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国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7023582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国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X年国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X年国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X年国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X年国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国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国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旗图案设计者 - 曾联松五星红旗,它是那样的庄严、美丽,那样的鲜艳夺目。 对于它的设计,人们或许会这样想吧:如此高水平的巧妙设 计,一定出自一位闻名遐迩、才华横溢的美术大师之手吧? 其实不然。五星红旗的设计者原来是一位默默无闻、长期从 事计划、财务工作的同志。他叫曾联松,曾经是上海市日用 杂品公司的副经理、上海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委员。曾联松作为一个长期做经济工作的普通人,怎么会成功 地设计出国旗呢?许多人都曾带着这种疑问去访问过他。对 于来访者的提问,曾联松同志常常报以爽朗的笑声,有时还 手执羊毫,先在一张纸上写上八个大字“丁年观礼,皓首萦 怀”。然后才津津有味他讲述起他设计图案的幸福往事。

2、曾联松原籍浙江瑞安,少年时代曾酷爱书画,写得一手 好字。但他目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贫穷落后的悲惨境况, 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去攻读理工,立志走科学救国的道 路。然而,他太天真了,此路也走不通。于是,他只好又发 愤改读经济。从学生时代起,曾联松就是一位充满爱国激情的热血青 年。他眼见旧中国倍受外强蹂躏,金瓯残缺,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真是心如火焚。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曾和 爱国学生一起,走上瑞安街头,宣传抵制日货。 1935 年,他 又在南京勇敢地参加了响应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集 会游行,并且在党的引导下,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亲 眼目睹亲身体验过军阀割据、八年离乱,以及国民党反动统

3、 治的白色恐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抗日战争胜利后, 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和平统一要求,悍然发动内战, 又把中国人民投入水深火热之中。当解放战争取得一个又一 个的胜利,全国绝大多数城乡已经得到了解放,人民共和国 象一轮喷薄欲出的太阳,正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的时候,他 是多么地激动和兴奋啊!他同全国人民一样,盼望着一个崭 新的人民政权的诞生。不久,上海市也解放了,上海人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 中。一连数日,人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走上街头游行、 扭秧歌,欢庆胜利,欢庆解放!这动人的场面,一次又一次 激起了曾联松内心的波澜。 不久, 人民日报 、新华日报 、 解放日报等刊登了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

4、。曾联松反复阅 读,认真思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 中国即将诞生了; “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 返了,中国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国旗,人民共和国的国 旗,应是伟大祖国的象征、中华儿女的寄托、炎黄子孙的骄 傲!他决定投身到这一具有伟大意义的设计工作中去。他在谈到当时心情的时候说: “建立新中国,一直是萦 回在我心头的愿望,一经看到她如旭日东升般展现在面前时, 我能不为之兴奋吗?因此,当我从 7 月份的报纸上读到全国 政协筹委会关于征求国旗的通知之后,即埋头于设计之中。 他说:“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是从事美术设计的,当时之所 以不量力度德,亦不计工拙,想到去设计国旗图案

5、,实在是 一种欢呼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一种热切爱国的激情使然。 ”7 月的上海,正值酷暑季节。曾联松为设计国旗图案夜 以继日,挥汗如雨,伏案描摹,似痴如迷。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曾联松仰望群星闪烁的太空,陷 入了沉思。突然,他从人们常说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 到启发:中国共产党难道不正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么!于是,他决定以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他设想: 以一颗大星导引于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象众星拱北斗, 大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广大人民。人民 紧紧地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他还 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这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相协调,象 红霞一片,金光灿灿,色简

6、而庄严,且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 色人种的民族特征。环绕大星之后的小星,应该是几颗呢?曾联松想到我们 伟大祖国有着三千多年灿烂文化,还联想到毛主席在论人 民民主专政一书中指出人民在当时包括有四个阶级:工人 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就决定 以四颗小星象征广大人民。接着,曾联松又经过反复推敲,苦苦构思,确定五颗金 星恰当的位置。他曾设想把大星置于旗面的当中,小星环绕 在大星的四周。这样,视若端庄,但是天地不够开阔,视觉 局促、凝滞。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勾划,熬过了许多个不眠之 夜。近一个月过去了,有一次,他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 顿觉视野开阔:旗面犹如千里之广,金星居高临下,光彩闪

7、 耀,仿佛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大地,灿烂辉煌。五颗金星的结合图形,大小呼应,疏密相间,形成了一 个椭圆形,这恰恰和我国疆土的几何图形类似,既表现了中 国地理特征,也显得平稳和谐,明朗而有气势。为了使整个图案更加突出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伟大 的中国共产党周围这一特征,曾联松设计了每个小星的中心 点都通过自己的一个星尖,跟大星的中心点联成一线,把中 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个历史的结论显示在 旗上。色彩以红色为主,似红霞满天。红色表达热烈的感情, 象征革命;配以黄色,灿烂辉煌,一片光明。从美学的角度来衡量,曾联松的设计也颇具特色。他自己曾总结出这样几点:简与繁一一五星的构图注意了以简胜繁,以

8、一当十。如 果把许多特征一一罗列出来, 未免流于纤细,或者失之繁复, 反而难以显示庄严简洁。小与大一一五星所形成的椭圆形,寓有祖国疆土之意, 画面虽有限,但联想是广阔的。所谓“物小蕴大,意趣无穷”。宾与主一一五星中的大星与小星,当然不是指现实生活 中的宾主关系,但具有顾盼呼应之情,协调和谐之趣。静与动一一五星的安置,如果处于旗面的中央,由于绝对均衡, 则静止呆滞,缺乏生动姿态;置于左上角,则昂然起升,静 中寓动,使画面活跃,而且居高临下,带有向外伸展的气势, 使视野开阔,“咫尺之内,觉千里之遥”。长与宽这是指比例关系。条例中规定,“形式为长方型,长宽三与二之比”。按此构图,旗面能适合美感的 要

9、求。旗面呈长方形,五星体呈椭圆形,两者均向左右舒展, 取势协调。椭圆形作为一个整体,还给人团聚完整和饱满的 感受。椭圆形中,大星的一个角尖正向上方,使大星显得安定 庄重,稳如泰山。而四颗小星因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中央, 则显得错落多变,生动活泼。大星外接圆半径和小星外接圆 半径的比例是三与一之比,使大小比例关系比较协调。大星 和小星之间有一定间距,显得虚实结合,山安泉注。椭圆形结体仅占旗面四分之一左右,这样的比例关系使 重点集中、旗面开朗。整个旗面上的五角星、椭圆形和长方形相互结合,比例 较为协凋,构图比较紧凑,在整体中富于变化而又能取得统 一。红与黄色彩也会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感情的反应。红 色

10、为暖色或热色,赤日、红光能表达庄严热烈,如革命的积 极斗争行为。此外,红色也会引起希望、活跃和喜爱。黄色 也是暖色,能表达优美、温和、珍贵,而往往与金色联系起 来。我们看到黄色的五星,便有金光闪闪的联想感受。这就是曾联松当年设计构思的基本情况。1949 年 8 月中旬, 曾联松将设计好的五星红旗图案稿寄 给了全国政协筹备会。9月 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元、国歌、国旗的决议。曾 联松手捧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 过的有关国旗决议的上海 解放日报 心潮起伏, 热泪盈眶这天的解放日报上,同时套红刊印着正式通过的五 星红旗图案。曾

11、联松的心愿实现了!这同时也是全国人民的期望!多 少仁人志士,多少共产党人,为着争取民族的解放,劳苦大 众的生存自由而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五星红旗是用他们的鲜血染红的,是用他们的光辉业绩织就的。不久,曾联松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一封信,上 面写着:“曾联松先生: 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 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合现在五百元编 者注)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1950 年国庆, 曾联松被邀请登上天安门观礼台。 建国三 十周年时,他再次应邀去北京参加庆祝活动。 1977 年,上海 市政协五届二次全体会议通过,增补他为市政协委员。如今,五星红旗已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祖国各族 儿女,都象保护自己的眼珠一样,爱护无数先烈和仁人志士 用鲜血染成的红旗; 用对祖国的贡献, 为五星红旗增光添彩。 50 年来,中国人民以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行为, 赋予五 星红旗以新的生命力和不朽的内容。如今,曾联松已经是两鬓染霜,年近古稀了。他对祖国 的统一和实现四化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他回顾过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展望未来,峰回路转,气象万千。他曾 应一位记者的要求,作了一首七律咏五星红旗,表达他对党中央方针政策的拥护和拳拳爱国的心声。全文如下:袂连桃季花烂漫,霹雳晴空竞震扰,冰霜不减嫣红色,袖拂云霞彩万千滂沦冷雨更相看路转峰回见新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