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反思.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951211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工程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因工程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因工程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因工程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工程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反思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生物组 黄 莹本节是必修二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二节的内容,呈上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在本章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避免与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内容重复,教材没有过多地展开介绍,只简要介绍了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目的是使学生对基因工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即了解到基因工程也是一种育种方式。统览高中生物,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章节很多,所以学会学好本节内容直接关系后面的学习。而基因工程内容抽象,知识琐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充满乐趣高效的学习是本节内容的主导思想。一、利用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副漂亮的荧光树引入,立即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都议论纷纷,这棵树为什么能发荧光呢?怎样

2、才能培育出这样的树呢?抓住教育的契机,引入本节内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思维之门打开。二、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对抗虫棉、抗虫玉米以及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在生产中的意义分析,让学生明确通过基因工程确实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例如: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等。只有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学生才会更加有兴趣继续研究和学习。三、对知识进行“先概括、再具体、后总结”的处理虽然基因工程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但是学生毕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学习起来肯定是有难度的。所以,我先把知识简单化,让学生理解基因工程无非就是把两种生物的基因拼接到一起,化难为易,使学生学起来没有畏惧感。当

3、对概念了解后,再渗透基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怎样从供体细胞获得目的基因,从而推出需要“剪刀”;再问学生目的基因能不能直接给目的基因,学生很轻易就可以得到答案,不行,因为目的基因会被受体细胞破坏,从而推出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需要运输工具;最后,引出目的基因要和运输工具结合还需要针线。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明确了为什么需要工具,在自学起来才会更加有目的。在学生了解了三种工具的特点、作用及结果后,然后进行总结,即利用三种工具如何进行操作,这样一来,既是对三种工具的一种总结,自然过渡到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可以说是一箭双雕。学生亲身探索的过程将知识内化,比起教师枯燥的讲解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识的形

4、成过程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将知识化为问题串,使学生的思维积极行动起来,本节课有三个知识,但是难点在对三种工具的理解,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在学生自学完之后,对每一种工具我都设置两到三个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解答,使他们对基础知识有更透彻的理解。另外,对于较难的问题,我改设问的方式为选择题的方式,例如:运载体的特点研究。如此一来,化难为易,也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五、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学到知识,就要应用,最后我让学生设计发光树的操作过程,通过课堂反应,发现学生真正学会了,学懂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想象力,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

5、问题的能力。六、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知识更生动化对于整个过程,学生始终都停留在图片上,闲的不够生动形象。因此,最后我添加基因操作的整个过程的视频,让学生对操作过程的理解上升到动画层次,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到位。通过听其他几位老师的课以及和几位评委老师的交谈,也发现了本节课的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语速过快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大的问题。这样的结果是给学生留的思考空间太少,以后要不断改进,注意合理把握节奏,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组织好语言,尽量做到精简。有的话不一定要说,可以通过练习题的检测效果再做以补充,如果全部都会了,那显然就不要在浪费时间说了。二、尽量给学生营造自学氛围,不要插入过多

6、的语言。在布置自学任务时,最好说完,等学生看书时,就不要再插话,否则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三、多多关注学生的自学状态。在学生自学过程中,不断地走动,看学生是否有疑惑,如果有学生举手,应给与正确、及时的解答。四、课堂训练有点少,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本着关注每位学生的思想,对于易中难的题应该都有所涉及。五、注意改变课堂提问方式。课堂教学要关注每位学生,因此,提问的时候尽量做到随机提问,以往回答问题叫起来的不是自己举手的就是在底下喊的,这样的话,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始终得不到关注,所以,可以改为一排或一组挨个的方式,这样一来,随机性就更大,就更能普遍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六、课堂评价再研究。学

7、生的基础不一样,所以对于同一问题的看法可能有很大差别,课堂上尤其要注重对问题的回答有偏离的学生的评价,否则,长此以往,会是这些学生的自信心有所挫伤,以后就不会再回答问题了。这将有可能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三年的赛教不知不觉就结束了,其中的痛苦只有自己最能体会,但对于自身的成长却是很明显的。经过了六次大赛的历练,对于自己来说,不管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对课堂的驾驭以及对课堂的评价等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感谢学校为我们搭建的平台,这对于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涵,增强业务能力,适应教学中时刻变化的新情况,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研究,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物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