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侨管理区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040944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侨管理区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侨管理区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侨管理区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侨管理区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侨管理区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侨管理区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侨管理区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侨管理区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20分 拟卷人: 题 号一二三附加题总 分得 分查卷人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附加题可以计入总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20分。2.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1分)(2),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游山西村) (1分)(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分)(4)春望一诗中杜甫移情于花鸟,以“ ,”这两句诗表达了感时伤世的复杂情怀。 (2分)(5)把崔颢黄鹤楼默写

2、完整。 (4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让我们远离xun xio( )去倾听,去沉思吧 。(2)在那gng g( )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3)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xing xng jin ch ( )。(4)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m zhng y sh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各地中小学要完善和建立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把“完善”和“建立”的位置互换。) 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3、。(把“关键”改为“主要”。) C为了避免溺水伤亡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切实加大了安全教育力度,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把“不再”改为“再次”) D“光盘行动”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它表达了现代公民例行勤俭节约。(在“节约”后面加上“的愿望”。)4.对下列句中加划线词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B她以为这次太空飞行作为激励我们向未来冲击的教例,孜孜不倦地讲述给我们。(多次、不加疲惫)C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屈辱辛苦地工作)D因为旅鼠的视力很差,鼠目寸光,看不到

4、远处的东西。(比喻眼光短,见识浅)5.仿造下面划线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宽容,就像一缕和熙的阳光,能融化心灵的坚冰;宽容,就像一段舒缓的音乐,能抚慰心灵的痛伤;宽容,_,_;宽容,_,_。二、阅读(4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20题。(一)桃花源记 陶渊明(1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悉如外人()(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7.下列句子中加

6、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B寻向所志/寻病终C捕鱼为业/以牒为械 D便舍船/屋舍俨然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人“寻向所志”时,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3分)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产物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了,无法寻觅(二)肃王与沈元用 (宋)陆游 (9分)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

7、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也。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 (2)元用素强记( )11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_ 12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4分) _(3) (10分) 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

8、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

9、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一般而言,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不过,要实现终生

10、不忘,还需要不断重复,及时巩固,而不要等到已经崩溃后再去修补。 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组织有效的复习也是加深记忆的主要途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个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左右。因此,保证良好的记忆需要及时的复习。另外,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要好,也就是每天三次花费10分钟复习的效

11、果比每天花费30分钟复习一次的效果要好。 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滚鱼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13. 下列说法和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A.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记忆的三种不同类型。B. 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则很少混淆。C.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D. 改善记忆力,除了朗读以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组织有效的复习等。14.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A.选文第段末尾的两个问句,能引起读者思考,领起下文。B.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感觉记忆容易遗忘。C.选文第段通过作比较,说明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D.选文的结尾回答了标题的设词,同时指出朗读并不是加深记忆唯一的有效方法。15.宋代理学家朱熹主张读书三到:眼到、口道、心到。请结合选文相关知识,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4分) _ (四)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17分)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