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研汇报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6979806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研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X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研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X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研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X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研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X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研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研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研汇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研汇报近年来,天祝县委、县政府立足于独特的地理、自然、 气候资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 目标,大力实施“ 1342”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 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原 夏菜,设施果蔬、马铃薯、草食畜牧业等为主的特色农业, 全力打造全省重要的高原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基地,取得了显 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探索出了一条高原地 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为破解“三农”问题,促进自治县 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 要渠道。一、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产业基础和实 现途径按照“设施农牧业+特色

2、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大 力压减小麦等低效益传统作物,着力培育发展以日光温室为 主的设施农业、以暖棚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以高原夏菜为 主的高效农业和以马铃薯全膜垄作为主的旱作农业,种植业 内部结构逐步趋于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XX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万亩,青 稞6万亩,油料7万亩,豆类万亩,马铃薯万亩,高原夏菜 万亩,饲草料及其他万亩,实现粮食产量8092万公斤,油料产量1225万公斤。粮、经、饲比例调整为:。 20XX年 实现农业增加值亿元, 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4399元。20XX 年第一季度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达元,同比增长%实现农业增加值万元

3、,同比增长 %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果蔬菌产业。 按照“规模化、 区域化、多品种、高效益”的建设原则,通过政策引导、组 织动员、资金扶持、科技支撑等措施,着力培育发展以日光 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全县设施农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 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截止 20XX年底。农口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协调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按照“一个部门包抓一个产业”工作机制,逐项细化分解任务,逐级落实 工作责任,把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向设施农业、旱作农业等 农业重点工作集结,增强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考核考评办 法,将各项工作指标纳入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目标体系,年终 统一组织考核,确保组

4、织领导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具体规 划到位、群众参与到位、资金筹措到位、技术服务到位、督 促检查到位,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大扶持力度,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全面落实 国家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基础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设施农业、高原夏菜、旱作马铃薯、草食畜牧 业等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从20XX年开始,县财政设立了特色农牧业专项发展基金 50万元,并每年增长10 %,专门 用于特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来拉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20XX年县上围绕特色农业发展 出台了天祝县 20XX年农业特色产业扶持意见,进一步 加

5、大投入支持力度,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20XX年县财政投入补助资金 7300万元,对日光温室建设、食用菌 栽培、卷帘机新型保温被、养殖小区建设、畜种改良、旱作 农业、高效节水农业等 7方面进行扶持补助,充分发挥以奖 代补、补奖结合、大干大支持的激励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广 大农民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助推了特色农业的迅猛发展。与 此同时,县上还将整合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 发等项目资金,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 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重点支持设施农业 及水、电、路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把实施双联、“双业”惠农贷款作为解决设施农业发展资金“瓶颈”的一项重要措

6、施,与扶持政策配套助推设施农牧业发展,20XX年落实财政贴息资金2681万元,发放双联贷款亿无,双业贷款亿元。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近年来,完成 草原围栏面积510万亩,补播改良147万亩,累计草场综合 治理200万亩,完成了龙潭河等水库除险加固、金强河岔-华段河道治理工程、甘沙沟干渠改造等工程建设;建成渠道,治理河道,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万 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铺设人饮管道,解决了万农牧 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全县农牧业人口的 57%治理小流域面积 ;机修梯田6000亩;人饮水窖 151 眼;乡、村、户通电率分别达到100% 100% %

7、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65%各类农机具达到 15677台,机械总动力达 到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加大农村集贸市场改造和建设力度,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强化科技服务,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近年来,县 上通过一个部门包抓一项产业,一项产业,挂靠一批科研院 所,连通一条农业信息网络等办法,常年聘请华中农大、甘 农大、农科院专家,对我县特色农牧业进行现场指导,提供 技术咨询,凭借他们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培养了一 批土专家、田秀才。在基地建设上,紧抓市场需求,不断引 进新品种、新技术,按照传统农业科技化、科技成果产业化 的思路,强化农牧民科技培训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 试验、示范

8、、推广工作。近年来,共完成各类特色农牧业试 验、示范、推广项目 300多项次,示范面积累计超过60万亩。建成绵羊人工授精站 109处,年改良授配能力达到 26 万只,建成黄牛冻精授配站 36处,年改良授配能力达到1万头,为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同时, 全面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示范补助项目,成立了特色农牧 业专家组,大力推行技术人员包村包户服务制度,及时组织 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开展了全面系统的指 导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提升了特色产业效益,提高了农牧 民群众的科技素质,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按照“扶优、 扶强、扶大”

9、的原则,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专业合作 组织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行“公司 +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 展模式。培育扶持的正阳、天润、介实、福乐、高原魂等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壮大,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发展到10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组发展到372个。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发展规模化经营,20XX年底全县土地流 转面积达万亩。着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出了 “介实”、“乌 峭岭” “天祝白牦牛”、“高原红提葡萄”、“哈溪人参果” 等多个特色品牌,高山嫩豆苗、荷兰豆等21个农畜产品获得绿色A级食品认证,人参果和红提葡萄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红提葡萄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天祝白

10、牦牛”和“天祝白牦牛肉”特色畜种及产品由国家工商总局 核准注册,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力的提升了农产品的市 场竞争力。三、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问题和增长潜主要问题一是发展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繁。由于我县特殊的自 然地域条件和历史原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发展 滞后,历史欠账较多,水、电、路、渠配套和仓储设施、种 苗供应、流通冷链体系建设等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差,加之我县干旱、冰雹、洪涝和冰雪冻灾等自然灾害频繁, 制约了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农业投入不足,设施农业建设难度加大。农民由于 遭受频繁的自然灾害,收入较低,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 同时由于产业政策

11、调整和我县特殊的自然条件,项目争取难 度较大。适宜建设日光温室的耕地少,水、电、路等基础设 施配套滞后,加之扶持资金有限和物价上涨因素,外出务工 人员逐年增加,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设施农业建 设难度增大。三是龙头企业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县 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产供销、种养加的产业 链条和“公司十农户十基地”的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不 高,品牌意识和宣传力度不够, 影响了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起步晚,综合实力不强,市场竞争力 不强,农民市场意识、经营意识薄弱。四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科技服务效率低。 随着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农业技术推广服 务量大面广任务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和农业技术队伍 人员不够、职能不专、保障不足等问题已影响了农业技术服 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加之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