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B)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951223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延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B)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省延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B)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省延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B)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陕西省延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B)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陕西省延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B)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延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B)》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延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B)(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延安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B)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说明:卷面考查分(3分)由教学处单独组织考评,计入总分。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惩罚(chn) 亘古(n) 嗥鸣(ho) 踌躇(chu)B. 哺育(b) 斑蝥(mo) 震悚(s)狂澜(ln)C. 抹杀(m) 阴霾(mi) 确凿(zu) 镐头(o)D. 挚痛(zh) 诘(j)问 重荷(h) 晌午(sh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锋芒比露 大庭广众 疙瘩 字贴B千均重负 忧心忡忡 瑶言 榜样C锲而不舍 海市蜃楼 茉莉 懊悔D

2、惊心动魄 心有灵犀 丰绕 屏嶂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B.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C.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D.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4、根据提示默写。(6分)(1)草树知春不久归,_。(2)谁家玉笛暗飞声,_。(3)_,凭君传语报平安。(4) _,明月来相照。(5)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 。5、按照要

3、求,改正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的错误。(3分)“五四”青年节前夕,为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青年人的责任意识,幸福社区举行青春与责任主题演讲比赛。大学生周思宇的演讲震奋人心激起现场阵阵掌声。最后,经组委会评选,周思宇同学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第处有语病,修改意见:_第处标点使用有误,修改意见:_第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_6、名著阅读。(2分)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地进城去。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

4、买车的数儿很远呢!(1)文段节选自骆驼祥子,作者_。(1分)(2)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手中三十五元钱的来历。(1分) 二、综合与实践(6分)7、延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我校计划开展以“共创国卫”为主题的系列活动。(1)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15个字)(2分) (2)学校计划下个月开展两次活动,请你设计这两次活动的名称。(2分) (3)学生会招募志愿者去街道捡拾垃圾,你约同学小红一起参加,小红却说:“我们的任务是学习,捡拾垃圾是环卫工人的事。我才不去呢!”面对这种情况,你怎样劝说小红?(2分) 三、阅读与鉴赏(37分)(一)外婆和鞋席慕容(10分

5、)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

6、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边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以后,每次上山时,外婆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

7、温?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8、结合短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嚣张:_ 泪眼盈盈:_9、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3分)10、文中有两处描写外婆神态的地方,请你找出来。(2分)_11、“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我”的心情怎样?请写一段文

8、字描述出来。(3分) (二)讨分数的人徐慧芬(14分)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我点点头。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

9、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啊,我表扬过你?”“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还有一次画水彩,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可是这次你只能得65分呀,再说这是考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美术考得不错的,否则老

10、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65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 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我含笑。多年以后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

11、吗?”“你是?”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他说:“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月台上,我俩相互把上述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我和他开起了玩笑。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我说过吗?记不清了。可是他却一直记着,并为此改变了自

12、己。(选自青年博览2016年第9期)12、文章以“讨分数的人”为题,新颖别致,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3分) 1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14、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5、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文言文阅读卖油翁(10分)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