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第2单元知识点(完整版).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041929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历史第2单元知识点(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下历史第2单元知识点(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下历史第2单元知识点(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下历史第2单元知识点(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下历史第2单元知识点(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下历史第2单元知识点(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历史第2单元知识点(完整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建立:_960_年,后周大将 赵匡胤 在_陈桥驿 发动兵变(“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 宋 ,以_开封_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_ 宋太祖 _。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 先南后北 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 中原 和 南方 的分裂割据局面。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_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 调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 调换 军队将领,定期换防。(2)政治上:中央:宋太祖为防止_宰相_权力过大,

2、采取_分化事权_的办法,削弱相权。地方:派_文臣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_通判_,以分知州的权力。(3)经济上:下令取消节度使 收税 的权力,除留部分用作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在地方设置_转运使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意义:宋朝把_中央集权_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皇权_大大加强。二、重文轻武政策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2、表现:宋太祖有意重用_文臣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采取_抑制武将_、提升文官地位_的政策,使 文臣统兵 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注重发展_文教事业_,改革和发展了_科举制_。4、影响:积极:宋朝的_重文轻武_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

3、期_尚武轻文_的风气;杜绝了 武将跋扈 和 兵变政移 的情况发生;有利于 政权的稳固 和 社会的安定 。弊端: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 耶律阿保机 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 契丹/辽 政权,都城在_上京临潢府 。阿保机建国后,_发展生产_;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2、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元昊_称大夏皇帝,定都_兴庆府_,史称 西夏 。元昊仿效_唐宋制度_,订立_官制_、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和: 宋

4、太祖 晚期,北宋与辽保持 友好 关系,双方互通使节。2、战: 宋太宗 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失败,只好采取 防御 政策。3、战:_宋真宗_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_澶州城_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_寇准_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4、和:辽与北宋议和。内容:辽军撤回;宋朝给辽_岁币_。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澶渊之盟_”。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 和平 局面。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战:_元昊 _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2、和: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 宋夏

5、和约 。内容:_西夏_向宋称臣,宋给西夏_岁币_。议和后,宋夏边界_贸易兴旺_。3、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的影响:a.双方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避免战争给社会生产的破坏;b.促进双方边界贸易往来,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c.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女真族的崛起1、概况:_女真族_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 游牧渔猎 的生活。11世纪末, 完颜阿骨打 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2、崛起:_1115_年,_阿骨打_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_大金_,他就是 金太祖 。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

6、革女真部落_军政体制_,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二、金灭辽及北宋1、金灭辽: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起义不断。_1125_年,辽被金灭亡。2、金灭北宋: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 宋徽宗 、 宋钦宗 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 1127 年,金军攻破_开封_,北宋灭亡。(“靖康之变”)三、南宋的偏安1、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 赵构 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_临安_,史称_南宋_。2、岳飞抗金:岳飞统率的“_岳家军_”在_郾城_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宋高宗和权臣_秦桧_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

7、他们的统治,下令岳飞班师,并以“_莫须有_”的罪名杀害了岳飞。3、宋金对峙: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_岁币_,双方以_淮水_至_大散关_一线划定分界线,_宋金对峙_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 战乱 较少,_北方人口_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_生产技术_,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2、表现:a.粮食作物:由 越南 传入的_占城稻_,北宋时推广到 东南 地区;宋朝时, 水稻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 首位 ; 长江下游 和_太湖流域_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b.经济作

8、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 茶树 ,_产茶_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南宋后期,_棉花_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_江淮_和 川蜀 一带。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a.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_丝织业_胜过北方。 四川 、 江浙 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b.棉纺织业: 南宋 后期,_棉纺织业_兴起,_海南岛_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2、制瓷业: 宋朝 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 辉煌 时代。五大名窑: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北宋兴起的江西_景德镇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_江南地区_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3、造船业:_广州_、_泉州_、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

9、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 最早 的船坞。 南宋 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 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城市: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 开封 和_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及宅巷之内到处开设店铺,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 早市 和 夜市 。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做 草市 。2、海外贸易: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_广州_、_泉州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 阿拉伯半岛 和 非洲东海岸 。朝廷 鼓励 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市舶司_,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3

10、、货币: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北宋前期,_四川_地区出现“_交子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4、结果:经济重心南移。从 唐朝中期 开始,到_南宋_时最后完成。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南方 ,特别是 东南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概况:_蒙古族_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_草原地区_。逐水草而居,过着 游牧 的生活。2、蒙古的统一: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 铁木真 完成的。_铁木真_率部多次征讨,于_1206_年完成了_蒙古草原_的统一,建立了 蒙古

11、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成吉思汗_。 3、巩固政权:建立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组建护卫部队;建立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 作用: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二、蒙古灭西夏与金1、概况: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_西夏 ,_ 1227 _年西夏灭亡。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1234 年,蒙古灭_ 金_ 。2、结果:金朝灭亡后,_南宋_和_蒙古_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继位: 1260 年,忽必烈继承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

12、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2、元朝的建立:_1271_年,忽必烈改国号为_元_,次年定都于_大都 _。3、元朝的统一: 1276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临安_,南宋灭亡。_1279_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4、意义:元灭_南宋_,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 分裂割据 局面,为_ 统一多民族国家_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元朝的疆域1、概况:_ 元朝_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 由 少数民族 贵族为主建立的 全国性 的 统一 王朝。元朝的_ 版图_ 是我国历史上 最大 的。 2、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级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

13、内。二、行省制度1、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 汉族知识分子 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措施:(1)在中央:由_ 中书省 _掌管全国的 行政 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_ 枢密院 _负责全国的 军事 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_御史台_负责 监察 事务。(2)在地方: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_腹里_”,直属于中央的_中书省_;其他地区,除了吐蕃、_畏兀儿 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_行省_;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制度,被称为“_行省制度_”,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目的:为了对辽阔的_疆域_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_因地制宜_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2、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_澎湖巡检司_,负责管辖 澎湖 和_琉球_,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 首次 在_台湾地区_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3、西藏地区: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_行政管理权_,由_ 宣政院_ 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西藏设置_地方机构_,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从此,_西藏_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