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 第2课学情巩固测试练习 新人教必修3.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964780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 第2课学情巩固测试练习 新人教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政治 第2课学情巩固测试练习 新人教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政治 第2课学情巩固测试练习 新人教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政治 第2课学情巩固测试练习 新人教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政治 第2课学情巩固测试练习 新人教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 第2课学情巩固测试练习 新人教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 第2课学情巩固测试练习 新人教必修3.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单元测试高二政治试题(2)【新人教】 命题范围:必修3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卷一、选择题:1孙家正所著的文化境界中有这么一段话:文化从何而来?由人化文;文化是做什么的?以文化人。这段话表明:(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B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C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个人;D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2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某中心小学对塑胶操场近200米的围墙进行绘图,让围墙说话。此做法是基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文化是人类全

2、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3汉族人婚嫁时大都是喜笑颜开,而鄂西土家族女孩自小就跟人学唱哭嫁歌,以便自己出嫁时好再现才能,哭得好听又让人伤怀感动。影响土家女孩这样做的主要因素是:( )A价值观念不同;B风俗习惯不同;C文化程度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4中国文化是讲究“和谐”的,在很多情况下中国人不会直接说你不好,因此中国人对批评很敏感,一旦被批评就会有消极甚至不良的影响。而在崇尚个性的西方文化中,德国员工经常面对公开的批评,因此德国人面对批评情绪不会过分起伏和往心里去。材料说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在实践中行为的选择;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交往的方式完全不同;C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

3、定的;D思维方式不同,反映的文化内涵也完全不同;5下列古语和漫画效仿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丹之所以藏者赤,漆之所以藏者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A B CD6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高低可以通过待人接物、为人处事表现出来。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健全的人格;B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C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7诗歌被称为文学之上乘,其语言凝练、含蓄、跳跃,以少蕴多,意境深邃。我们阅读诗歌,可以通过语言感受形象、理解形象,在想象和情感激励中再创造形象,在感情体验中共鸣,在思维活动中等到审

4、美愉悦。这段话反映了阅读诗歌:( )A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B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能改变人生轨迹,推动社会进步;D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塑造健全的人格;8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目前,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 )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意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流行歌曲;A B C D9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开发人

5、的精神资源,调动人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全面进步。之所以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B优秀文化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C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10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无论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年代,还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 )A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进程;B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C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已经成为新的第一

6、生产力;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指出: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回答1112题。11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 )A政治、经济、文化得到提高;B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高;C物质生活水平、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全面得到提升;D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12“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这是因为:( )A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B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就实现了社会发展;C人的全面发展会促进社会的发展;D社会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13植入式广

7、告,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通过场景再现,让观众对产品及品牌留下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目的。这说明:(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植入式广告是优秀文化,所以给观众印象深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强制的、被动的;A B C D14有人大代表建议屏蔽网络不良用语,如“3Q”(Thank You)、“囧”“槑”等,认为青少年长期接触这些网络语言,会产生不良影响。腾讯、新浪网站都相继推出征集意见调查。调查显示,64%网民反对屏蔽网络新词,35%的人持赞同态度。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

8、方式;人们的认识活动都会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世界观、人生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认识活动受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的影响;A B C D152010年1月4日,中纪委等六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结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突出先进思想和廉政文化内涵,强化道德教化功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参与中自觉增强廉洁意识。这一要求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是主动的、自觉的;A B C D16在北京市知名的富裕村韩村河,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

9、中全会精神,村党委明确提出: 虽然富裕起来了,我们村不能出“兜里鼓脑袋瘪”的暴发户,更不要不知荣辱的“不孝子孙”,要大力培养社会主义的新农民。这表明:( )A新农村建设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物质财富越多,人越全面发展;C文化财富越多,物质生活越富足;D优秀文化决定新农村建设的进程;17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这表明:(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人越全面发展,越能促进社会发展;时代不同对人素

10、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A B C D第卷二、非选择题18烈女传载“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之家原在一处坟墓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嬉戏于坟墓之间。其母感到上地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便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此时,孟子又常常模仿商人玩耍经商游戏。于是,孟母毅然再次搬家,迁居一所书院旁边。从此,孟子整日模仿儒生的学习和礼仪动作。孟母感到此处是最为理想的住地,因而定居该处。后来,孟子在书院教育、孟母教育、自己苦学与环境影响之下,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尊为“亚圣”。“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广为淬,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19目前,以“红段子”为主题的

11、活动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河南举办了“红动新河南”短信文化传播活动;辽宁开展了以“扬社会新风,发健康短信”为主题的“红段子”短信大赛,“红段子”活动的主题紧扣政府、社会、民生热点与关注点,传递的是健康和真情,传扬的是美德和理想,传播的是知识和文明。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并将主旋律以老百姓吉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受到民众广泛欢迎。结合材料说明开展“红段子”为主题的活动对于塑造人生的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ABAA; 610:DDABB; 1115:DCBAB; 16-17:AC;二、非选择题:18(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2)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说明一定的文化氛围、文化活动,对人的交往方式、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孟母三迁”至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3)这要求我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19(1)开展以“红段子”为主题的活动,传递的是健康和真情,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开展以“红段子”为主题的活动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有利于增加人的精神力量。 (3)开展以“红段子”为主题的活动,传扬的是美德和理想,传播的是知识和文明,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 -爱心 用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