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区委编办年度工作总结

上传人:tang****xu6 文档编号:136996209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区委编办年度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X年区委编办年度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X年区委编办年度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X年区委编办年度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X年区委编办年度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区委编办年度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区委编办年度工作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委编办年度工作总结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编制部门的精 心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精 神,聚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改革,严格机构编制 管理,全面加强机关建设,顺利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一、稳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行政体制 改革不断深化为推动本轮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落实好中央全面深化改 革的有关精神,我办积极做好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行 政管理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联络工作,适时召开了各项专题会 议,协调推进中央和省、市、区重大改革任务的落实。(一)精心谋划和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的会议和 文件精神,我们

2、按照市委、市政府批复我区的机构改革方案, 印发了关于 XX区人民政府机构设置的通知和关于印 发的通知,进行全面动员和安排部署。 并按照“先易后难、 分步实施、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原则积极展开工作,与 各部门反复沟通协商,认真拟定“三定”方案和职责调整文 件,对存在的问题报请领导协调解决。今年6个重新组建工作部门的“三定”方案和16个政府工作部门的职责调整通知均已拟定,部分机构整合及职能调整已经到位,此次政府机构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完成1、 确保了“机构精简规范、编制合理配置”。一是机构设置不突破限额。改革前,区政府设置工作部门24个;改革后设置政府工作部门 22个。合并重新组建的政府工作 部门6

3、个(区卫计局、区农业局、区安监局、区经信科技局、 区文化体育出版局、区食药监局),撤并行政机构4个(计生委、农办、煤炭局、科技局)。二是领导职数不超标配置。 改革前区政府部门核定领导职数169名,其中正科41名、副科128名;改革后核定领导职数 162名,其中正科27名(减少14名)、副科135名(增加7名)。三是人员编制 从严控制。政府工作部门行政编制严格控制在上级核定的编 制总数内调配。2、保持了“两个对接一致”。一是区政府工作部门“三定”规定中的职能与上级有关职能转变、职责调整的精神和 省市“三定”规定中的职能对接一致, 并将有关规定中增加、 加强等调整的职能逐条分解落实到了相对应的部门

4、和单位。 二是我区在统筹“三定”规定时保持与XX区发展的实际对接一致。如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属地监管,结合我区半城半 乡的区域实际,将重新组建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设为区政 府工作部门,充实了基层监管力量;为推进我区文化体育事 业的持续共同发展,将文化局、体育局合并重新组建了区文化体育出版局。3、实现了 “三个理顺”。此次政府机构改革,涉及职 责清理和调整职责在各部门“三定”方案及职责调整通知中 均已明确,实现了“三个理顺”:理顺部门之间、部门和事 业单位之间、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的职责关系。如将区经济和 科技局承担的国民经济运行调节职责划入区发改局,将商务 局承担的牲畜屠宰监管职责划入农业(畜牧水产

5、)部门。将 民宗局、金融办、财政监督管理局、社会救助局、爱卫办等 具有行政职责的事业单位撤销,职责并入机关。(二)深化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调整,完成专项改革任 务。一是完成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将原先分散的 有关食品药品监督职责进行整合、加强,并相应设置了内设 机构,配备了人员编制,明确了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二 是完成了卫生、计生机构和职责整合,印发了 “三定”规定 三是做好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的相关工作,进行了调 查摸底,向市编办提出了改革建议。(三)做好新一轮乡镇区划调整相关的工作。我办积极与组织、民政、财政等部门协调,按照上级编 制部门工作要求,汇总情况和数据上报,上级批复我区

6、乡镇 区划调整方案后,我们及时开展了新设定乡镇的“三定”工 作,三定方案已制作完成。二、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权力运行清晰规(一)全面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一是做好安排部署,我们及时与部门协调抽调人员,组 建工作队伍,将任务分解到人。同时,制定了两个清单编制 工作方案,印发了关于编制XX区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有关事项的通知,召开了全区推行权力清单和 责任清单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和业务培训。二是精心指 导。我们制定了两个清单编制工作指南下发各部门,并按照 统一模式编制了清单的初稿供各部门参考。工作中,对各部 门梳理行政职权、制定职权运行流程给予指导。三是严格审 核公布。各

7、部门上报权力清单初稿后,我们进行认真审核、 反复沟通,经有关会议研定后,于6月底将23个部门共计1451项行政权力向社会公布。 四是建立权力清单动态管理机 制。以区政府文件的形式对权力清单动态调整的程序、要求 进行了明确。实行行政权力清单管理,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部 门职权边界,促进了依法行政工作,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 改革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二)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调整和承接工作。今年,对照上级有关行政审批事项调整文件的内容和要 求,我区对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衔接调整,共承接、 新增行政审批事项8项,合并1项,更名3项,调整为其它 权力7项,不列入保留目录 1项。其中将原保留的 5项和新 承

8、接的1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调整为其它权力事项,不再 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三)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 理规范工作。为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我们与有关部门单位研究制定 了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管理办法和规范行政审批意见,不断完 善网上审批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减少审批环节,明确审批 时限,加强审批监督,提高审批效率。同时,会同有关部门 开展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理规范工作,对涉及行政审批的 中介服务事项进行了清理,对中介服务机构进行了规范。三、创新和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资源使用效益明显提高(一)严格管理,控制机构编制总量。一是实行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凡是涉及区属各部门 各单位职能

9、调整和机构、编制、领导职数增减等事项的,都 由编办先调研、提出意见,再召开编委会议集体研究,并由 机构编制部门行文落实。二是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 按权限和程序报批机构编制事项。对副科以上机构的设立、 升格和高配副科以上领导职务等事项,均依据市编办的批复 文件进行办理。三是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财政供养人 员“只减不增”的要求,守住“底线”、不碰“红线”,严 控编制总量,认真做好控编减编工作。我们坚持区编委对控 编减编负总责,制定了方案并组织实施。通过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实现了全区行政编制总量、事业编制总量只减不 增。相比较20XX年度编制数:我区行政编制增加140名(均 为市级下达编

10、制:其中改设街道办事处80名、跨层级调整11名、军转5名、政法9名、市级下发食药监局行政编制 35名);事业编制增加558名(其中市级下发中小学教师编 制552名、市级下发食药监局机关其他编制6名)。(二)服务发展,盘活机构编制存量资源。今年新设学校4个,加挂牌子2个,撤销机构1个,争 取市级下达增加我区教职工编制187名,并行文调整了城区中小学校编制,协调做好了教育等部门招考招聘和人才引进 工作,为新录用人员办理了入编手续。工作中,为保障重点 领域和关键环节用编需求,我区加强了对编制存量的盘活: 一是对各单位现有编制按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如从 区占破道管理办公室划转部分人员编制到区广场

11、综合管理 办公室,从XX区开发管理办公室划转人员编制到区房屋征 拆中心。二是对长期空编单位实行收编,收回的编制由编制 部门集中统一管理、调配,如收回区民政局社区服务中心站 长期空余编制10名。三是在机构改革中,根据各部门的机 构职责调整情况,统筹兼顾,相应调整人员编制,保证重点 部门的机构编制需求,促进了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四、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和监督检查,政策法规落实得到有效保障。(一)严格规范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我们的实名制管理,人员入编登记及时、手续规范、资 料完整。今年,在实名制管理上,一是积极促进实名制管理 在干部人事、机构编制和财政管理中的数据对接、协同运用。组织部门在任用干部

12、、调配人员时按单位的空编和职数情况 办理,防止了超编进人和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人事部门在 调配、招考录用人员时按单位的空编情况办理,杜绝了超编 进人;财政部门在核拨工资时按编制性质和经费形式办理, 实行了财政预算与人员编制的挂钩。二是按照湘编办 20XX24号文件精神,对实名制数据进行了复核完善,解决了数据不全的问题,补录了相关信息。(二)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一是坚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制度,每年都将机构编 制工作纳入了各乡镇街道、区直部门绩效考核,平时不定期 督促检查,按上级要求配合做好专项督查,还于年底按照区 里统一部署,安排人员深入单位现场检查。二是进一步提高 “ 12310”机构编制举报电话等举报平台的影响,扩大举报 信息,积极健全机构编制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财政等部门 在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责任追究中的协调配合机制,合力 开展编制使用审核情况及违规进人问题专项监督。三是根据 省、市两级“三超两乱”专项治理工作的要求,切实做好消 化超编人员工作。对历史遗留的少数单位超编人员通过自然 减员、干部交流、人员流动、编制调剂等措施进行消化,今 年消化26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