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济南天桥二模语文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369854 上传时间:2017-06-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4月济南天桥二模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年4月济南天桥二模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年4月济南天桥二模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年4月济南天桥二模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年4月济南天桥二模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4月济南天桥二模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4月济南天桥二模语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题 第 1 页(共 8 页)2014 年九年级复习调查考试语 文 试 题亲爱的同学们:本试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共 24 个题。考试中请一定静心阅读,仔细审题, 认真答卷。语文试卷还要特别做到:字迹美观(一律用 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卷面整洁、文笔优美、谢绝空题。一、积累与运用(20 分)1请找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2 分)A. 应和(h) 亘古(gn) 蓦然(m) 猝(c)然长逝B羁绊 (pn ) 呵责(h) 蛮横(hn) 硕果累(li)累C媲( p)美 深邃(su) 咫尺(zh) 根深蒂( d)固D绮(q)丽 粗犷(kung) 炮制(po

2、) 怏怏(yng)不乐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迫不及待 因地制宜 一泻千里 海枯石烂B妇儒皆知 自知之明 重蹈覆辙 戛然而止C顾名思 义 随机应变 冥思暇想 张皇失措D面面相觑 段章取义 险象迭生 抑扬顿挫3. 用正楷字按要求默写。 (共 7 分,每小题 1 分)A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B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C好峰随 处改, 。 (梅尧臣鲁山山行)D ,欲上青天 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E共看明月应垂泪, 。 (白居易望月有感)F , 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G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 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普

3、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共 4 分,每小题 2 分) 本报北京 10 月 16 日电 记者袁于飞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我国自主研制 6000 米水下无人无缆深潜器“潜龙一号” 首次大洋试验性应用任务日前顺利完成。 “潜龙一号”一共下潜 7 次,突破多项技术难点,共完成了近海底声学、水文等综合调查测线 92.1 公里,获得了约 33 平方公里的海底测深侧扫资料、浅地 层剖面数据以及相应的温度、盐度等物理海洋数据,显示了“潜得分 评卷人语文试题 第 2 页(共 8 页)龙一号”特有的近海底作业。A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用恰当的修改符号直接在原句上修改。 (2分)换用号

4、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B请为上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 (20 字以内) (2 分)5.名著阅读。 (共 5 分)桑桑最喜欢的男老师是蒋一轮。最喜 欢的女老师是 A。A 会唱歌,声音柔和而又悠远,既含有一份 伤感,又含着一份让人心灵颤抖的骨气与韧性。她拉得一手好胡琴。琴上奏得最好的又是那曲二泉映月,夏末初秋的夜晚,天上月牙一弯,她坐在荷塘边上,拉着这首曲子,使不懂音乐的乡下人,也在心里泛起一阵莫名的悲愁。桑桑的胡琴就是 A 教会的。在桑桑看来,A 最让人着迷的还不仅仅在于她会唱歌,会拉胡琴,更在于她一年四季 总守着她的药罐子。他喜欢看她熬 药,看她喝 药,看她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A 不管是在什么

5、地方出现,总是那副样子。她自己似乎也很喜欢自己这个样子 这个样子使她感到自己很温馨,也很有人情味。选段中的人物“A” 指的是 ,在小说中她此前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 分)结合 A 的人生经历,谈谈我们从“A”身上应得到哪些人生启迪?(2 分)二、古诗文阅读(16 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一)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 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6.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野竹分青霭,飞 泉挂碧峰”的画面。 (3 分)7.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6、. 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 , 同时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中午。得分 评卷人20字得分 评卷人座 号语文试题 第 3 页(共 8 页)B. 颔联两句写景又含蓄地叙事:以 “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 “不闻钟”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C. 尾联 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D. 本诗作者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 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7、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为己。是故 谋闭而不 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 分)选贤与能 与: 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天下为公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货恶 其弃于地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C大道之行也 吾妻之美我者D不独子其子 公问其故10大同社会是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正是“大同社会”中“ ”的具体表现;桃花源内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与“大同社会”的“ ”一致。 (请用原文语句填空)(2 分)(

8、三)游白水 苏 轼绍圣元年 十月十二日,与幼子 过 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 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 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书以付 过。 东坡翁。【注】绍圣元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作者因被弹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缒:zhu,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馀甘:即橄榄。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 (1 分)与 幼 子 过

9、 游 白 水 山 佛 迹 院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13本文作者记叙了父子两人游白水岩的经过,运用了 的写作方法,抒发得分 评卷人得分 评卷人语文试题 第 4 页(共 8 页)了作者 。 (2 分)三、现代文阅读(34 分)(一)陕西民间剪纸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那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陕西剪 纸, 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 因为它较完整地传 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所相似的“ 牛

10、耕图”等;因为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的观念,如 陕 北剪纸中的“鹰踏兔”、“蛇盘兔”、“鹭鸶衔鱼”、“鱼戏莲” 、“蛙、鹿、 鱼、鸟”等。陕西剪 纸, 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国各地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剪纸艺术中,古老而纯朴的陕西剪纸 以它特有的魅力, 为人们所喜 爱。陕西剪纸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窗花最为普遍。每逢春节,给窗子糊上洁白的纸,贴上红纸剪成的窗花, 欢天喜地过新年。陕西的窗花在表现 内容上,一种是 继承传统,一种是贴近生活,近距离反映现实,有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

11、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 剪纸 是妇女 们创造的文化,在陕西有“找媳妇,要巧的 ”的习俗, 给娃找媳妇,“先看手儿巧”。手儿巧就是看剪 纸绣花,有“一看窗子二看帘” 的说法。看窗子,是看剪的窗花,看门帘是看绣花的本事。人们普遍认为 ,剪花好的女子肯定 聪明,以后生下的娃娃自然也是聪明的。而今陕西农村,谁会剪花,仍被全村人所敬重。每到腊月天婆姨女子们在一起相互学着剪花,有好样子出来,争相替样。正月妇女们相互串门看谁的窗花好,看谁手最巧。在陕西剪 纸艺术中,首推陕北民间剪纸。 这一地区由于近百年来交通 闭塞,地处偏僻,外来文化较难传入,古代的文化、艺术却被农民承袭下来,代代相

12、传。如一些剪纸继承汉代画像石风格,外轮廓简练、饱满、生动,想象力丰富;如农家春节门上贴的瓜子娃娃的四肢用纸剪出,头用瓜子代替。由于作者都是农民,面广人多,年龄相异,所以剪 纸的题材丰富多彩,蔬菜花木、放牧纺织、婚丧嫁娶、民间传说等是他们表现的对象。近些年, 。随着国家对民间文化的重视,许多民间艺术得到国家文化保护,陕西剪 纸也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名单之中。 许多深居在山里的剪纸大师得到艺术界的尊重和珍惜,他 们走出山沟,将自己剪纸的创作心情、思想、方法充分展示,他们把自己纯朴的精神世界、善良心灵、对生活的热爱都寄托在了小小的纸片 上 ,他 们 凭 借 娴 熟 的 技 艺 得 到 世 界

13、 各 地 的 赞 赏 ,为 祖 国 的 民 间 艺 术 ,为 黄 土 高 原 赢 得 了 声 誉。1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陕西民间剪纸?(4 分)15.文章第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请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3 分)得分 评卷人语文试题 第 5 页(共 8 页)16.阅读文章第段,说说加点词语“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17.联系上下文,请为文章第段的横线处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2 分)近些年, 。18.下面四个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文章采用了逻辑顺序,介绍了陕西民间剪纸艺术。B.陕西剪纸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其中枕花最为普遍。C.剪纸是妇女们创造的文化,在陕西有“找媳妇,要巧的 ”的 习俗。D.第 段中的画 线语句运用了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陕北民间剪纸传承了我国古代 的文化和艺术。(二)养 蚕丰子恺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世的事。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不但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就是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 实,我 长 大后才晓得,祖母养蚕并非 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 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 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