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传统城镇化在城乡建设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995554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传统城镇化在城乡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开题报告传统城镇化在城乡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传统城镇化在城乡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传统城镇化在城乡建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 学 院: 所属教研室: 课题名称: 专业(方向): 班 级: 学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职称: 开题日期: 一、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题目名称; 有关的选题的背景和发展情况分析; 前人在本选题领域中的工作成果简述(1)选题背景城市化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从城市数量的增加以及规模的扩大,国家逐渐完成内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型。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其中加快稳步实现城市化是国内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国家政策的相继实施,截至1992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27.5%,城镇人口人数超过3.2亿。1992年南巡讲话后,我

2、国城市化进程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高潮,通过加速推进沿海大中城市的城市建设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跻身于城市建设,截至2002年仅十年城镇化率增加至39.1%,城镇人口增加至5亿。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不仅造就了众多新兴城市和综合城市群,同时也为城乡关系和城乡社区建设埋下了发展的隐患。传统的城镇化采用的是“城乡发展分离,农村补给城市”的模式,我国的城市化推进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相互叠加,在城乡社区建设上保持多元利益并存和多重结构转型的发展情景。尽管这种模式可以快速实现城市发展,采取标准化流程推动城乡社区建设,然而人本意识的缺失,事实上忽视了对社区人力资源的利用与人际关系的构建,进而压缩了城乡发展的综合潜

3、力。近年来,农村空壳化、城中村等城市化发展问题,逐渐唤起了社会与政府对社会心理领域城镇化建设。自“十一五”计划以来,我国相继通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央城市会议等指导性文件推进社区发展模式在城乡建设中的应用。(2)选题目的1.分析传统城镇化在城乡建设方面存在的社会风险传统城镇化忽视人本意识和社会心理建设带来了诸多社会风险,如文化失范、价值观冲突、阶级分化、权利贫困等,这些社会风险普遍存在于我国传统城镇化建设中,直接影响城镇化建设质量,成为当前我国城乡社区建设发展触顶的主要阻碍。2.研究新型城镇化对和谐发展的建设需要在中国梦的指导下,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坚持和谐发展的方向,临桂新区的城乡社区

4、发展也需要在和谐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在理论和实质上与国家城市发展方向保持一致。3.利用社区发展模式对城乡融合社区建设提出建议社区发展模式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建设的重要理论,社区发展模式的应用需要与我国城乡社区建设实际结合,城中村是特定经济发展时期的国际共同问题,而我国城中村的模式又存在一定国别特殊性。(3)选题意义现实意义:其一,本文针对传统城镇化模式产生的社会风险进行现状与影响分析,总结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改进方向与发展趋势,为城乡社区发展提供现实线索支持。我国的高速城镇化带来了农村地位和农民身份的双重转变,突变造成了城乡原生价值体系的崩溃,碎片化的社会文化社区环境加剧了城乡二元矛盾,并瓦解了农

5、村稳定的社会形态,对转变身份的农民带来巨大的孤独感和抵触心理。其二,本文对社区发展模式的研究为城市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我国解决历史遗留的城镇化问题与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提供了科学的处理方式。社区发展模式产生于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建设,对处于发展上升阶段的社区人本治理具有极强的适用性。我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且处于发展转型的特殊时期,城镇化建设不仅立足于经济发展结构,更直接影响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其三,本文对社区发展模式的利用为下一阶段的城市化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政策措施,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临桂新区是我国传统城镇化基础建设与现代城镇化发展改进的有机结合,是我国当前城镇化计划的典型代表,因此笔

6、者对临桂区城中村问题措施研究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城中村建设有着综合的借鉴意义。理论意义:我国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区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且着眼于城中村问题的城乡融合社区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本文吸收了国内外不同发展程度、发展阶段国家的社区发展模式经验,从社区发展模式角度对城镇化展开分析,完善了我国城镇化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并为相关理论成果提供了实证分析数据,对于整个发展中国家城乡关系和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4)国内外研究现状1.中国城乡关系发展情况宫玉松(1994)在中国近代城乡关系简论中基于近代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对我国城乡关系中新旧交替、由传统趋向现代化的进程进行

7、了详细论述。张鸿雁;高红(1998)在文中对比了中美两国在城市化和城乡关系发展的基本规律,为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新兴的发展思路。吴怀连(2000)论述了筛网机制在城乡关系建设中的应用,着重研究了城乡差别与二元结构对筛网机制的影响,阐述了行政性和市场性筛网的内涵。高新才;魏丽莉(2010)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运用新增长理论和新古典增长理论,利用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等统计学工具,对城乡关系的双重滞后性进行研究。2.社区发展模式内涵斐筱菲(2001)在对中国城市反贫困研究中利用了社区发展模式理论,从资源传递、精神整合、动力机制三个角度阐述了社区功能对城市反贫困的作用。周沛(2006)选取江苏省周庄

8、为例,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针对乡社和县域地区形成独特的社区发展模式。文军;黄锐(2008)以资产本论为基础构建了新型社区发展模式,从资产为本、内在取向、关系构建三方面出发研究社区居民社会关系理论,并对传统社区发展模式提出了介入的新角度。聂飞(2013)从河南省产业、主体、区位等角度对其社区城乡二元结构提出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等五项时间特点,为新农村社区发展提供阶段性部署指导。前人的研究主要论述了城乡关系、结构以及发展模式,对于城乡社区融合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对比较少,本文主要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对城乡融合社区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以临桂新区为例,通过对临桂新区社区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分析结果

9、,呼应“十二五”“十三五”中的城乡发展政策指导,以建设新型城镇化为基点提出发展先进社区文化、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创建产城互动以及社区风险预警机制等综合发展建议。二、设计或论文主要内容和重点,预期达到的目标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1)论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以城乡融合社区建设为研究目标,利用社区发展模式等理论,基于临桂新区城镇化建设在社区文化、居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探讨,通过对临桂新区社区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分析结果,呼应“十二五”“十三五”中的城乡发展政策指导,以建设新型城镇化为基点提出发展先进社区文化、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创建产城互动以及社区风险预警机制

10、等综合发展建议。论文框架:1 导论1.1研究背景1.2研究目的及意义1.3研究内容及方法1.4国内外研究现状2城乡融合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界定2.1.1社区发展模式2.1.2城乡融合理论2.2社区发展模式下城乡融合社区的特征2.3建设城乡融合社区的意义3临桂新区城乡发展情况概述3.1临桂新区简介3.2临桂新区社区建设成果3.2.1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基本建立3.2.2社区服务设施初具规模3.2.3社区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4临桂新区X城中区传统城镇化模式存在的问题4.2.1新农村社区文化碎片化,原生社会价值体系失范4.2.2城乡阶级二元对立,阶层流动相对固化4.2.3农转城居民权利贫困,剩

11、余劳动力转化障碍4.2.4社区管理工作失场,居民服务体制失序5我国实行社区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分析5.1社会可行性5.2经济可行性5.3技术可行性6社区发展模式对临桂新区城中村问题政策建议6.1加强社区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农转城人员社区归属感6.2建设城乡发展融合机制,推进人本综合公共服务体系6.3构建新型产城互动关系,增强城镇化内生动力与活力6.4重塑城乡发展社区形态,建构社会风险预防处理机制7结论7.1研究成果7.2进一步研究(2)预期达到的目标通过解读国内外城乡社区建设经验,利用社区发展理论助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改善传统城镇化存在的各种社会风险,为临桂新区X城中村问题的解决提供建议,并为

12、我国城乡发展困境奠定理论研究基础。(3)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社区发展理论的内涵2.社区发展理论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可行性分析3.临桂新区城乡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4.社区发展理论对临桂新区问题的意见指导三、设计或论文方案: 技术方案(有关方法、技术路线、技术措施); 实施方案所需的条件(技术条件、试验条件等)1)技术方案(有关方法、技术线路、技术措施)(2)实施方案所需的条件1.文献研究法:对关于社区发展模式和城乡社区建设的理论文献进行广泛阅读,了解国内外对于传统以及现代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变化和相关理论基础。2.案例分析法:在分析临桂新区城中村现象及提出解决方案时,选取国内外相关城中村案例,针对案例

13、的背景和政策进行可行性分析。3.规范性研究与实证性研究法:规范性研究是对事件本身进行逻辑性概括,提供应然层面的解决方法。实证性研究揭示了事件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通过提出前提假设和实例验证,综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本文在讨论传统城镇化社会风险内容的同时以社区发展模式为基础对新型城镇化城乡社区和谐发展提出具体建议。四、主要参考文献目录1俞勤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创新社区发展模式J.中国社会工作,2016,0(13):35-36.2王茜.探索社区发展模式的新视角:从“需求为本”到“资产为本”J.求知导刊,2016,0(9):37-38.3郭慧芳1.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以广州市白云区京溪街

14、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例J.中国社会工作,2013,(28):26-27.4张红喜1,耿红生1,解斌1.新型城镇化引导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探讨-以霍邱县龙潭镇杨楼村为例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3,(3):18-20.5段芳1.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3,(22):267-268.6王辉.“济南模式”: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治理创新J.社区,2014,0(27):14-15.7王志坤.台湾茶山村社区发展模式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11):239-241.8李晴1.农村社区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5):26-27.9邹杰.乡村旅游社区发展模式研究以日照渔家乐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0(5):78-81.10聂飞1.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及实践特点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4):179-183.11任宗来1.社区商业发展模式及方向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4,0(21):126-126.12崔海洋1,眭莉婷1,虞虎2.西南民族文化生态社区的发展模式与影响因素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11):53-58.13田烨1.论我国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的发展模式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