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5月复课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6961751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5月复课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5月复课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5月复课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5月复课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5月复课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5月复课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5月复课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5月复课模拟检测试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卷1至5页,第卷5至8页,。温馨提示:疫情期间,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此次考试采用线上测试方式,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拍照上传部分的试题按要求,拍照清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传。特殊时期,请各位考生珍惜实战演练机会,独立作答!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2、求的。单项选择题: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金景芳先生认为鲁国的“初税亩”是在公田上取一份地租外,在私田上又取一份,结果公家所得多于什一,而形成所谓“二”,故哀公云“二吾犹不足”。据此可知 A井田制度并未彻底废除 B鲁国财政收入成倍增长 C赋税改革推动鲁国称霸 D鲁国率先承认土地私有 2.贺昌群在其论两汉政治制度之得失中说道:“汉末大一统帝国之解体,先由其政治机构之崩坏,而后有外戚宦官之擅权,外戚宦官之祸愈烈,政治上之破坏愈大。”汉末外戚宦官弄权实质上是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制约3.据唐代天宝年

3、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A. 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B. 加剧全国人地矛盾尖锐程度C. 表明了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D. 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4.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明清这两种分封A. 背景相同 B.目的相同 C. 对象不同 D. 内容相同5.查士

4、丁尼法学总论一书中写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可见,罗马法A维系帝国统治 B强调人人平等 C影响后世立法 D保护私有财产6民国成立后改用阳历,但民间仍习惯使用阴历。1915年元旦,民国政府为推行阳历,削弱农历春节的影响,在全国各大城市人为制造新年气氛,但民众反应冷淡。到了农历春节,政府下令不准放假,但各机关默许办事员轮流告假。当年大年三十,各家各户燃放爆竹彻夜不绝,比阳历新年热闹百倍。改历之事最终不了了之。民国改历失败表明A西方近代事物在中国遭到抵制 B传统文化不利于近代社会发展C平等自由的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D应该继

5、承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 7.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在政体上采用民主集中制,在经济上实行“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但“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提出该项主张的社会背景是A. 抗战时期中共及人民武装的重大发展 B. “农村包围城市”取得了区域性胜利C. 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的广泛考察 D. 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8如图是一幅有关欧洲宗教改革的漫画,画中教皇和基督(代表上帝)分坐在天平两侧的托盘中,天平发生倾斜,下方分别为牲畜和信徒。作者意在宣扬 A.教皇地位至高无上B.信仰上帝方可得救 C.宗教信仰必须放弃D.信徒应

6、该公平交易 9.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的宪法在送交各州批准时,部分州以宪法中缺乏保障公民权利的条款为由拒绝批准,并要求补充公民权利条款作为批准的条件。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A. 违背了自然法的理念 B. 损害了各州的自主权C. 留下了种族歧视烙印 D. 关注新生政权的巩固1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时期制度名称国民革命时期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解放战争时期世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B.新民主主义

7、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11.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生的两件不大不小的事件,使中国开启了新的纪元,这就是广东农民的逃港潮和安徽农民的包产到户。这两件事表明A.时代需要对外开放 B.改革开放的序幕被揭开C.对内改革势在必行 D.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2.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25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黄金的60年代”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 欧洲具有较完善的民主政治C. 国家减少

8、对经济的干预 D. 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动13.时事政治漫画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漫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B. 美国放弃敌视中国政策C.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 中国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单项选择题: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0、1、2、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14崔瑞德等人认为:“太宗的施政作风为人推崇,一方面,在于该作风接近儒家的以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下列可以说明此观点的是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轻徭薄赋、“存百姓”仁义为本、法务宽简 对

9、外怀柔、开放包容A B C. D15.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对这段材料理解最准确是A. 洋务运动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面B. 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工业 C. 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工业D. 此规定有利于西方资本在中国的扩张保密启用前2020年塘沽一中高三毕业班复课模拟检测历 史第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55分。1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

10、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

11、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陈独秀(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7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11分)17.(2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科举之制始于隋,盛于唐、宋,经元、明、清,至清末方废除,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强调应试者的文化素养及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为了抵制血缘、门第等因素对选官的干扰,历代统治者不断完善防范措施,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锁院、糊名、誊录、搜检、严惩舞弊等

12、。科举制的发展,使中国古代社会逐渐从门第社会演变为科举社会,尤其两宋的320年间,在社会上日益形成了“读书人人有份”的观念。科举制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有效的阶层流动的途径,使传统社会统治机构的成分不时更新,有裨于社会和政治稳定的维持;而且以人文化成天下为理想,以载道的“四书五经”为核心,以造就传道的学者为目标,保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绵长。摘编自田澍科举的利弊及清朝废除科举的教训材料二 至18951905年间,科举制积弊已久,梁启超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袁世凯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大员一起上奏朝廷,称“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民间更相率观望”。

13、于是,1905年科举制在内外交困之下走到了历史的尽头。科举被废之后,近代新式学校迅速发展。知识分子逐渐地从封建官僚政治的束缚下解脱出来,或通过报刊、学术活动等手段议论国事,影响政治,或进入学堂或出洋留学,但他们的利益被侵害,使其已极少对晚清统治者抱着死心塌地的忠诚了。士绅阶层也把目光和精力投向地方,借清政府开办新政之机,加紧同地方政治势力的联结,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直接同清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钱穆先生对此论道:“晚清末年取消科举制度,而西方民主自由的地方选举,急切间未能学到,于是政治失却重心,实际上握有军权,即握有了政权。”据周宁蓦然回首:废除科举百年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基本特征,并说明这些特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价值。(不得抄袭原材料)(10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时代背景,并简析废除科举制的历史影响。(12分)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美国是从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共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个高潮从1820年至1860年,移民总数达500万;第二个高潮从1860年至1890年,总数多达1000万;第三个高潮从1890年至1930年,移民人数猛增到2200万。194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