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3届高三生物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997189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3届高三生物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2013届高三生物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2013届高三生物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2013届高三生物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2013届高三生物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3届高三生物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3届高三生物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州三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共45分)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P是组成磷脂、ATP、NADPH及核糖等多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B由Fe参与组成的血红蛋白,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CMg是叶绿体中各色素分子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D马铃薯植物缺K,将会造成其产量下降2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糖、蔗糖、肝糖元、纤维素都不能水解BATP和DNA中都含有腺嘌呤和脱氧核糖C脂肪既能储存能量,又能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D糖蛋白、抗体、RNA聚合酶、限制性内切酶都具有特异性3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产物中只含有下列3种氨基酸。下列

2、叙述错误的是A合成一条该肽链将产生5个水分子B在细胞中合成该肽链至少需要3种C该肽链完全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D该肽链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4下列对生物细胞代谢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在拟核区转录信使RNAB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C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5艾滋病研究者发现这么一种怪现象:有1%2%HIV感染者往往感染HIV但不会发病,旅美中国学者张林琦博士及其同事为这一现象找到初步答案,这些感染者在感染HIV后,体内会产生3种名为“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这可能就是少数HIV感染者可以长期健康存活而不发病的原因。下列对

3、“阿尔法防御素”的认识不可能成立的是A它们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如果将这3种“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制成药剂口服,可达到治疗目的C氮是构成“阿尔法防御素”的特征元素D可以人工合成并用于艾滋病的治疗6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A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B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D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7下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图中正确的是Ac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B能与斐林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固定不动的D可能与机体的免疫、体液调节等有关8对绿光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

4、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9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某一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A细胞膜向内凹陷B着丝点一分为二C中心体移向两极DDNA正在进行复制10根尖结构及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情况如右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过程可发生可遗传的变异B图中过程未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C用b处细胞观察不到有丝分裂D因c处细胞无色而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11用带有一个小孔的隔板把水槽

5、分成相等的左右两室,把磷脂分子引入隔板小孔使之成为一层薄膜。水槽左室加入50ml含少量K+的溶液并插入负电极,右室加入50ml含大量K+的溶液并插入正电极(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隔板小孔处的薄膜通常由一层磷脂分子构成B通电前后,右室中的液面先上升后下降C若将含K+的溶液换成含Ca2+的溶液,实验结果相同D本实验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12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有关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将四种植物器官各称取3g,切成小薄片,放入试管中,编号后进行实验。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试管1在本实验中起空白对照的作用B不同植物组织器官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或含量可能不同C

6、胡萝卜直根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最高D若用以上3g各器官研磨液,实验组的反应速率都加快13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右图。曲线I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II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B曲线I作为实验对照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II的顶点上移14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和ATP主要分布在细胞内B人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酶但能产生ATPC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都需要消耗ATPDATP的合成与分解离不开酶15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

7、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的记录情况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分钟时反应速率最大B2025分钟时气体体积不变,原因是酶已经反应完全C增加马铃薯小圆片的数量,可以增加最终收集的气体体积D增加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最终收集的气体体积增加16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17在a、b、c、d四种不同条件下,测得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图。若

8、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Cc条件下,无氧呼吸强度最弱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18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含有18O,尿液中也会含有少量的H218OB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的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C鲁宾和卡门利用18O2证明了光合作用中氧气是从二氧化碳中转化生成D卡尔文循环是通过追踪检测14C标

9、记的有机物,最终探明了有机物中的碳通过呼吸作用转化成CO2中碳的途径19右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面是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A产生的H可在过程中将三碳化合物还原BH经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C能形成ATP的过程中D长在向阳坡上的小麦比背阳坡上的小麦过程旺盛20某同学从杨树叶片中提取并分离得到4种色素样品,经测定得到下列吸收光谱图,其中属于叶绿素b的是21下图是一晴朗夏日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C点与B点比较,叶肉细胞内的C3、C5、ATP和H的含量发生的变化依次是A升 升 升 升B降 降 降 降C降 升 升 升D升 升 降 降22下表是植物不同器官的呼吸速率(单位

10、鲜重在单位时间耗氧量Lg-1h-1)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存在着明显差异B种子内胚的呼吸速率比胚乳高,表明胚的能量代谢较旺盛C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时,通常用NaHCO3吸收产生的CO2D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呼吸速率不同,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3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高等动物细胞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B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是C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是中的两倍D细胞中可发生等位基因的相互分离24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加入少量无水

11、酒精提取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ABCD25图甲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之间的关系。对下列图示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甲L点时,叶绿体中ADP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方向移动B图乙中由纵轴、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表示无氧呼吸生成的CO2总量C影响图甲中曲线上的P点上下移动的放要外界因素是温度D图乙中当O2浓度大于10%,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26若图1、图2、图3是某同学做有丝分裂实验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1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低倍下所观察到的图像B图1转化为图2的

12、操作步骤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亮度转动粗准焦螺旋C图2是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在高倍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D持续观察图3中的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可见它从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全过程27图一是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分裂图。图二是分裂各阶段细胞的核DNA和细胞质中信使RNA含量的变化曲线。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进行诱变育利,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二的c阶段B若将细胞培养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 中,则当细胞分裂至图一所示时期时,染色体上的所有DNA均含放射性C图二曲线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b和dD在图二的e期才能观察到图一所示的图像,该生物

13、的基因型为aB28如图,甲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正常培养中,某时刻所测得的不同DNA含量的细胞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当向该培养液中加入某种化合物并连续培养几小时后,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A促进DNA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B促进着丝点分裂C抑制四分体形成D抑制细胞质分裂29脊椎动物有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脊椎运动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C神经元调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D神经

14、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30研究表明细胞癌变是细胞从己分化转变到未分化状态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具有和正常分化细胞相近的细胞类型B癌细胞的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成正相关C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是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D癌细胞类似于胚胎细胞都脱离了细胞的正常分化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5分)1仔细观察下列各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上述各图结构中共有的有机物是 。A、B共有的细胞器是 。 (2)A图为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 发生分离所致,此时标号中的物质是 。如果把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之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下表是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不同作用时间下,记录一个视野中的某植物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数量如下图示(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