构件处割空超差146.7 龙

5、骨与横舱壁相交处间隙过大 14致谢 15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6附 17l1.中国造船现状1.1中国造船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船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代,中国主要以造军船和小船为主,1978年以前军品的产值占70%以上,年造船产量只有20万载重吨左右。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国家几次调整军船生产能力和布局,军品的产值比例逐年下降。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号召中国造船要走向世界,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开始建造出口船舶,自此拉开了中国造船走向世界市场的序幕。二十多年以来,中国造船迅速走向世界,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正处在造船高速增长期,要成为世

6、界第一造船大国,中国必须利用好这一大好时机,做好发展造船这篇大文章。1.2中国造船现状分析 世界经济的复苏和贸易增长带来了海运需求和船舶需求的持续增长。2007年,中国造船产量出现了惊人的增长,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中国船舶出口到包括希腊、挪威、德国、美国、英国等世界前九个航运大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满载着中国制造、世界制造,航行于全球的洋面上 订单量晋身全球第一 拟建四大造船基地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世界船舶制造中心已经历了多次从先行工业国家向后起工业国家的转移,目前,日本、韩国虽仍为世界造船大国,但世界船舶工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已经确立。 与日韩相比,中国既拥有素质高、

7、成本低的丰富劳动力,又拥有较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的资金、技术条件,具有比较优势,此外,对船舶出口实行17%的退税率,确保了企业生产出口积极性,扩大了利润空间,为船舶行业发展造就良好环境。 全球大规模买港口 “国货国运”保能源安全但是,目前我国技术能力远低于日、韩。为此,有关部门在船舶工业中长期规划中要求,积极引导外资和社会资本的进入,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关键船用设备国产化研制水平。近年来,中国造船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油船、集装箱船、散货船三大主流船型占主导地位,其中,油船、集装箱船手持订单占世界份额分别从不足10%提高到30%和21%,散货船已达到28%。而且,中国已进入大型

8、液化天然气船、万箱级集装箱船、30万吨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等高端产品市场,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实现了批量生产。 此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铝、钢、铜、煤进口国,而这些都需要经过船舶运输。自2006年起,中国开始推进“国油国运”进程,要求到2010年,我国大型油轮船队的规模至少要保证能承运50%以上进口石油,以保障能源安全。船运行业的专家透露说,中国计划在未来5年新建造90艘超级巨型油轮,扩充中国远洋运输船队以提高原油运输的能力。长期来看,中国需求,特别是“国货国运”的要求将为我国的船舶工业带来持续增长的订单需求,成为中国船舶工业崛起的主要推动力。美日关注 中国造船能力未来5-10年成关键期 据法新社报

9、道,美国海军上将盖瑞去年12月在众议院的听证会上说,中国造船实力的快速增长应该引起美国关注。美国众议员汉特则在国会上指出,中国现在每年制造5000艘商船,美国一年则制造300艘;中国平均一年制造3艘潜水艇,美国一年仅制造一艘。他还煞有其事的说:“如果他们把制造商船的能力,转变为制造战舰的能力,这将提供工业基础,让中国的海军实力能超越美国。”若是中国在船舶工业上超过美国,那么美国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就会输中国一着,这是美国所不愿意面对的。 此外,日本也开始试图通过合并等扩大企业规模,与中韩进行较量。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JFE控股公司与IHI公司计划今年内完成旗下造船厂的合并谈判,如交涉成功,日

10、本将诞生国内规模最大的造船企业,掌握全日本市场份额的近20%,销售额也将随之挤入世界前六。 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认为,我国要成为造船强国,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掌握自己的“绝活儿”,加快推进船舶工业战略转型势在必行。具体的手段包括,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构建中国船舶工业核心竞争优势。大力发展先进船舶配套业,促进中国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进一步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发展先进造船生产能力,确保发展的质量和效益。1.3中国造船现状分析船舶工业是面向国防、航运和海洋开发的战略性产业,也是我国具有综合比较优势、较早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良好业绩的产业之一。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面临良好

11、的发展机遇,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造船中心东移,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时机。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技术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性的产业结构大调整开始出现,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稳定的局面、开放的环境、快速发展的经济,已成为吸引国际资本、国内市场潜力、产业配套能力和投资软硬件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比较,我国是最有条件大规模承接新一轮国际造船产业转移的发展中国家。22.精度管理体系2.1精度管理程序:1)分析图纸,按建造要求设定船体精度目标。主要包括:总长误差,型深型宽误差,甲板面平直度,舱壁面平直度,结构错位公差,主要舾装件公差等;2)将精度目标要求逐层分解落实到下料,加工,制作及合

12、拢等工序;3)结合积累的精度数据,测定本船的精度补偿量;4)结合公司生产实际确定建造阶段需要采用的建造工艺(含焊接工艺);5)确定精度实施步骤。2.2精度管理补偿量的测定:1) 测算在船台大合拢阶段所需的补偿量;2) 测算在区域总组阶段所需的补偿量;3) 测算在船体分段制造阶段所需的补偿量;4) 测算在船体拼装阶段所需的补偿量;5) 测算在船体零件下料加工所需的补偿量。2.3精度管理实施步骤:1) 将初步测算的精度补偿值提交到精度管理小组讨论,调整,并最终定稿为本系列船的精度补偿系统;2) 将最终定稿的精度补偿系统提供给设计部门,在生产设计的结构图和下料加工早图上明确体现各建造工艺阶段的精度管理信息;3) 将精度管理信息纳入详细建造计划书中,在计划书中明确在各个建造工艺阶段的精度管理重点,要点;4) 确定各阶段所需要检查记录的信息,制定各阶段检查记录表格,在各阶段精度记录表格中详细记录精度数据;5) 收集各阶段的实际精度记录数据,整理,比较,调整,完善精度补偿体系。2.4精度管理基准线的具体实施方案1) 为每个分段设定基准线,局部位置要求加上补偿值;2) 在拼版和小组立时,要求以基准线为参照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