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7讲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034906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第7讲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发展经济学第7讲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发展经济学第7讲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发展经济学第7讲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发展经济学第7讲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第7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第7讲(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讲经济发展理论,二元经济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佩鲁的“发展极”理论,哈罗德(Harrod)经济增长模型,模型假定:社会的全部产品只有一种,消费品/投资品;S=sY,S储蓄、s社会储蓄比例、Y国民收入;K/Y(K资本)、L/Y(L劳动)和K/L在增长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存量为K且没有折旧;规模报酬不变,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不变。,一个部门的增长模型,哈罗德(Harrod)经济增长模型,基本方程: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条件:国民收入增长率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两者之比。,Y:国民收入Y:国民收入增长量s:社会的储蓄比例K:资本,一个部

2、门的增长模型,哈罗德(Harrod)经济增长模型,结论1:一个国家中的积累或资本增量取决于企业家的意愿,所以(Y/Y)A=(Y/Y)W(K/Y)A=(K/Y)W,企业家“愿意实现类似增长”的心理状态,从而国民收入会按(Y/Y)W增长下去。,一个部门的增长模型,哈罗德(Harrod)经济增长模型,一个部门的增长模型,充分就业(Y/Y)A=(Y/Y)W=(Y/Y)n是社会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最适宜”的增长率。,n一国的人口增长率,哈罗德(Harrod)经济增长模型,一个部门的增长模型,结论2: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实现(Y/Y)A=(Y/Y)W=(Y/Y)n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可能性极小。一般情况下,经

3、济很难按照均衡增长的路径增长。,哈罗德(Harrod)经济增长模型,一个部门的增长模型,结论3:哈罗德“不稳定原理”: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一旦发生偏差,经济活动不仅不能自我纠正,而且会产生更大的偏离。,索罗-斯旺经济增长模型,模型假定:社会的全部产品只有一种,消费品/投资品;S=sY,S储蓄、s社会储蓄比例、Y国民收入;K/Y(K资本)、L/Y(L劳动)和K/L在增长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K和L的价格和在生产中的投入比例可变;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存量为K且没有折旧;规模报酬不变,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不变。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要素报酬取决于边际生产率。,一个部门的增长模型,经济可以实现稳定

4、增长:(Y/Y)A=(Y/Y)W,索罗-斯旺经济增长模型sf(k)=k+nk,f(k):=Y/L,人均产量/人均收入k:K/L,人均资本拥有量s:社会的储蓄比例sf(k):人均储蓄量n:人口增长率nk:每一新增人口人均资本拥有量/资本的广化k: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增加量/资本的深化,f(k),k,0,f(k),sf(k),nk,索罗-斯旺经济增长模型sf(k)=k+nk,f(k):=Y/L,人均产量/人均收入k:K/L,人均资本拥有量s:社会的储蓄比例sf(k):人均储蓄量n:人口增长率nk:每一新增人口人均资本拥有量/资本的广化k: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增加量/资本的深化,结论1:要使人均资本拥有量k

5、有所增加,就必须使人均储蓄量sf(k)大于配备每一新增人口所需要的资本量(nk)资本存量的增加必须快于劳动力的增加。结论2: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社会中的新增储蓄全部被用作新增人口的资本装备,人均资本量保持不变。,米德的增长理论,模型的假定存在着一种完全竞争的自由放任的封闭经济;规模收益不变;经济中只存在生产消费品和资本品两种商品;经济中的惟一资本形式是机器,所有的机器是相同的,并且每年需要重置一定比例的机器磨损;消费品的货币价格不变;土地和劳动充分使用;劳动和机器的比率在短期和长期都是可变的;在生产中,资本品和消费品间有完全的替代性。,米德的增长理论,模型的基本内容Y=F(K,L,N,t)

6、假设N数量是固定产量的年增长率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V:资本边际产品(VK)/Y:资本增量的贡献K/K:资本存量增长率W:劳动边际产品(WL)/Y:劳动增量的贡献L/L:劳动力增长率/人口增长率Y/Y:技术进步增长率,新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现实困境:增长趋异Y=AF(K,L),资本边际收益递减且与资本存量成反比。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增长和人均收入出现趋同。资本倒流和智力外流按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富国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将流入穷国。技术外生性无外在的技术冲击,经济增长难免划入停止陷阱。,主题:增长的根本原因,新增长理论,代表人物及理论:内贝罗的AK模型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巴罗等的政府支出增长模

7、型阿罗的“干中学”模型罗默的知识资本外溢模型斯多克的新产品引进模型阿温扬的发明模型,新增长理论模型,观点:储蓄与人力资本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性并没有一种力量能够导致所有封闭经济增长率的均衡;在相同的储蓄率下,并不存在着一种趋势资本匮乏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能够赶上富裕国家。具有较低K/L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其投资所能提供的较高潜在回报率,受到了低水平互补性投资的严重侵蚀。因此,穷国的收益要低于这些可供选择的任意一种资本支出所能带来的广泛的社会收益。技术变革是公共与私人在人力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投资的内生结果。,新增长理论模型,政策建议:政府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基础

8、设施)或鼓励在知识密集型产业投资来积累人力资本,从而增加单位生产的回报,也能为社会带来收益;政府对长期增长率(最要紧)的影响具有好或坏的巨大潜力。政府政策的重心是提高经济增长趋势线的斜率,以此实现低经济增长水平基础上的赶超和蛙跳。,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主要以英国、美国的经济史为依据,直接利用哈罗德多马模型,受历史学派、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传统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统称之。特征:以牛顿以前的科学、技术和对物质世界的态度为基础按人口平均计

9、算的、可达到的生产水平有其最高限度家族和氏族关系在社会组织中有很大作用。各阶层结构很少有上下流动性,宿命论普遍。政治力量的中心在各个地区,操纵在土地所有者手中社会的主要产业部门:农业,五、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起飞”准备阶段,过渡阶段特征主导部门“起飞”之前,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五、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起飞”准备阶段,特征政治因素(反应性民族主义)特别重要:致力于现代化的中央集权的政府;社会开始思考经济体制改革;新政治中坚力量代替旧以土地为基础的中坚人物;整个社会提高投资率:超过最低消费水平的收入从地主企业家;社会观念变革;生产技术改革,鼓励创新;工作条件和方法改进;金融业开

10、始发展;农业产量的增长决定着过渡时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商业随着交通运输业的改进而正在扩大;社会基础资本的迅速积累。政府职责重大。,五、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起飞”准备阶段,过渡阶段主导部门第一产业和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如,食品、饮料、烟草、水泥等工业部门。“起飞”之前,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主要倾向配置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环境卫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及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五、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起飞阶段,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过渡阶段。一种发生在较短时期内的在生产方法、经济和社会结构方面的重大性质上的而非程度上的变化,

11、是一种工业革命。确定一个经济是否处于起飞阶段的条件起飞阶段的特征起飞阶段完成的标志主导部门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五、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起飞阶段,确定一个经济是否处于起飞阶段的条件:生产性投资率提高到国民收入10%以上;有一种或多种重要制造业部门成为主导部门;出现一个有助于国内筹集资金的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以保证成长的持续性。起飞阶段的特征: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制造业,进入城市;外国投资明显增加;国家出现了若干区域性的增长极。,五、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起飞阶段,起飞阶段完成的标志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从农业出口转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开

12、始出口大量的服装、鞋、玩具、小工艺品和标准化的家电产品。主导部门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如纺织)和铁路运输业;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五、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向成熟推进阶段,“经济表现出超出原有的、推动它的发动的各种工业之外的能力和吸取现代(当时)技术的最先进成果并且把这些成果有效率地应用于自己很多种如果不是全部的话,资源的时期。”成熟阶段的经济特征经济“成熟”的标志主导部门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时间,五、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向成熟推进阶段,成熟阶段的经济特征投资率经常保持在占国民收入的10%20%,使生产的增长经常超过人口的增长。由于技术的改进,经济结构

13、不断发生变化,工业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新的主导部门代替旧主导部门。经济在国际经济中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即与它的资源潜力相适应的地位。,五、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向成熟推进阶段,经济“成熟”的标志:一般,铁路建设、钢铁工业、采矿设备、化工设备、电力工业和造船工业等部门的发展。主导部门重化工和制造业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政府支出从基础设施投入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时间:发达国家40多年;发展中国家60年代进入,五、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成熟阶段之后罗斯托认为,社会的注意力由供应方面转到需求方面,从生产问题转到消费问题和最广义的福利问题。有3种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竞争资源和政治支

14、持:追求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势力和影响,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军事和外交,甚至在疆界之外寻求可征服的新世界;实现福利国家,用国家的力量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目标;提高消费水平,使之超出衣、食、住的基本需要之上。结果:地理、资源、文化、信念及政治领导力量决定如果并非必然社会选择第三种目标,五、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高额群众消费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的特征人均实际收入的提高已使为数众多的人可在基本的衣、食、住需要之外享用其他消费项目;劳动力结构的改变不仅使城市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而且在办公室工作或从事工厂熟练工作的人所占的比重也增加。主导部门:从制造业与耐用消费品有关的生产和服务业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

15、突出再分配的作用,维持公平的政策性支出大大超过其他支出的增长幅度,甚至快于GNP的增长幅度。,五、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特征着手解决上述问题,让一切有才能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那些对工业化以后的社会现实不满的人感到有可能在现存制度中解决各种问题。居民追求时尚与个性,消费呈现多样性和多变性,不再只以物质产量的多少来衡量人类社会的成就,还包括以劳务形式、环境状况、自我实现的程度所反映的“生活质量”的高低程度加以衡量。主导部门不再是生产有形产品的工业部门,而是提供劳务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服务业,包括教育、卫生保健、文化娱乐、市政建设、环境保护等。,五、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

16、,二元经济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托达罗模型乔根森模型,六-1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模型的假设:两个组成部门;两个动态过程;工资水平和劳动力转移。,发展中国家是由两个部门组成:传统农业部门传统的、人口众多的、仅仅能够维持基本生存,以及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现代工业部门城市中的,具有很高劳动生产率的,也接受农村剩余劳动的。,六-1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模型的假设:两个组成部门;两个动态过程;工资水平和劳动力转移。,关注两个过程:农业部门劳动力的向外转移;现代部门的产量增长和就业增长。两过程转移和扩张速度取决于投资量和工资额,六-1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模型的假设:两个组成部门;两个动态过程;工资水平和劳动力转移。,工业部门工资水平不变由传统农业部门的仅能维持基本生存的工资水平乘以一百分比得到从农业部门转入工业部门的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具有完全弹性。,实际工资(劳动边际产品),农业剩余劳动与工业增长,劳动数量,D1,D2,D3,W,A,L1,L2,L3,Ls,S,F,G,H,0,S,D1(K1),D2(K2),D3(K3),KsK2K1,O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