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电子教案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951089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电子教案(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2,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776年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1817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第二阶段:1817年比较成本理论1933年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最重要的基石)第三阶段:二战以后产生的新的国际贸易分工理论,3,在西方经济学关于国际贸易分工的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它一直是西方国际经济学中的经典理论,也是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起点,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上发展而来的,因此,要研究比较成本理论,必须先学习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4,第三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第

2、二节比较成本理论第三节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第四节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第五节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第六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七节当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新发展,6,一、商品的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一)国际价值(InternationalValue)是指市场范围内的商品市场价值。它是在世界经济现有条件下,在各国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世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国际价值是一个动态的概念,7,(二)国别价值:是一国市场范围内的商品市场价值,它是由一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国际价值和国别价值作为一般人

3、类劳动的凝结物,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但在量上存在差别。,8,二、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因素,1、劳动生产率: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世界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各国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改变的。所以,商品的国际价值量受劳动生产率的影响。,9,2、劳动强度劳动强度是指劳动的紧张程度,即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各国劳动强度的变化会改变世界劳动强度,从而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变化。劳动强度与国际价值量成正比关系:劳动强度越大,意味着单位时间消耗的劳动越多,因而价值量也越大;反之,劳动强度越小,单位时间消

4、耗的劳动越少,因而价值量也越小。,10,3、贸易参与国的贸易量因为商品只有进入国际市场才具有国际价值,所以,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的贸易量也对国际价值量产生影响。如果进入世界市场的某种商品大部分是在中等条件的国家生产,而小部分是在较劣或较佳条件的国家生产,则该商品国际价值主要根据中等生产条件国家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来确定。如果进入世界市场的某种商品大部分是在生产条件较劣的国家生产,则其国际价值主要根据生产条件较劣的国家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来确定。,11,如果进入世界市场的某种商品大部分是在生产条件较佳的国家生产,则其国际价值主要依据生产条件较佳的国家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来确定。例如:天然橡胶的国际价值的

5、确定主要以印尼、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依据茶叶的国际价值主要由印度和中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汽车的国际价值则主要依据日本、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12,三、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1、调节国际分工2、刺激各国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营销技术水平。3、加深世界各国的不平衡发展4、影响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调整。,13,各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都要考虑其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经济发达、商品竞争力强的国家都主张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经济发展滞后、商品竞争力弱的国家基本上实行保护贸易政策。,14,第二节比较成本理论,15,本节主要内容

6、: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16,一、绝对成本理论,(一)理论产生背景: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方式开始形成和建立,并显示出其巨大作用和力量。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需要广阔的世界市场销售其产品,并产生了进行生产分工的客观要求。,17,(二)理论的内容要点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社会财富。各国按照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专门生产本国具有优势的产品,相互进行贸易,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从而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各国的物质福利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18,英国和葡萄牙两国的绝对成本差异(成本用每单位产品所用工时数计算),从表中可以看出:

7、生产同量的呢绒,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英国高,处于绝对劣势;而生产同量的酒,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英国低,处于绝对优势。英国和葡萄牙各有一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对方低,英国和葡萄牙应根据自己的最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生产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各自集中资源,专门生产成本比别国低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双方都能得到贸易利益。,19,贸易利益的表现:提高了贸易双方的劳动生产率国际分工前,英葡两国一年共生产2单位的酒和2单位的呢绒,分工后,英国专门生产呢绒,220人一年可生产2.2单位的呢绒;葡萄牙专门生产酒,190人一年可生产2.375单位的酒。呢绒和酒两种产品的产量都比分工前提高了。,20,2.提高了贸易双方的消费

8、水平和福利水平假定英国用一半的呢绒和葡萄牙交换酒,交换比例为1:1。英国的呢绒和酒的消费量分别为1.1单位,比分工前均0.1单位;葡萄牙的呢绒和酒的消费量分别是1.1和1.275单位,比分工前增加了0.1单位和0.275单位.,21,3.节约了贸易双方的劳动时间假定两国保持分工前的消费水平不变.英国只需用100人生产的1单位呢绒与葡萄牙交换自己需要的1单位的酒,比自己生产节约了20人的劳动;葡萄牙只需用80人生产的1单位酒与英国交换自己需要的1单位呢绒,比自己生产节约了30人的劳动.因此,生产成本绝对差别的存在,是国际贸易分工产生的基础和原因,22,(三)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的意义:第一次论证

9、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只是对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斯密提出的“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指导思想。,23,(四)绝对成本理论的局限性绝对成本理论不能解释事实上存在的几乎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和几乎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的经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如果英国在呢绒和酒这两种商品上的生产成本都比葡萄牙高,那么贸易就无法在英葡两国开展。,24,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一)主要内容: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即“比较成本”差异),就可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两优择其重,两劣取其轻”.英国和葡萄牙两国

10、的相对成本差异比较(见下表),25,(成本用每单位产品所用工时数计算)葡萄牙生产呢绒的成本是英国的90/100=90%,葡萄牙生产酒的成本是英国的80/120=66.6%,葡萄牙无论是生产呢绒还是生产酒,其生产成本都处于绝对优势,但相比较而言,葡萄牙应“两优择其重”,放弃生产成本比英国优势较少的呢绒,专门生产酒。英国生产呢绒的成本是葡萄牙的100/90=1.1倍,而生产酒的成本是葡萄牙的120/80=1.5倍,英国无论生产呢绒还是生产酒,其生产成本均处于劣势,但相比较而言,英国应“两劣取其轻”,放弃生产成本比葡萄牙劣势较多的酒,专门生产呢绒。这样,英国专门生产呢绒,葡萄牙专门生产酒,然后两国开

11、展国际贸易,进行交换,其结果对双方都是有利的。,26,贸易的有利性表现在三个方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产量国际分工前,英葡两国一年共生产2单位的酒和2单位的呢绒,分工后,英国专门生产呢绒,220人一年可生产2.2单位的呢绒;葡萄牙专门生产酒,170人一年可生产2.125单位的酒。呢绒和酒两种产品的产量都比分工前提高了。,27,2.提高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假定英国用一半的呢绒和葡萄牙交换酒,交换比例为1:1。英国的呢绒和酒的消费量分别为1.1单位,比分工前均0.1单位;葡萄牙的呢绒和酒的消费量分别是1.1和1.025单位,比分工前增加了0.1单位和0.025单位.3.可节约贸易双方的社会劳动假定

12、两国保持分工前的消费水平不变.英国只需用100人生产的1单位呢绒与葡萄牙交换自己需要的1单位的酒,比自己生产节约了20人的劳动;葡萄牙只需用80人生产的1单位酒与英国交换自己需要的1单位呢绒,比自己生产节约了10人的劳动.,28,(二)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科学性: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该理论阐明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得利益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比较成本理论还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分工而使双方互利的程度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之内,因此,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念,29,局限性:比较成本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

13、未能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比较成本理论忽略了动态分析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30,第三节生产要素禀赋理论,31,本节主要内容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产生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三、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简评,32,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产生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他认为两个国家在同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上产生差别的原因是由于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也存在着缺陷:如果假定各国之间劳动生产要素的效率都一样,那么,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便由生产要素理论(或资源禀赋理论)来解释。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由瑞典著名经济学家俄林提出来的(俄林

14、197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于他的这一学说继承了其老师赫克歇尔的主要观点,因此又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原理,简称赫俄原理(HOTheorem),33,二、主要内容: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俄林在假定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一样的前提下,把生产要素分为三大类:土地(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禀赋理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除了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外,还包括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说。,34,(一)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有两个:1、各个国家生产要素(即经济资源)的拥有状况不同

15、。有的国家土地相对丰裕,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有的国家劳动相对丰裕,如中国、印度;有的国家则资本相对丰裕,如日本、英国、美国。而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不一样,则其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不一样,某种要素丰裕的国家,其要素价格就低,某种生产要素稀少,其价格就高一些。由于生产要素价格高低不一样,所以,两国生产同一种商品即使花费的生产要素数量完全一样,两国的生产成本也会有差别。,35,2、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一样。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商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例。例如,有的商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有的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有的为“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即使生产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组合也不同,例

16、如生产大米,在泰国主要靠劳动,而美国主要靠资本和技术。因此会产生成本差异。,36,俄林论证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逻辑思路,国际贸易商品价格差异商品生产成本差异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生产要素禀赋比率差异所以生产要素禀赋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最重要的基础,37,(二)、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主要内容: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单位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报酬。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意义根据这一定理,只要通过自由贸易,各国的劳动、资本和土地都可以获得完全相等的报酬或收入,国际间的贫富差距将会消失。,38,3.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阻碍因素:各国生产完全专业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国际贸易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化国际交换中垄断因素的存在各国外贸政策的影响,39,三、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简评(一)积极意义生产要素禀赋理论通过解释为什么比较成本有差异,在理论上发展和创新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俄林把李嘉图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析。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单纯比较两国两种产品的单位劳动耗费的差异,而俄林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