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 诗词赏析(一).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974135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 诗词赏析(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 诗词赏析(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 诗词赏析(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 诗词赏析(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 诗词赏析(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 诗词赏析(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 诗词赏析(一).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2年中考(学考)语文试题精编:诗词赏析(一)一、(2012年浙江衢州)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 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二、(2012年四川南充)诗词鉴赏(3分)赠从弟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1分)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三

2、、(2012年浙江嘉兴)野 池(4分)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植物 的景象。(2分)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四、(2012年浙江丽水)过湖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1.诗中有画。(2分)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2.景中有情。(2分)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

3、情? 五、(2012年山东滨州)古诗词鉴赏。(3分)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的特点。(1分) 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 六、(2012年浙江台州)秋夜山居(4分)唐施肩吾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素机:织布机。野客:离乡在外的

4、游客。1诗歌首句“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2分)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七、(2012年浙江温州)田家郑獬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注释】浑:这里是满的意思。残照:夕阳。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八、(2012年四川成都)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

5、作答。(2分) 答: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九、(2012年贵州铜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分)(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分) 十、(2012年四川眉山)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4分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2分)(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2分)“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十一、(2012年株洲市)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

7、四五声。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十二、(2012年甘肃兰州)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注】亡:此处读作“w”。1.“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_ _。(1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C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十三、(2012年南京)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阙 题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每:每当。(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