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联考(第二学月)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951106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联考(第二学月)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联考(第二学月)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联考(第二学月)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联考(第二学月)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联考(第二学月)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联考(第二学月)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联考(第二学月)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联考(第二学月)试题题号 一 二三四总分(一)(二)(三)(四)得分说明: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9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A栖息(q) 巷道(hng) 歼灭(jin) 一唱一和(hu) B承诺(nu) 瞩目(sh) 要塞(si) 锐不可当(dng) C濒危(bn) 符合(f) 赋予(y) 栩栩如生(x) D嫉妒(j) 氤氲(yn) 气氛(fn) 叱咤风云(zh)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A框架跋涉断垣颓璧 络绎不绝B点

2、辍狂斓 悬涯绝壁夺人风采C驯良报负 融会惯通 循序渐进D繁衍旌旗 面面相觑 金碧辉煌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位于陕西临潼的秦始皇兵马俑阵容庞大, (震撼 震悚 震惊)人心,用何种语言赞美也不为过,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陕西的剪纸被专家们形象地称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各种经典纹饰在陕西剪纸中都被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4古诗文默写(每空一分,共8分)(1)曲径通幽处, 。(2) 卷舒开合任天真 。(3)无情有恨何人觉 ?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 ;不

3、学, 。(6)蝉中借蝉抒怀的句子是 , 。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有人说,“百味不如读书味,回味无穷数读书”。读书之所以可以让百味甘拜下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能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因此,这种满足和愉悦是可持续的、永久的。 一顿美食只能解决一日三餐的三分之一,而人可以铭记并受用一部好书一辈子。 因此,人们对饱食终日的饕餮之徒嗤之以鼻;而对囊萤映雪的读书之人却每每肃然起敬。(1)第句中有一处关联词使用有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第句句式不协调,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4、(2分)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哪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今日既是人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选文中“那怪”指:_,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请你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1)(3)题。(7分)近日,王源受邀参加了朗读者以“青春”为主题词的录制,分享他关于“青春”的故事。从第一期的“遇见”开始,朗读者十一期节目十一个关键词,每次都能引发无数观众的共鸣。本周,这一季的最后一个主题词又是一个一听就能让人

5、泛起无尽感慨和回忆的词青春。节目中,17岁的内地人气青春励志组合TFBOYS成员王源,作为唯一一个“00后”,以自身经历为观众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偶像青春。作为无数青少年的偶像,也是第一位登上联合国世界舞台的中国少年偶像,王源在大众的眼中无疑是光芒万丈享受着无尽粉丝追捧的。然而13岁就已少年成名,在其他人想着看什么动画玩什么游戏的时候就必须承担繁重的艺能训练、工作,同时还要平衡自己的课业。王源看似令人羡慕的偶像青春其实完全不像大众想象中那么轻松。他在收获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也听到过很多质疑声甚至谩骂声。现场,王源笑称以前看到这些也会不开心,还会在房间里吐槽。但现在面对这些,17岁的王源变得更加从容

6、,他已学会了承受质疑,用理智回应不理智,学会处理学习与工作、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等很多问题,不断地修炼着自己的青春旅程。录制消息一出,不少网友纷纷留言道,“才是正能量优质偶像”、“根正苗红,热血少年,意气风发正当时,祝贺王源!”。(1)、请给上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分) (2)、看到网友们的留言,你也给自己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四字网名准备留言,你取的网名“ ”(1分),出处 (1分) 。例:网名“柳暗花明”,出处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受央视一套朗读者的启示,你们语文老师也号召全部同学开展“每晚诵读”,可你父母却不同意,认为是浪费时间,且短期内也帮助不到你提高语文成绩,可你却不这

7、么认为,你准备这样说服你的父母: (3分)三、阅读理解(共15小题,计44分)【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书香书院门作为一个十三朝古都,西安曾是世界上最繁华的最国际化的大都市。虽然,那时候离现在已经很久了,那一座辉煌的城市,已经消失在历史里,留下的是一个破旧的残骸。但是,这样的一座城市,总会留下点东西不仅仅是在书本上。当一个辉煌的城市渐渐从岁月里走远的时候,至少,他会留下一个背影,耐人寻味,书院门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据说,它

8、是一个明代的叫做冯从吾的工部尚书,给皇帝上书,说皇帝“沉溺酒色、荒于朝政”,结果被革职回家,然后潜心研究易理,在宝庆寺讲学,后来又拉上陕西省当时的最高行政长官汪可受,进行“联镳会讲”,来听讲的人足有几千人,所以从此把那个地方修了一所书院,就是关中书院。冯从吾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斗争,与“千人所指,一丁不识”的魏忠贤势不两立,成为东林党人在西北的首领。并在此设立书院,以此作为阵地,以“天地万物一体为度量,出处进退一丝不苟为风操”作为兴学宗旨。中国书院大致始于初唐而盛于南宋,但在中国文化史上东林书院绽放和折射出来了独特的光彩。关中书院就是它的光和影在这儿的摇曳。那幅脍炙人口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

9、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依然闪烁在这里。当时一群文化人在此开始了他们的文化远征,这里不是遗老遗少的“诗酒文会”,不是空谈心性的象牙塔,也不是钻营苟且名利之场。这里曾是一群文化血性男儿的神圣祭坛,在这里他们讽刺朝政,裁量人物,指针时弊,在风雨飘摇中为一片明朗的天空大声疾呼。他们躬行实践,高标独立。研究经世致用之学,于万马齐喑中开启明清实学思想的先河,但家国天下之事他们时时念念于怀。片纸尺牍背后凸现出的强烈忧患意识,令人五内沸然。现在漫步在这古色古香的街巷,也许脚下的土地就是昔日的大贤们走过的地方,照耀了他们的日月依然在这里普照。“江山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关中书院建成以后不

10、久,魏忠贤灭了东林书院的一帮文人,顺便把关中书院也收拾了一下,冯从吾也被累及。然后,熹宗一道圣旨把关中书院拆了。一直到康熙3年,关中书院才被重建起来。书院建筑规模宏大,中间讲堂6间曰“允执堂”,左右南屋4间,东西号房各6间,讲堂后边有假山,“三峰耸翠”,“宛若一小华岳”,讲堂前半亩方塘,竖亭于中,砌石为桥。书院有门两重,大门二楹,二门四楹,郡丞刘孟直书“八景诗”以壮其观,学者王大智书隶字为书院题名。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关中书院改建为陕西省师范大学堂,当时成为西北5省的最高学府,民国时改为省立师范学校,直至解放。现在为西安师范学校及附小。1990年8月,碑林区政府开始对书院门进行大规模改

11、造。1991年6月,书院门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当年十月,书院门这条古文化街旧貌换新颜。改造后的书院门恢复了昔日的文化色彩。厚重、有力的颜体街名使街西的牌坊与街内的建筑浑然一体。于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这副楹联便也名副其实。过去的关中书院如今是“西安师范学校”,当年的莘莘学子为了金榜题名,而在此挑烛攻读,孜孜发奋。他们留下了书斋、留下了学堂、留下了功名,也留下了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如今的一代代新人又从这里起步,再继教书育人之伟业,再作学子,再作园丁。如今的书院门,已成为古都西安的书画荟萃之地。在这里,名人字画与业余作者竞相生辉,这里既有现场泼墨的作品,又有传世的精品的展出,既有街头地摊铺排出

12、售,又有高雅之堂陈列标价。人物、山水、花鸟,应有尽有,书画作品争奇斗艳,凡爱好者人人皆可作画,也可卖画。漫步在这条艺术的长街,面对这对仗奇巧、妥帖正稳、言简意深的楹联,面对文房四宝散发的墨香,我们感叹老街的变化,我们感叹智慧的西安人,修复了一段传奇,也修复了一道风景。(根据相关材料改变)8开头第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_9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书院门的?请简要概括。(3分)_10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请具体分析。(3分)_11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 (3分)A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四大书院之冠。B中国书院始于初唐而盛于南宋,但在中国文化史上东林书院绽放和折射出来了独特的光彩。关中书院就是它的光和影在这儿摇曳。C书院建筑规模宏大,中间讲堂6间曰“允执堂”,左右南屋4间,东西号房各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