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二中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12 踏莎行教案 苏教版选修.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044001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清二中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12 踏莎行教案 苏教版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临清二中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12 踏莎行教案 苏教版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临清二中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12 踏莎行教案 苏教版选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临清二中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12 踏莎行教案 苏教版选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临清二中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12 踏莎行教案 苏教版选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清二中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12 踏莎行教案 苏教版选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清二中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12 踏莎行教案 苏教版选修.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踏莎行(秦观)教案1、 教材分析 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前此,由于新旧党派之争,秦观被贬。后又接二连三的遭贬,心情之苦可见一般。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掌握背景。 2 虚实结合的写法。 3 感悟不得志的苦闷心情。三、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幽微丰美的意蕴,体会以情韵取胜的写法。 2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法,鉴赏本词委婉曲折的笔法。四、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于诗歌鉴赏已经有些基本的知识储备,只要把握了联想和想象这一表达方式,本首诗歌不难理解。五、教学方法诵读法: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关键,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探究体悟 合作学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诗歌,熟读成诵。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2、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提问:请同学们说说秦观的情况。教师补充:秦观():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高邮)人。三十六岁中进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秦少游所写的常

3、是那种最柔婉的、最幽微的一种感受一种很敏锐的感觉。他的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早期的词,表现了一种柔婉幽微的感受;一类是他经过政治挫伤以后,所写的寄慨身世的词。(2)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3)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找出主要意象和关键动词和形容词主要意象: (雾、楼台、月、津渡、桃源、杜鹃、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关键动词和形容词:(失、迷、望、寻、闭、寄、传、砌) 2、词的上阕中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词上片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哪些是实些,哪些是虚写? 虚: 楼台 津渡 桃源实 : 孤馆斜阳 由此看,词的上片除了借景抒情,还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明确:虚实相生。3、关键句分析

4、:a“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找学生自由说话,发表自己对这个句子的评论。解析:抓住客舍这个环境和杜鹃鸟这个意象。抓住作者的实际情况,做到知人论世。就可以品出作者孤单寂寞苦的心境来。b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提问学生后明确:分析抓住“楼台”高大的特征,就明白了作者的用意。这其实是诗人追求理想的写照。“津渡”,是一个出路,一个出口,可惜津渡迷失找不到了。这里的雾和月及桃源,分明用了一种象征的手法。c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里面的“砌”字怎么理解?“砌”字赏析:属于炼字,一个砌字可以见出作者功力。有力感,有份量感。化虚为实,赋予愁以具体可感的形态。d郴江幸自绕郴

5、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句怎么理解?解析:郴江就应该留在郴山。有美好志愿的人,应该成就美好的志愿。为什么样不能使美好的东西永远留下来呢?表情沉痛。问的无理,却是至情。正是那生活遭遇到极大忧患挫伤苦难的人,才对天地之间的不平发出这样的诘问。4、课外拓展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请问柳永雨霖铃里面怎样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分小组探究:教师点评:实景实情:对“烟波”“暮霭

6、”“楚天”的实在景物,分别用“千里”“沉沉”“阔”来加以形容,使之越出极目远眺的范围之外,并由“念去去”三字领起,实景虚写,既表现出“留恋”之深,“催发”之急,“无语凝噎”之痛,又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片的逐层推想,带出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千古名句来。 虚景实情。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它之所以被誉为“古今俊语”(贺裳皱水轩词筌),固然在于它能抓住具有特征性的典型事物,以少胜多,寓情于景,逼真地刻画出离人落寞孤凄的心理状态,达到情貌无遗;同时更在于这种设想的描写本身,反映了词人有着多次“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痛苦经历,因而以既别之后醒来但见柳岸月残的怅然若失,加重表现出

7、临别之际兰舟催发时醉不成欢的“留恋”难舍。这里景是虚景,情是实情。词人运用了生动的艺术联想,既有依情揣拟的瞻望,又有意在不言中的回顾,充分写出清秋离别的复杂内心。 虚景虚情。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里“良辰好景”是虚景,“千种风情”是虚情,词人以虚景、虚情收结全篇,写出“清秋节”之实景可以随时令之推移暂告消失,而“伤离别”之实情却是随时令之推移与日俱增,转换得极为有力而看去又似极不费力。九、板书设计虚: 楼台 津渡 桃源实: 孤馆 斜阳 思想:孤苦 沉痛十、作业布置。完成本课基础训练背过全诗。十一、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

8、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本首诗歌不难,学生理解深刻透彻。主要应该调动学生主体,才是抓住了根本。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高中语文 编写:马汝兴 审稿人:赵贵友 孙冬云踏莎行秦观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1)积累字词;(2)理解作品内容;(3)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4)背诵全词。2过程和方法:学案导学,诵读理解,问题探究,鉴赏分析。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重点】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难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学习过程】(一)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莎( )堪( )

9、砌( ) 寄( )郴( ) 潇( ) 2说说下列词语的含义(1)津渡:(2) 桃源:(3) 尺素:(二)整体感知1本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2把这首词译成现代汉语。(三)分析综合1本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 本篇开始三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所写的景物是眼前实景吗?为什么?3开头三句,分别用了“失”“迷”“无”三个否定词,这对词人的思想感情有何作用?(四)品味鉴赏秦观好友苏轼认为末二句“郴江”之问最为精彩,而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更赞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甚至认为苏轼的看法仅得皮相。那你更认同谁的评价?请从诗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分别加以分析。(五)达标训练(

10、小练习)读下面秦观的词,回答问题。【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词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两句比喻新奇精巧,试简要分析。(六)背诵全词附答案:(一)积累整合1莎( )堪( kan ) 砌( qi ) 寄( ji )郴( chen ) 潇(xiao ) 2(1)津渡:是一个出路,一个出口,是登船上路的码头。(2)桃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象征所追求的理想。(3)尺素:借代投寄的书信(二)整体感知1上片写孤独的处境,下片写被贬谪的不满心情。2夜雾如厚重的帷帘把楼台掩蔽,月亮迷失方向我找不到渡口的痕迹。我极目远

11、望,桃源仙境你在哪里?怎忍受,孤寂的客馆在春日寒风中紧闭,还有:杜鹃的哀啼, 斜阳无声地落去驿站转给我友人馈赠的梅花,驿使捎来的是亲人的信息如今却堆砌成无法数得清的离愁别绪。郴江呵,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为什么竟向潇湘水流去?(三)分析综合1开头三句因情写景,楼台迷失,渡口难寻,桃源不见,再加上孤馆春寒,杜鹃声声,自然滋生思乡之情,倍感孤独寂寞。词人运用因情造景的手法,景为情而设,意味深长。2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那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障,无处可寻了。这是作者意想中的景象,因为下二句言词人闭居孤馆,那么只有在想象中才能看得到“津渡”。而从时间上来看,这三句写的

12、是雾濛濛的月夜,下二句时间又倒退到残阳如血的黄昏时刻。由此可见,这三句则是虚构之景了3 接连写出三种曾经存过或人们的想象中存过的事物的消失,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绝望悲苦之情毕现。 (四)品味鉴赏苏东坡和王国维二人看问题角度不同。各有所爱,但都不失为各有一得。答案并不绝对化,示例如下:第一种:更认同苏轼的看法。这两句似是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向潇湘而去呢?其实是借此问含蓄表达了词人的感情:意即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词人还得羁旅此地,得不到自由,孤苦零丁。意即词人自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为

13、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政治斗争旋涡中去呢?”意即词人感悟到:生活并非固定,不可预测,就像这绕着郴江,也是不由自己地奔向潇湘而去。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不知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地方!这两句既采用拟人手法,显得山水有情,同情着词人的凄苦命运;同时也采用了象征写法,景物注入词人被贬谪异乡的孤苦凄情、深长怨恨,显得意味深远。第二种:更认同王国维的看法。这(“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是正面实写词人羁旅客馆的生活:怎能忍受孤寂的旅馆,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而杜鹃阵阵悲鸣中惨淡夕阳正徐徐落下。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斜阳”都能引起游子归思、乡愁。营造了一种沦落天涯、身世凄凉之感。本词句以用典手法,显得含蓄委婉,内涵丰富,引人联想。春寒,即心境寒。独处客馆,一个“闭”字,锁住了馆门,也锁住了词人的心。杜鹃声勾起乡愁。斜阳渐沉,表现出词人担心夜晚来临更寂寞难耐的心情。所有景物触动诗人一腔身世凄凉之感。本词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色调灰暗,令人生悲伤心的景物,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凉气氛,显得委婉含蓄。(五)达标训练(小练习)一是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但作者发现了它们之间的轻细的共同点;二是一般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形容抽象的事物,这儿反其道而行之,比喻新奇。8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