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试题(含五年真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015740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试题(含五年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试题(含五年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试题(含五年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试题(含五年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试题(含五年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试题(含五年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试题(含五年真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单元酸和碱命题点1常见酸和碱的特性和用途1. (2014张家界4题2分)氢氧化钙是一种常见的碱,它的俗名是()A. 大理石 B. 熟石灰C. 石灰石 D. 生石灰2. (2016长沙12题3分)下列关于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C. 稀盐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变红色D. 稀硫酸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3. (2017张家界9题2分)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 用带火星的木条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C. 用浓硫酸除去氧气中少量的水以获得干燥的氧气D. 加入稀盐酸可除去铁粉中混有少

2、量的铜粉4. (2015湘西9题3分)关于固体氢氧化钠和浓硫酸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都能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相同的离子而性质相似B. 都有强烈的腐蚀性C. 都需要密封保存D. 溶于水时都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5. (2016张家界16题2分)小明在毕业晚会上表演了一个“清水变牛奶”的魔术:他取出一只干净、透明的玻璃杯,向杯中加入一种无色液体“水”;再取出一根干净的塑料管,含在口中,往玻璃杯中的“水”吹气,“水”逐渐变成了白色浑浊的物质“牛奶”。请你猜一猜小明所用的“水”是_(选填“食盐水”、“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该魔术的化学原理是_。命题点2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1.

3、 (2013娄底13题2分)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解释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A. 酸都能在水中电离出HB. 酸都含有酸根C. 酸中都含有氢气D. 酸中都含有氧元素2. (2013衡阳18题2分)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化学魔术”四字,然后再喷上另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的“化学魔术”四字。该同学所用的两种无色液体可能是()A. NaOH溶液、酚酞溶液B. CuSO4溶液、NaOH溶液C. 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D. 酚酞溶液、“雪碧”饮料3. (2017益阳12题3分)如图所示,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到锥形瓶中时,会引起气球膨胀的是()锥形瓶胶头

4、滴管AMnO2H2O2BZn稀H2SO4CH2O浓H2SO4DHCl气体石灰水4. (2013邵阳13题2分)如图两圆相交部分是五种物质中两两之间相互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对反应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处形成浅绿色溶液B. b处产生大量气泡C. c处反应放热D. d处溶液呈红色5. (2016郴州17题2分)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白雾B. 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C. 实验室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D. 把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气泡6. (2015湘潭18题2分)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

5、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充分混合,所得溶液与下列哪种物质不反应()A. CuSO4 B. Fe C. BaCl2 D. SO27. (2014衡阳28题4分)硫酸和盐酸都是实验室常用的酸,它们有许多相似的性质。(1)水溶液的pH都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都能除去铁锈。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可看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颜色变为_。(3)都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请写出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8. (2015株洲23题3分)醋酸(CH3COOH)是一种常见的酸,具有酸的通性。例如: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 CH3C

6、OONaH2O。(1)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一样,也是一种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请写出醋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_。(2)醋酸与盐酸一样,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请写出醋酸与金属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9. (2014郴州26题6分)如图是某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绘制的知识网络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已知A是一种硫酸盐,其溶液呈蓝色,B能用于灭火,“”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1)按物质分类,C属于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2)写出A、B的化学式:A_;B_。(3)写出C的一种物质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NaO

7、H与A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命题点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1. (2017常德17题2分)实验室有一瓶配制时间不详的氢氧化钠溶液,对该溶液溶质成分的猜想中一定不正确的是()A. NaOH B. Na2CO3C. NaOH和Na2CO3 D. NaOH和NaHCO32. (2013郴州28题4分)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盖瓶盖,该溶液是否变质呢?他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BaCO3一种白色固体,不溶于水,BaCl2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一】取上述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该NaOH溶液已变质。【提出问题】该NaOH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实验

8、探究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_说明溶液中含有Na2CO3(2)取(1)得到的上层清液,加入23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_据实验现象,该NaOH溶液_变质(填“全部”或“部分”)。【反思】某同学认为可以用CaCl2代替BaCl2,为得到准确的结论,在没有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入CaCl2,发现溶液变为浑浊,原因是_,因此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不可以用CaCl2代替BaCl2。A. 加入CaCl2析出了NaOH晶体B. 生成微溶于水的Ca(OH)2C. 析出了CaCl2晶体D. 生成CaCO3沉淀 3. (2015益阳24题10分)某同学发现

9、,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猜想假设】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同学评价第1组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_第2组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_,则猜想(1)不成立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第3组第一步第二步若滤液不变红,

10、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_【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_。4. (2015株洲30题12分)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

11、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_。.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猜想与假设】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12、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与反思】(1)猜想_错误(填“1”或“2”或“3”)。(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_。(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_。【总结与提升】(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_。(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

13、_会加速食品变质。(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_。5. (2013怀化29题6分)已知室温时,NaOH、Na2CO3、Ca(OH)2的溶解度分别是108 g、21.5 g、0.16 g。某校化学实验室的黄老师欲配制烧碱(NaOH)溶液,在取药品时发现试剂瓶没有密封好。为确定该烧碱是否变质(变成Na2CO3),黄老师进行了如下实验:A. 取4.8 g烧碱样品,加水溶解,将溶液平均分为两份;B. 取一份加入足量的稀CaCl2溶液;C. 取另一份加入足量的盐酸。请你协助黄老师分析:(1)若B实验中产生少量沉淀,_(填“能”或“不能”)说明烧碱已变质,理由是_。(2)若C实验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填“能”或“不能”)说明烧碱已变质,理由是_;若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