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9河大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004467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9河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9河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9河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9河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9河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9河大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大版八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9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课 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所需课时2累计课时2学习目标1. 掌握重点句式、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2.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掌握重点句式、实词、虚词学 习 内 容 与 过 程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 一、实词过关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修,_,昳丽,_。 2、朝服衣冠,窥镜,服,_,窥,_ 3、我熟与城北徐公美?熟,_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_ 5、王之蔽甚矣: 蔽 6、面刺寡人之过者:刺_ 7、谤讥于市朝:谤讥:_,市朝:_, 8、闻寡人之耳者:闻_ 9、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间_ ,期年_ 10、朝于齐:朝

2、_ 二、虚词一览 而: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 而_ 暮寝而思之 而_ 时时而间进 窥镜而自视,而_ 之:臣之妾畏臣,闻寡人之耳者,齐国之美丽者也 之_ 吾妻之美我者 之 _ 王之蔽甚矣 之_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之_ 问之客曰 之_ 由此观之 之_ 燕赵韩魏闻之 之_ 以:自以为不如。 以 _ 皆以美于徐公以_ 于:臣之客欲的求于臣,于_ 皆以美于徐公,于_ 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于_ 皆朝于齐 于_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3、无可进者。 四、篇章理解 1、内容概括:文章生动地记叙了_ _的故事,讽,讽喻;谏,指批评意见。 2、结构:第一部分(1段):_ 第二部分(2段)_ 第三部分(3 、4)_ 3、语言特点 三人回答邹忌的话,内容相同,语气明显不同。 妻:因偏爱,表示一种十分肯定,_口气 妾:低微的地位,卑怯,_心理, 客:不用强烈的反问,平淡的肯定,应酬,逢迎的态度 五、体验延伸:本文的劝说方式有何特点?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基础知识练习:一、 给下面的字词注音:昳( )丽 朝( )服衣冠( ) 窥( )镜 期( )年 朝( )于齐 间( )进 二、解释:(一)解释下列实词:邹忌讽齐王纳谏( ) 臣诚知

4、不如徐公美( )邹忌修八尺有余( )能谤讥于市朝 (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期年之后( )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二)词类活用: (意义和用法)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闻寡人之耳者 (三)一词多义 1、朝 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B.于是入朝见威王 ( )C.朝服衣冠( )2、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 ) (今义: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 ) (今义: )3、明日,徐公来。(古义: ) (今义: )(五)句式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1、

5、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句式: )2、忌不自信(句式: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句式: )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句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式: )6、王之蔽甚矣(句式: )(六)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 ),写出一个反义词。( )(七)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邹忌: 齐威王: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赵王问威后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

6、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5.下列各句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岁亦无恙耶?岁:收成 B.哀鳏寡 哀:怜悯 C. 振困穷 振:救济 D.是助王息其民也 息:停止6.下列划线字用法与其他三句

7、不一样的一项是: A. 而先问岁与民 B.无衣者亦衣 C.何以王齐国 D.子万民乎 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威后问齐使,先问齐国的百姓,后问齐国的君主表现了赵威后的民本思想。 B.威后认为钟离子是能帮助齐君使齐国百姓都有孝心的人。 C.威后认为婴儿子是能帮助国君扶贫的人。 D.威后认为子仲是帮助齐君“养其民”的人。8.翻译下列两句话。 民亦无恙耶? 。 苟无民,何以有君? 。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

8、“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分食食之(给吃) B使者反(同“返”) C终再拜而辞曰(再次) D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想

9、来大概是) 2、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终再拜而辞 A、停数日,辞去 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归去来兮辞 D、不辞劳苦3、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晏子不受齐景公千金之赐,生活俭朴,并从与管仲的对比中,突出了晏子的高尚品德。B:文中全面地反映了晏子的施政原则,即“忠”、“仁”、“俭”三个方面。C:全文语言风格质朴而不尚藻饰,但文势于平直之中含有婉曲的风致,虽平和温醇,而幽妙精微之思如瀑出泉涌,故小处皆含大义,寻常道白,亦成格言警句。D:景公搬出管仲“不辞而受”作为先例,可见景公对晏子坚辞 “千金”的行为不以为然。4、翻译下列句子 (1)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2)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 (3)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课后小结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