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苏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041640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苏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题3分,共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媲美(p)蜷缩 ( jun ) 发横财( hng ) 焚膏继晷(gu)B罪愆(yn)磋商 (cu)跷跷板(qio)酩酊大醉(mng)C下载(zi)内讧( hng )豁出去( hu )泾渭分明(jng)D谄媚(chn)肇事 (zho)综合征( zhng ) 心宽体胖(p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信服 撒手锏 常年累月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九州 跌眼镜 口干舌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C 喝彩 炒鱿鱼 寥若星晨 百

2、足之虫,死而不僵D坐镇 捅娄子 待价而估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张炜创作的450万字的鸿篇巨制你在高原,长篇累牍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风貌,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B.“311”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各地纷纷举行了悼念仪式,举国上下哀鸿遍野,沉浸在悲痛之中。C.“厚德”这一北京精神源远流长,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培育了北京人厚德载物的胸怀和品格。D.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做整形手术风险很高,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何才能富起来呢?关键在于知识起决

3、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B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正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展厅里陈列着许多革命先烈的遗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C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D鉴于同志涉嫌严重违纪,中央决定,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调查。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 , ,

4、 ; ,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从表面上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A. B. C. D.6.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3分)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

5、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种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7.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语意连贯。(4分)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 ,希望 ;回忆 ,希望 。二、现代文阅读(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11分)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

6、了”,非拆不可。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

7、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

8、的能力。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

9、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8、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超越现代建筑技术。B.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这是地方决策层盲目追赶的心态而造成的。C. 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D.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出现过的人与事。9、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

10、的城市化传统”的是( )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 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还可以看到用夯土技术建造的“土房子”。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10、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结合文意,指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哪些“闪光点”。 (5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19分)亲亲麦子 张佐香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的心坎上。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棵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

11、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 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

12、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麦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

13、起了舞。父亲去看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

14、,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 (新语文学习)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选项是(3分) ( )A本文作者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他在文中运用冷静客观、准确细致的的语言,表达了对麦子的情感。B本文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以及拟人、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条理清楚,又显得很有文采。C本文安排文章的结构颇有匠心,如写父亲播种、母亲收割时各有侧重,行文富有变化。D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的父亲种麦子很有经验,例如在第段,他吃下鲜嫩的麦子就能判断麦子的长势。12作者在段说:“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4分)13本文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各举一例分别说明其表达效果。(6分)14联系全文,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