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951058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147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五讲剩余价值的分割,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资本主义地租,讲义结构,2,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目的和要求本节中心内容是介绍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要求掌握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理解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成本价格和利润商品价值W=C+V+m任何一个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都包括C、V、M三个部分,即W=C+V+M。,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成本价格和利润成本价格K=C+V商品的价值就是生产该商品时实际消耗的劳动量,又称为实际生产费用。但在资本家看来,他在生产中所

2、花费的仅仅是资本,即C+V的部分;至于M部分资本家没有支付任何代价,是无偿占有的。所以,C+V就成了资本家的生产费用,即生产成本,也叫成本价格,用K来表示。于是,商品的价值就等于W=K+m。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转化形式。,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成本价格和利润资本家与成本价格成本价格是资本家赚钱或赔本的分界线;成本价格的高低决定着资本家竞争能力的大小;成本价格的补偿是保证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最低限度。,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6,如何看待成本价格?成本价格的概念使剩余价值完全表现为它的一个附加额,掩盖了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关系。成本价格抹杀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3、的区别。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看不见了(前者转移旧价值,后者创造新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被资本耗费所掩盖。成本价格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它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都同样作为资本家价值耗费被支出,再作为成本价格周转回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完全被抹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7,成本价格对资本主义生产有重大意义它是资本家经营企业盈亏的标志,也是资本家出售商品的最低价格界限;资本家可以利用商品价值和成本价格之间的差额进行竞争,差额越大,竞争力越强,资本家总是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这充分反映了资本主义竞争规律。“世界工厂”的转移是一种资本家在成

4、本价格理论引导的逐利性转移,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8,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随着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便转化为利润。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不仅是所费资本的产物,而且是他全部资本的产物。他们认为,是他们垫支了全部资本,购买了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后,才能进行生产,所以,剩余价值理所当然的是他们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在观念上被当作全部预付资本增加额时,就转化为利润。如果以P表示利润,商品价值等于生产成本加上利润:W=C+V+MW=K+mW=K+P,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9,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剩余价值的来源变

5、得神秘化了,似乎是由资本自行生出来的。利润成了剩余价值的神秘化的虚假形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实际上,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利润是对全部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0,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的计算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同一个资本家在同一时间里所得到的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一个等量,但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却不是一个等量。因为: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即利润率则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C+V的比率,即,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6、1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比较关系内容不同:一个是另一个是结果不同:剩余价值率远远高于利润率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是衡量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利润率是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是必然现象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资本家不会考虑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物质要素,就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二者却一,生产都不能进行。资本家把C和V当作一种预付总资本,即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3,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是必然现象资本家的实际获利程度,不

7、是取决于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而是取决于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是隐性的,利润率是显性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4,贪婪的资本家资本家的目的就是用最少的资本,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为追求高额利润,他们愿冒践踏法律和丧失生命的危险。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利润,资本家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资本论第一卷,829页。,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剩余

8、价值转化为利润,15,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剩余价值率。在总资本一定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就越高,反之,则低。所以,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按正比例变化,一切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也会提高利润率。资本有机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高,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少,剩余价值就少(提醒: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的利润率则要考虑超额剩余价值的影响,这里分析的是不同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反之,则高。所以,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方向变化。,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6,影响利润率的因素资本的周转速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资本在一年的周转次数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从而年利润率也越高。

9、可见,年利润率的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不变资本的节省。在一般情况下,不变资本的节省可以缩小利润率公式中的分母部分,如果剩余价值量不变,利润率就会提高。商品价格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的高低与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成反比。,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7,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原因由于社会各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别,导致了各部门的利润率的差别。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其利润率低;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利润率高。但在现实生活中,资本家不管投在那一个产业部门,都能得到和他的预付资本大体相应的利润。简单地说,就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8,

10、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如何理解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利润作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它要求投入生产中的每一个资本价值,无论在任何产业部门,都应得到相同的利润;资本的本性是天生的“平等派”,只要预付资本相等,就要求获得相等的利润;在市场上,当某个行业有利可图时,既可以获得超额利润时,资本会竞相而入,参与该行业的竞争,从而使该行业的总体利润水平趋于社会平均数量。利润的平均化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结果,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9,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机制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的实现,是资本主义竞争机制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两种不同形式的竞争: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即市场价值部门之间的

11、竞争使不同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0,部门内的竞争(单一产品市场)分析假设:产品市场价格不变、市场上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总量不变等部门内的竞争,部门内各企业为争取较好的市场条件而展开的竞争竞争手段:改进技术,改善管理,加强剥削竞争结果:形成了商品的社会价值,即市场价值。使商品的价格围绕市场价值上下波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1,部门之间的竞争(多产品市场)竞争假设:假定生产部门不变、剩余价值率固定(100%)、不变资本价值全部一次转移等部门间的竞争: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而展开的竞争。竞争手段:这种竞争是通过资本的转移实现的。因为,投在利

12、润率较低的生产部门中的资本家是不甘心获得低利润的。他时刻关注着其他部门的利润率,看到哪个部门利润率高,就把自己的资本抽出来,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或者把积累的新资本投向这些部门(即寻找新的投资行业、项目)。,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2,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两种后果:一方面,有机构成低,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资本争相投入,商品生产逐渐增多,供应量增大,其产品价格因供求关系的影响,会逐渐下降,一直降到价值以下,从而使这个部门的利润率降低;另一方面,原来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资本纷纷抽走,商品生产规模缩小,供应下降,于是产品价格逐渐上涨,以致涨到价值以上,从而使这个部门的利润

13、率提高。,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3,案例:通过对三个部门之间的竞争分析平均利润的形成假设:三个部门的有机构成不同,剩余价值不同,各部门商品的价值也不同资本家是唯利是图的,力图资本效率最大化,必然会寻找新的投资获利机会各生产部门之间寻找投资机会的竞争是一种必然,从而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即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即单个企业的利润与各部门的利润趋于一致,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4,案例:通过对三个部门之间的竞争分析平均利润的形成,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5,平均利润的形成分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各生产部门之间竞争,导致资本的自由转

14、移,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所以,平均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总额除以社会资本总额。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各部门的利润水平和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的比重大小。平均利润=预付资本X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形成过程是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6,平均利润的形成分析,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7,平均利润率的特点平均利润率并不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平均,也不意味着各部门所得的绝对利润量相等。平均利润率水平和各部门的绝对利润量,不仅取决于各部门有机构成和利润率的高低,而且与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的分配比例有关

15、。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所占比重大,平均利润率则高;反之,则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8,平均利润率的特点各部门利润平均化只是一种趋势,不能认为是利润的绝对平均化。利润的平均化也不排斥各部门中少数先进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在分析利润平均化时,是以每一部门的资本平均有机构成和平均周转速度为前提的。事实上,同一部门中各企业之间存在巨大差别,因而各企业的利润率不同。其中少数先进企业劳动生产率特别高,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大部分可以获得平均利润,有的则得不到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9,平均利润率的特点平均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剩

16、余价值和利润之间不仅在性质上,而且在数量上也有了差别。各部门的利润量都是与本部门的总资本量成正比例,而不与本部门的剩余价值量成比例,只要是等量资本,就可以获得等量利润。,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30,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就是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所谓生产价格就是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31,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从上表中分析可以看出: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不一致。生产价格的形成不是人为的,而是以部门之间的竞争作为机制的。从全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一致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此时,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而非商品价值。(注意: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不否定价值规律),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32,生产价格的形成商品价值W=C+V+m商品价格W=K+p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时,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K+p,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33,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