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电阻电路分析知识课件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948413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8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电阻电路分析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二部分电阻电路分析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二部分电阻电路分析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二部分电阻电路分析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二部分电阻电路分析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电阻电路分析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电阻电路分析知识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电阻电路分析,线性电路(linearcircuit):由非时变线性无源元件、线性受控源和独立电源组成的电路称为非时变线性电路,简称线性电路。电阻电路(resistivecircuit):电路中没有电容、电感元件的线性电路。,简单电路(局部变量):等效变换法(改变电路结构),复杂电路(多个变量):独立变量法(不改变电路的结构,选择完备的独立变量,利用KL列写方程组求解),二端(一端口)网络:N1端口的VAR与另一个二端网络N2端口的VAR相同,则N1与N2等效。,多端网络:等效是指端钮VAR方程组不变。,端口对外呈现一致的VAR(因而不会影响求解外电路各部分的u、i、p)。但是等效前后N1

2、、N2内部的情况很可能不等效。,第一节电阻的联接,电阻的串并联:,电阻的Y变换:,第二节电源的等效变换,无伴电源的等效变换:,有伴电源的等效变换:,第三节含受控源的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等效变换法,独立变量法,第四节支路法,第五节回路法、网孔法,第六节节点法,串联,并联,电阻,电导,分压公或分流公式,电阻的串联、并联,功率,形式,Y,Y,其中,其中,一般形式,电阻的Y变换,例题2对图A示桥形电路,试求I、I1,解1)将上方的Y,得图B,2)节点所接Y电阻,得图C,317=2.55,1.43.4=0.99167,(0.99167+2.55)8.5=2.5,I=102.5=4A,,连接情况,等效结果或

3、计算公式,说明,n个电压源的串联,us为等效电压源,当usk与us的参考方向相同时,usk取“”,反之取“”,n个电流源的并联,is为等效电流源当isk与is的参考方向相同时,isk取“”,反之取“”,电压源与非电压源支路并联,对外电路可以等效为该电压源us,与电压源并联的可以是电阻、电流源,也可以是较复杂的支路。仅是对外电路等效。,电流源与非电流源支路串联,对外电路可以等效为该电流源is,与电流源串联的可以是电阻、电压源,也可以是较复杂的支路。仅是对外电路等效。,无伴电源的等效变换,例题1求图示电路的I1、I2、I3,解:对原图作如右等效得:I1=-4/2=-2A,I2=I1-(4/1)=-

4、6A;回到原图,有I3=I2+2=-4A,由此例可见等效“对外”的含义,即对于求2A电流源以及5V电压源以外的I1与I2来说,题中三个电路是等效的,但原图中5V电压源中的电流已不再等于新图中5V电压源中的电流。,例题2将上例图中的1V电压源换为6A的电流源(方向向上),再求I1、I2、I3,此时电路可等效为右图,I2=6A,I1=16/(1+2)=2A;回到新原图,有I3=I2+2=8A,有伴电源的等效变换,有伴电压源:有电阻与之串联理想电压源(实际电源的电压源模型),有伴电流源:有电阻与之并联理想电流源(实际电源的电流源模型),等效条件为:,大小关系:Us=RsIs方向关系:IS由US的“”

5、指向“”,有源二端网络最终可以化简为有伴电压源或有伴电流源。,例题2求图A电路中的i1与i2,解:图A图B图C图D,对已是单回路的D图列写KVL得:(1+2+7)i2=9-4i2=0.5A;为了求i1,先求uab:uab=1i29=8.5Vi1=uab2=4.25A(B图),例化简右图所示有源二端网络,第三节含受控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阻,有关独立电源等效变换的结论对受控源也是成立的,但在变换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量(或者控制支路)必须保持完整而不被改变,否则,控制量变没了或被改变了,受控源也就不成立了。等效变换后:,1)当二端网络N内部只含电阻和线性受控源时,其端口可等效为电阻(u、i成正比),

6、在少数情形下,可能为一个负的电阻;,2)当N内部还含有独立电源时,则其端口可等效为有伴电压源或有伴电流源(在少数情形下,有伴电阻可能为负值)。,1)外施电源法:在端口人为作用独立电源(或标出端口变量u、i),对电路列写KCL、KVL方程(同时代入各元件的VAR),然后消去非端口变量,可得端口VAR。,2)控制量为“1”法:令控制量为“1”,则得到受控源的值,进一步求解端口的VAR,对于第一种电路(不含独立源)常用以下方法求解,对于第二种电路(含独立源)待戴维南定理或诺顿定理介绍以后再讨论,例求图A电路的电流i.,解:利用有伴受控电源等效变换,可得图B、图C与图D(即化成关于所求i的单回路):,

7、当电路中含有受控源时,由于受控源一方面与电阻不同,不能作串联等效,另一方面又与独立源不同,不是激励。所以仅通过等效变换还得不到最后结果,还必须列写KCL、KVL方程以及元件的VAR关系式,才能最终解决问题。,例题2求图示一端口网络的入端电阻Rab,解:先用等效变换法化简,再据KVL写出端口的VAR,或者设控制量i=1则有得出Rab有相同的结果,上题若不化简写端口的VAR则有下列过程,KCL:i1=i-i-(uRo)i2=i1+i=i-(uRo),(其它变量尽量用端口变量表示),KVL:u=R1i1+R2i2,(消去非端口变量,从而解出端口VAR。),由此可见先等效化简再求解要简单方便些,化简时

8、需要注意的地方不能忘记。,例题3求ab以左的最简等效电路;求RL=2.5k及3.5k时的I1,先化简再由KVL得U1=101500I1,当RL=2.5k时,,由此例不难看出,若待求量集中在某一支路,尤其是该支路有几种变化情况,则先求出该支路以外二端网络的最简等效电路,就会避免重复的与计算。,当RL=3.5k时,,即有RLI1=101500I1,第四节支路法,我们已经解决了本章的第一个内容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这种方法可用于:分析简单电路;使复杂电路的局部得到简化。而对于一般的复杂电路,要用“系统化”的“普遍性”的方法:系统化便于编制计算机程序;普遍性适用于任何线性电路。与等效变换法不同,系统化的

9、普遍性方法不改变电路的结构,其步骤大致为:选择一组完备的独立变量(电压或电流);由KCL、KVL及VAR建立独立变量的方程(必为线性方程组);由方程解出独立变量,进而解出其它待求量。这类方法亦称为独立变量法,包括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其中:独立性各变量不能相互表示;完备性其它电压、电流可由它们所表示。下面先研究支路法:,一、支路法的基本思路,支路(电流)法以支路电流为电路变量电路如图所示,支路数b=3;节点数n=2;回路数L=3.,图中I1,I2,I3为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如图。它们彼此不同,求解之再由各支路VAR求出支路或元件的电压,因而支路电流可作

10、为一组完备的独立变量。,列写KCL:节点a:-I1-I2+I3=0节点b:I1+I2-I3=0显然,对所有n个节点列写KCL,每一支路电流将一次正、一次负地出现两次,所有KCL方程相加必等于0,故n个节点的电路至多只有(n-1)个独立的KCL方程;而且独立方程数恰好是(n-1)个,这是由于去掉一个方程后,至少有一个支路电流在留下的(n-1)个方程中只出现一次,方程系数行列式必不等于0。故对上面的电路只要列写(2-1)=1个KCL方程(不妨取式)。,列写KVL:回路的绕行方向如图,左回路:R1I1-R2I2=US1-US2右回路:R2I2+R3I3=US2外回路:R1I1+R3I3=US1,接第

11、四节,易见,、中的任一式可由另二式导出,同样可以证明,对于b条支路、n个节点的电路,独立KVL方程的个数为(b-n+1)个,对平面电路,即等于网孔数m。独立方程总数=(n-1)+(b-n+1)=b,正好等于独立变量数(支路数),因而所得的线性方程组是可解的。任选n-1个节点列写KCL可保证其独立性。因每个网孔不可能由别的网孔来合成得到,所以(b-n+1)个网孔可以作为一组独立的回路。选择(b-n+1)个独立回路的另一方法是每选一个回路,至少增加一条新的支路。本例中可以取、两式,选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至此可见支路法的基本步骤为,列出n-1个独立节点的KCL方程;,选取(b-n+1)个独立回

12、路及其绕行方向,列写KVL方程;,联立求解这b个独立方程,得各支路电流,进而解出其它待求量;,对所得的结果进行验算。可选一个未用过的回路,代入数据校验KVL,或用功率平衡进行验算。,例:按以上步骤求电路中的Uab、PUS2产,见右图;,KCL取节点a:I1I2+I3=0,取两网孔:R1I1-R2I2=US1-US2R1I1+R3I3=US2,联立求解。可用消元法或克莱姆法则解之,结果为,再由支路VAR可求出其它待求量,验算:由于此题非数值题,故从略。,二、支路法的特例情况,特例:含电流源is,处理方法一:,含is的支路电流不再作变量(是已知量);,选取独立回路时绕过is即选择不包含is支路的回

13、路,从而可少列与is关联的回路的KVL方程。,处理方法二:,增设is上电压uIs为变量,代入相应回路的KVL方程;,该支路电流变量写为已知量is.,处理方法三(为有伴电流源时):,先将有伴电流源等效成有伴电压源,再按基本步骤列写支路法方程。,例:求图示电路各支路电流,并校验功率平衡。,解方法一:按图示选择的回路少一变量、少一方程(巧选回路)就无需再列写中间网孔回路的KVL方程,从而支路法方程为:,例题,方法二:少一电流变量,多一电压变量(图中的u),方程数仍等于总变量数:,方法三:将20电阻看成is的有伴电阻,并等效成有伴电压源,如下图(注意iK=i3is),此时支路法方程为:,再回到原电路,

14、有:,特例:含受控电源的处理方法:,先将控制量用独立变量(支路电流)表示;,将受控源看作独立电源,按上述方法列写支路法方程;,将的表示式代入的方程,移项整理后即得独立变量(支路电流)的方程组。,将式代入,消去控制量u1并整理得,解:,例题:求图示电路的各支路电流,进一步求解方程组得到所需要的结果,网络的线图和独立变量,一、图的基本概念:将电路中的每个元件(支路)用一线段表示,则这些线段通过节点连接成一个几何结构图,称之为网络的线图或拓扑图,简称图,对图中的每一支路规定一个方向,则称为有向图。,1.连通图:任意两节点间至少存在一条通路(路径),如GA即为连通图;而GB为非连通图。,2.子图:是图

15、G的一个子集。,3.路径:由G的某点出发,沿某些支路连续移动,到达另一指定节点(或原来的节点)所形成的通路。,二树、树支、连支、割集,树T:是连接所有节点但是不构成回路的支路的集合。即连通图G的一个子图,该子图满足,是连通的;,包含G的全部节点;,不包含回路。,树支(Treebranches):构成某个树的支路。恒有:树支数t=n-1.,连支(Linkbranches):某个树树支之外的支路为连支,对某一确定的树每增加一个连支,就和树支构成一个回路。l=bn+1.,割集Q:是连通图G的某个支路的集合,它满足:i)若将这些支路全部移去,G就分离为两个连通子图(其中一个子图可以为孤立节点);ii)

16、若少移去一条这样的支路,G就仍然连通。即某一闭合面切割到的支路的集合(注意每条支路只能切割一次),T1=1,2,3,T2=1,2,4,T3=1,2,5,T4=1,3,5,T5=1,4,5,Q1=1,3,Q2=1,4,5,Q3=1,4,2,Q4=2,5,第五节回路法、网孔法,一、回路电流(网孔电流),在右图中假定有Il1、Il2两个电流沿各个独立回路的边界流动,则所有的支路电流均可用此电流线性表示,所有电压亦能由此电流线性表示。此电流称之为回路电流。,式中隐含了KCL,沿回路绕行方向列写KVL得,将回路电流代入得:,解方程组求得回路电流,进一步求得支路电流,各元件电压。此例可知以回路电流为变量求解比支路法解的方程数要少,二、回路法、网孔法,回路电流可以表示出电路所有支路的电流和电压,所以具有完备性,所取的回路是相互独立的,回路电流不可以相互表示,因此又具有独立性。选择(bn+1)个独立回路(每选一个回路,至少增加一条新的支路)电流为变量列写方程求解的方法称为回路法,。选(bn+1)个网孔电流为变量列写方程求解的方法称为网孔法。,式中方程(1)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