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6979866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X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X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X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X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调研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市坚持科学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向, 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农业龙头企业、农 民合作组织、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努力提升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和营销品牌化“三 化”水平,经过抓起步、打基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提 升水平、加快发展各个阶段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立产业、扩 基地、强龙头、活市场、增效益的发展思路,探索出了立足 资源、面向市场、优化机制、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协调推 进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 平,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一、“十一五”期间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农业产业化

2、龙头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加,经济规模逐步扩 大,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发展到923家占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十分之一强, 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 161家,过十亿元的8家,过百亿元 的1家。实现销售收入 894亿元,出口创汇14亿美元。龙 头企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 26万个,农民工就业岗位14万个。 中介组织1254家,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39家。全市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71%,农民通过产业化经营创造的收入占年纯收入的72 %。主要经验做法1、抓龙头企业建设,培育辐射带动优势。农业龙头企 业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 产、深化加工

3、、搞活流通等功能。近年来,*市高度重视农产品企业的培育和发展,致力于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经营 的龙头企业。一是鼓励龙头企业集群式、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市建立了以 55家企业为主体的肉制品加工产业集群,以 736家企业为主体的蔬菜加工产业集群,以356家企业为主体的干鲜果加工产业集群,以388余家企业为主体的茶叶加工产业集群,以412家企业为主的草柳编制品出口产业集群, 以1100家企业为主体的人造板材加工产业集,以789家企业为主体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盛能乳业为龙头、40多个自动化挤奶站、46个奶牛养殖场为主体的乳制品加工产业集 群。*新程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现有员工近3万名,拥有总资产68亿元

4、,在全国各地设有 14处生产基地,依托核心 企业先后建设了大豆分离蛋白厂4家、纸箱厂5家、淀粉厂2家、肠衣厂4家,承租了外省市国有、集体大中型企业13处,是国内最早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XX年销售收入260个亿,所在镇因该企业的发展而成为全国著名 的小城镇。实践证明,一个龙头企业能够带活一方经济,能 够带起一座小城镇,能够带起一个产业的发展,为城乡经济 社会发展一体化注入了强大活力。二是推动龙头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和改革创新。注重引导龙头企业加强现代化管理和企 业文化创建活动,增强龙头企业发展动力,提升企业经营管 理者和广大员工的整体素质;指导龙头企业健全企业法人治 理结构,完善监督

5、和激励机制,推进现代企业经营制度的建 立和完善;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行联合协 作,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推进农产品的深 度开发。截至目前,90%以上的市级龙头企业开展了企业文 化创建活动,75%的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20XX年,我市龙头企业研发新产品近千个,龙头企业产销率达97 %三是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针对有些龙头企业与农 户间缺乏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导致企业生产加工没有 稳定的原料,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等弊 端,引导龙头企业牢固树立“农民兴、企业兴,基地存、企 业存”的观念,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合同基地,制定最低收 购保护价,把企业的

6、产品需求与农户的生产经营通过契约合 同固定下来。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呈现多样 化、规范化、稳定化、紧密化等特点。主要有合同关系、合 作关系、股份合作关系及其他联结关系等。2、抓产业基地建设,培育规模发展优势。多年来,*坚持用集约化的理念指导农业产业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规 模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一是聚集特色产业规模优 势。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积极推行连片种植和适度规模养殖。围绕粮食主产区建设,加 大对100万亩以上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集中建设粮食优 势产区。围绕建设“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围绕建设“六大畜牧业生

7、产 区”,大力发展特种养殖,推进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转变。 围绕建设网箱养鱼和池塘养鱼“两大渔业生产区”,大力发 展生态渔业、品牌渔业、高效渔业。在此格局引领下,全市 已建成600万亩商品粮生产基地,100万亩花生生产基地, 100万亩高效蔬菜生产基地,100万亩优质果品生产基地, 30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200万只肉羊生产基地,15000万只 肉鸡、鸭生产基地,1500万只兔生产基地,1万亩淡水鱼生 产基地。二是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在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 30年不变的前提下,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有形市场体系,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探索出了龙头企 业租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亲友转

8、接、农户间互换租赁 四种主要流转形式,将分散的土地化零为整,形成了“一社一大片、一企一基地、一户一大块”的土地经营格局。全 市918万亩家庭承包土地中,实现有序流转的58万亩,占土地承包面积的6.3 %。其中,千亩以上连片耕种的大户33个,百亩以上连片耕种的大户 150个,50亩以上连片耕种的 大户1600多个。三是膨胀产业镇、专业村规模。坚持把培 育专业村、特色镇作为发展农村规模经济的重点,依托优势,因地制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较好地推动了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产业化经营催生了一大批 亩收入过5000元、过万元甚至更高的专业村镇,一大批人 均收入过万元、几万元的村庄,

9、一大批村企一体化、就地城 镇化的现代化新农村。目前,全市共发展专业乡镇89个,占49%。苍山的蔬菜、郯城的银杏、平邑的金银花,临沐、 郯城、河东的杞柳,莒南、临沐的茶叶已经叫响全国,成为 知名的特色之乡。共发展专业村 4550个,占63%其中种植 型专业村2400个、养殖型专业村790个、加工型专业村220 个、流通型专业村 610个、旅游型专业村 440个。3、抓合作组织建设,培育产业承接优势。近年来,*市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顺应农民群众的愿望,创造 宽松的政策环境,因势利导,精心培育,促进了农民专业合 作组织的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达到11868个,入社成员8

10、4万人,吸引和带动农户99万户, 年销售农产品664万吨,年经营服务总收入 259亿元。一是 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面。20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年一次现场会、 一年一次表彰会,完善政策,推广经验, 鼓励引导农业大户、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基层站所、供销 组织、农村干部、学会协会领办联办合作组织,促进了资源 集约型、资产经营型、技术服务型、市场对接型、龙头企业 带动型、资金互助型、综合互助型等七种类型合作组织竞相发展。这些合作组织既有劳动、产品、土地的联合,又有知 识技术、资产、资金等要素的联合;既有经济项目的联合, 又有农业设施项目的联合。蓬勃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涵盖农业农村发展

11、的多领域、多层次。全市参入各类专业合 作组织的农户达到70 %以上。二是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对已组建的合作组 织进行了严格的规范,重点指导合作组织建立健全议事决 策、财务管理、资产运营等内部管理制度。对有一定收益的 合作组织,指导其健全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实行按交易 额分配、按股份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促进了合作组织的规 范有序发展。目前,我市合作组织在工商部门登记2506家。三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通过建立投入机制、实 行税费优惠和人才扶持等政策,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走规模 化发展路子,做大“航空母舰”,相继组建了一批辐射带动 力强、服务功能齐全的专业合

12、作社。目前,我市合作组织经 营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有100多家,100万元以上的近1000 家;合作组织成员100人以上的占合作组织总数的三分之一。 蒙阴县文友养殖合作社是一个跨县域、跨市域联合的的合作 社,拥有社员360多户,建养殖大棚 380多个,合作社固定 资产达到440万元,流动资金300多万元,年实现产值8000 万元、为养殖户创造利润 1000多万元。4、抓农业品牌建设,培育市场竞争优势。近年来,坚持把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紧密结合、与培育 名牌农产品紧密结合、与农技推广紧密结合,促进了农产品 质量安全工作的扎实开展,强壮了农业产业化的筋骨。-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本

13、着依托资源、发挥优势、突 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全市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标准化示范企业、标准化示范市场,加快标准在生产、加工、 流通环节的推广和应用。通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 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组织制定了蔬菜、果茶、中 药材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推行了 “一册、两书、三证”管理制度,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全市共 建成农业标准化基地 350多处、面积300多万亩,其中省级 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15万亩。二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全市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植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的高度 出发,以打造品牌农业大市为目标,突出特色,创新理念, 健全体系,搭建平台,

14、积极培育和发展品牌农业,推动农业 资源大市向农业品牌大市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沂蒙特色的 农业品牌发展路子。目前,品牌经济已占全市农业和农村经 济的40%以上,注册农产品商标2400多个,认证省级及以上 名牌农产品12个,建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266万亩。其 中,国家名优农产品 5个,*名牌农产品7个,市级名优 农产品140个。6个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23个商标被认 定为著名商标。“金锣牌”高温火腿肠、“鲁洲牌”淀粉糖等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平邑金银花”、“苍山大蒜”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莒南板栗”、“临沐柳编”、“塘 崖大米”、“蒙阴蜜桃”等正在积极申报注册地理标志商标。 中国银杏之乡、

15、中国杞柳之乡、中国大蒜之乡中国苹果之乡、 中国茶叶之乡、中国草莓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板栗 之乡、中国西瓜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中国 香椿之乡、中国长毛兔之乡、中华蜜桃之乡相继花落*。兰山、*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创建优质人造板产品生产 基地先进区”。“沂蒙之星”劳务品牌被评为“*省首届驰名劳务品牌”。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监测体系。加强了市、县区、乡镇、企业监测机构及设施建设,在全市已形成了以 市农业质量检测中心和两个省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依 托,以县区监测中心为骨干,在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标准 化生产基地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点的农产品质量监测网络。积极开展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产

16、出品的全方位检测工 作,为实现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质量监控提供了保 障。同时,搞活投入品市场监管,开展农业综合执法活动, 对农业投入品进行专项整治,对影响农产品质量较大的农 药、化肥市场进行整顿清理,从源头上杜绝了高毒高残留农 药等禁用农业投入品进入市场经营。存在问题尽管龙头企业发展加快,但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视野,从推动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值得考量 和亟待改进之处。主要表现在:1、多数龙头企业存在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低, 缺乏大规模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多数是规模较小的初加工企业。这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较少,产品附加值 低,产业链条短,产值税收比小,具有深加工能力的企业少。 同时,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