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及答案.pdf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042945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8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及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及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及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及答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2、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特殊性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

2、区别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人们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态度B、经济收入的多少C、人们在生产中起的不同作用D、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A、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B、能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C、能保存资本价值D、能转移资本价值7、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

3、变资本、流通资本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A、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B、通过“参与制”实现的C、通过工业垄断实现的D、通过银行垄断实现的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C、生产扩大与市场实现的矛盾D、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1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A、促使资本主义稳定增长B、消除经济危机C、改善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条件D、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符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的

4、,该题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新生事物是()A、新出现的事物B、形式新奇的事物C、有远大前途的事物D、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事物E、进步的,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A、客观需要决定的B、实践特点决定的C、主观需要决定的D、马克思主义哲学决定的E、真理本性决定的3、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A、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B、经过两次转化达到对立面的统一C、表现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完善D、产生了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E、体现了回到出发点的周而复始的运动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C、感

5、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D、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E、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5、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在于()A、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B、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它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手段D、它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环节E、它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改良措施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A、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B、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C、贯穿于人类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D、包括了一切社会现象E、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7、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

6、,一定没有使用价值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E、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8、资本主义企业使用的机器设备属于()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生产资本D、流动资本E、固定资本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E、各种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10、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A、国家资本的输出B、私人资本的输出C、商品资本的输出D、生产资本的输出E、借贷资本的输出三、辨析题(先判断对错,

7、再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24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真理。3、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增加。4、工资是工人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四、简答题(任选两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三题全做,计分以前两题为准)1、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五、论述题(任选一题作答,共14分,如二题全做,计分以第一题为准)1、试述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意义。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8、强大杠杆?六、材料题(12分)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尽心下和荀子王制)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饮冰室合集)十六册和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请回答:(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9、(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C)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2、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D)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特殊性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B)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意识是

10、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D)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D)A、人们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态度B、经济收入的多少C、人们在生产中起的不同作用D、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A)A、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B、能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C、能保存资本价值D、能转移资本价值7、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C)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

11、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B)A、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B、通过“参与制”实现的C、通过工业垄断实现的D、通过银行垄断实现的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D)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C、生产扩大与市场实现的矛盾D、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1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D)A、促使资本主义稳定增长B、消除经济危机C、改善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条件D、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至少

12、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符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新生事物是(CDE)A、新出现的事物B、形式新奇的事物C、有远大前途的事物D、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事物E、进步的,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BE)A、客观需要决定的B、实践特点决定的C、主观需要决定的D、马克思主义哲学决定的E、真理本性决定的3、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BCD)A、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B、经过两次转化达到对立面的统一C、表现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完善D、产生了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E、体现了回到出发点的周而复始的运动4、感性认

13、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ABCDE)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D、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E、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5、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在于(BCDE)A、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B、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它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手段D、它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环节E、它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改良措施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ABCE)A、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B、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C、贯穿于人类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D、包括了一切社会现象E、是社会发展的

14、基本动力7、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E)A、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E、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8、资本主义企业使用的机器设备属于(ACE)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生产资本D、流动资本E、固定资本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E)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E、各种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10、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

15、展的基本形式有(CDE)A、国家资本的输出B、私人资本的输出C、商品资本的输出D、生产资本的输出E、借贷资本的输出三、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24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答:错误。(1分)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2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分)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真理。答:错。(1分)此命题从正确前提出发,偷换了概念,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1)“真理是有用的”,是唯物主义真理观,因为真理是对客

16、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分)(2)“有用的就是真理”,是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论,因为有用即真理,把符合主观需要的东西看成真理的内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无关,把真理主观化了,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导致混淆真假,颠倒是非。(3分)3、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增加。答:错误。(1分)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它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多少;二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2分)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商品价值量不变。(3分)4、工资是工人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错误。(1分)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2分)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3分)四、简答题(任选两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三题全做,计分以前两题为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