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一中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学科质量检查试卷教程文件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002854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一中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学科质量检查试卷教程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福一中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学科质量检查试卷教程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福一中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学科质量检查试卷教程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福一中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学科质量检查试卷教程文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福一中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学科质量检查试卷教程文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一中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学科质量检查试卷教程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一中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学科质量检查试卷教程文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一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学科质量检查试卷,(完卷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在答题卷、作文纸的指定位置填写好自己的座号、姓名;2、答案全部按题序填写在答题卷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3、卷面保持整洁,书写要求工整端正课件制作:顺昌一中林水生2010、3、30,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旬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旬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遁迤。阿房宫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

2、相钩连。蜀道难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琵琶行,(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24题。,虞师晋师灭夏阳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于)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再夏阳而虞、虢举矣。(夏阳)不是国都而说被灭,是看重夏阳虞国的军队不足一个师,春秋)说是师,为什么呢?因为虞国写在晋国之前,不可以不说师它写在晋国之前是为什么呢?灭夏阳是它为主的。夏阳,是虞、虢交界处虢国的一个要塞夏阳一失,进而虞、虢两国都可被攻取了,意动用法,语义上表被动,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

3、,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春秋毅梁传注:古以一车四马称为一乘。这里专指马。,利益,好处,表推测,大概,携带,连词,而,捧着,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辞卑而币重(并且。B。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却)C。必不敢受吾币(指财札)D必不便于虞(方便)D(“利”的意思),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夏阳是虞国、虢国之间的要塞,被晋国出兵所攻取。夏阳之失,主要责任却在虞国。B夏阳之失,虞国要负主要责任,原因在它答应

4、晋国借道要求,也使自己陷入被动。C、虞国最后被晋国所灭,不仅在于虞君智谋短浅,更在于他不能察纳谏言。D、虞国被灭后,荀息牵着当年送给虞君的屈产之马,捧着垂棘之璧,感伤物在人非、时驰人老。D嘲讽贪取财利的虞君愚蠢之极。,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5分)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心里明了,话就说得简短性格懦弱就不会强行进谏,从小跟虞君一起长大,虞君就不会重视他的意见。(2)(4分)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俗语说:唇亡齿寒。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吧!,(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蝶恋花留别吴白楼、(明)

5、边贡亭外潮生人欲去。为怕秋声,不近芭蕉树。芳草碧云凝望处,何时重话巴山雨?三板轻船频唤渡。秋水疏杨,欲折丝千缕。白雁横天江馆暮,醉中愁见吴山路。注:是作者的友人吴一鹏,字南夫,号白楼。,(1)简析“三板轻船频唤渡”中“频”字的艺术效果。(3分),“频”字不仅写出舟子等候已久颇不耐烦的情态,而且从侧面写出了诗人与朋友不忍离别的深情厚谊。,(2)“何时重话巴山雨”一句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用典。该句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不知几时能与友人聚首叙旧的怅惘之情。,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6下列各项中,对作晶故事情节

6、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s分)A赵云假称荆州告急。划备与孙夫人商议,借口到江边祭祖,瞒着孙权离开。孙权、周瑜知晓后多次派兵拦截。众人慌乱之际,亏得赵子龙神勇,几番力战,保护刘备与孙夫人退往江边。上得诸葛亮接应船只,回转荆州。(三国演义)。B吴荪甫孤注一掷,把公馆押去投资公债。最后时刻又抛出巨量公债与赵伯韬决斗。可赵已经掌握吴的底细。再加上杜竹斋的倒戈,吴荪甫彻底失败了。他绝望地用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胸膛,但没勇气开枪。(子夜),c觉民在觉慧的帮助下成功逃婚。高老太爷得知此事后一度十分生气,但在临死前还是向觉民妥协,不再提原来的婚事。最终觉民和琴排除阻碍走到了一起。(家)D聂赫留朵夫在监狱医院

7、见到了玛丝洛娃,并把一张早年的合照送给她。玛丝洛娃一开始挺开心,但同伴的话又让她想了很多。她又是怜惜自己,又是徒然责备聂赫留朵氛她很想喝点滔来浇灭心头的痛苦。(复活)E在游侠途中,堂吉诃德把迎面而来的羊群当作是一整支军队在向他挑战。为首的正是那牧羊人。为了维护正义,像对付风车一样,他不顾桑丘的阻拦,冲进羊群,举枪乱刺。结果被牧羊人用弹弓打伤,从马上倒栽下来。(堂吉诃德)AEA项,诸葛亮锦囊第三计:回荆州途中遇上东吴的追兵,让刘备求孙夫人解围。孙夫人连退徐盛和丁奉、陈武和潘璋等人,为顺利上船争取了时间。赵云也未与吴军厮杀。E项:在游侠途中,堂吉诃德把迎面而来的两队羊群当作是两支结仇的大军交锋打仗

8、。为了帮助其中一方,维护正义,他不顾桑丘的阻拦,冲进羊群。,7。简答题(请从甲乙两题中任选一题,答案100字以内)(5分),(甲)请简述紫鹃设计试探宝玉真心的故事。(红楼梦),紫鹃先是对宝玉反常地冷淡,后来又借机告诉宝玉黛玉明年将回苏州。宝玉闻讯如雷轰顶,回到怡红院后失去知觉,见到紫鹃后才哭了出来。等宝玉好转后,紫鹃直言试探的缘由,宝玉表明对黛玉之真心。,(乙)请简述爱斯梅拉达被审判定罪的情节。(巴黎圣母院),法庭审判爱斯梅拉达,认为她是女巫,驱使黑衣魔鬼刺伤了弗比斯。当小山羊用蹄子把皮囊里的活动字母排成“弗比斯”时,更让人确信是巫术害了卫队长。爱斯梅拉达被屈打成招,判处绞刑。,(二)文化经典

9、阅读(6分),阅读论语和孟予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来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孟子离娄上)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两已矣。(孟子离娄上),借鉴,8下列各项中,对以上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周朝的礼仪制度是以夏商两代为根据制定的,这与论语为政里

10、“殷因于夏礼”“周因予殷礼”的说法是一致的。B孔子认同周礼,论语子张里“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也可佐证这一点。C孟子说“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想证明的是统治者要行“不忍人之政”,使“仁覆天下”。D。孟子认为圣人是做人的最离典范,不管是君还是臣都要效法圣人。C(想证明的是统治者“为政”要“因先王之道”),9根据以上选段内容,简述孔子和孟子政治思想的异同。(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同:国家制度(政治礼仪制度要对前代有承继。(1分)异:孔子承继遵从的是周礼(因周礼是以夏商两代为根据的)。(1分)孟子强调君臣都要取法尧舜。(1分)。

11、,三、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lO12题。世故这东西,一半来源干面子,一半来源于人情。世故的本义,原指世间一切事故,也有世面的意思。所谓世面,意谓社会情况或社会上的人和事,但情况和人事之所以名之曰面,恐怕就因为无不与面子有关之故:人是“戴面具”之人,事是“装门面”之事,情况是方方面面所面对的,当然非名之曰世面不可面有新有旧,故则都是故事。一个人,“世界”见得多了,肚子里的故事,教训也多起来,当然也就深于世故了。,世故是用来做人的在中国,做人要按一定的格式去做才“合格”,这就非得世故不可。因为世故中既有做人的“格式”,也有做人的“诀窍”。比如,春秋时卫国的大夫宁武子,“邦有道

12、,则知;邦无道,则愚”,这是非常难做到的。所以孔子才说:“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做人之所以必须世故,是因为做人实在太难,尤其是在与弛人打交道时,必须掌握分寸,偶有不慎,便不是伤了对方,就是害了自已。比如,“与名流学者谈,对于他人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同理,与学问不多而职位较高者谈话,也最好让他“偶有不懂之处”。他如果完全都懂了,便显得你自己水平不高,会让他看不起,是“丢面子”的。反之,你说的如果纯完全不懂,又会疑心你故意卖弄,要把他比下去,让他“丢脸”。如果半懂不懂的分寸掌握得好,让大家都有面子,就容易谈得境,谈得投机,甚至

13、会让他跟着你的思路走,糊里糊涂赞同你的主张。,看来,“世故”这玩意,也是侔麻烦事儿不懂不行,太懂也不行。完全不通世故,就不会做人,处处犯规,让人讨厌;太懂世故,又深予城府,不但摸不透他的底细,而且弄不好还会被他玩弄予股掌之间,又让人害怕。大概也是“偶有不懂之处”为好。中国人做人之难,在这里又可见出。实在地说,中国人的“世故”,正如他们的有时不得不说说假话,也至少有一半是逼出来的。,就拿“做人情”来说,就很让人为难。从理论上讲,“人情”既然是中国人维系群体的最佳手段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则每个中国人要想做人,便不能不做做人情。但如果以为好心都有好报,人情必能换来交情,那就未免书生太足。做人情做出

14、祸来的事,当然只是极少数,但人情白做了,或弄得双方都不愉快,则随时都可以发生。比如甲欠乙的情,后来找一个机会还了。在甲看来己然两清,而乙则很可能认为并不等值,心理不平衡。甚或会认为甲这样做,是“耍滑头”。也可能乙认为已然两清,而甲则认为自己欠的少还的多,应视为新的人情。这样,双方就可能结怨。这就不能不让人变得世故起来。,写到这里,不禁心惊:人心险恶如此,算计如此,世间还有真情在么?答曰:真情是有的,世故也是有的。说出这世故,正是要保住那真情。所以说真话者必不世故,而真正深于世故者,也断然不会把这些底细公之于众的。,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一个人惯于“戴面具

15、”,值得怎样“装门面”,往往是深于世故的。B在作者看来,宁武子受到孔子称赞,正说明了他“深于世故”,深谙做人的诀窍。C、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学会恰到好处地“世故”,反对太世故,也反对不懂世故。D“人情”是维系社会群体的根本要素,所以社会的和谐与进步都要以“做好人情”为基础。E世故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等肚子里的“故事”和教训多起来,才能谙熟。CD,11根据文段,“偶有不懂之处”的好处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人际交往(不管是与学者名流交流,还是与位高权重的人交流),“偶有不懂之处”都能使双方不丢面子,彼此合宜。对于世故,“偶有不懂之处”既不至于完全不懂规矩,招人讨厌又不会使人觉得过于阴险,而心生

16、害怕。,12文中提到,中国人的世故“至少有一半是逼出来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3分),做人要符合一些社会规范,要按“格式”去做才合格;做人很难,必须处理好面子问题,既不能伤害对方,又要保全自己。做人情很难,既不能不做,又往往事与愿违,带来新的仇怨。世故的产生,一半来源于面子,一半来源于人情。而中国人是爱面子又讲人情的,这也就不得不让人变得世故起来。只有做人世故,才会保住自己的面子,不丢脸,同时又不得罪人,只有世故,人们才能用人情来维系人际交往中的关系。所以说至少有一半是逼出来的。,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2分),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银杏,郭沫若(1)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2)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一一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3)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着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了下来的奇珍。(4)自然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