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等五校高二语文6月联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942775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等五校高二语文6月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等五校高二语文6月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等五校高二语文6月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等五校高二语文6月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等五校高二语文6月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等五校高二语文6月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等五校高二语文6月联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省五校高二6月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2用2B铅笔把16题答案,1315题答案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用黑色签字笔把其余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诗人应秉持何种诗心?孙晓娅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与创作主体的品性、修养密切相关。“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古人尊重诗歌,并强调诗艺的极致一定要以创作主体正确的人生价值

2、观、崇高的道德追求、美好的品行为基石。一部古代诗歌史,不仅是诗歌艺术发展史,还是诗人精神铸造史。一方面,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在诗歌中得到充分释放、展现;另一方面,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又可以激荡出动人的诗情,滋养诗歌乃至人类的文化品格。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首先的是培育和充实诗人的主体精神,使之不回避时代气象和日常生活,自觉于人类精神向度的深入挖掘,自觉于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追求,自觉于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超越。诗歌精神也是一种民族精神。几千年来,杰出的诗人立志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熔铸,从问道自由到深入现实两个维度唤醒读者的内在生命感悟,彰显刚正不阿的独立意志、理性批判的现实关怀和

3、为国利民的肝胆赤诚,这些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随着社会的变迁,群体的社会意识日渐转向个体的生命意识,诗歌角色发生变化,民族精神的建构在历史化过程中流变延展。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高扬富有时代感、主体性的民族精神,应该是努力的方向。对诗歌创作而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现实关怀,不该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诗歌精神还是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的一种体现。民胞物与是中华民族究天人之际、追求天人和谐的思想核心。中华民族把人类的文化创造归结为对天地法象的观照,把在这种观照下生成的精神形态和物质形态称为文化,将文化的诗意抒发称为诗。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天人和谐观念已经演化为世界性的天人和谐,成

4、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共同取向。作为跨语际、跨文化交流最便捷直通的桥梁,诗歌类似于上古先民崇拜的一种沟通天地人神的圣树“建木”,贴近世界存在的本相,接近人类心性的原初状态。这些年的文化交流现实表明,汉语诗歌愈来愈能融入东西方文化沟通、文明交汇的语境之中。立足世界诗歌版图,以开放的视野和魄力,审视并吸纳世界诗歌的精粹,传播和发扬当代汉语诗歌经验,这是推进诗歌精神建设的努力方向。以前,我们常说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丧失了活力,就诗歌而言,其实真正丧失的是我们的创造力与求索精神。综观那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诗歌,莫不植根于博大包容的精神境界和人类亘古延绵的母题,莫不凸显纯净的灵魂、坚定的信仰、充沛的生命力、真挚的情

5、感经验和深刻的批判精神,尤其不缺的是人性之美。对每一位当代诗人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修辞技艺,而是来自自我突破面对影响的多元与焦虑,如何发出个性的声音,处理好现代性、当下时代和个体生命的关系,如何回应世界诗潮的波涌,在世界艺术的格局中完成对诗歌本体的提升。(摘编自孙晓娅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诗人应秉持何种诗心)【注】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一切物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尊重诗歌,强调诗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崇高的道德追求、美好的品德行为是达到诗歌艺术的极致的基础。B.诗歌精神与诗歌艺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诗歌精神在诗歌中得到释放与展现,而诗歌

6、精神也滋养了诗歌艺术。.培育诗人的主体精神,使之关注时代和生活,自觉于价值追求与超越,是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的首要任务。D.时代在发展,但诗歌精神不能因此而丢弃,诗歌创作中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现实关怀必须保持。.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它具有主体特点与民族特色,与诗人的品性、修养及民族文化精神密切相关。B.优秀诗歌作品的重要价值在于传承民族精神,唤醒读者的生命感悟,彰显独立意志、现实关怀和为国利民的情怀。.当代汉语诗歌应立足世界诗歌版图,审视并吸纳世界诗歌的精粹,重拾创造力与求索精神,重建当代诗歌精神。D.伟大的诗歌作品全都具备博

7、大包容的精神境界、纯净的灵魂、坚定的信仰、充沛的生命力、真挚的情感经验,并放射人性美的光芒。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代在变迁,意识在变化,承担民族精神传承重要角色的诗歌创作,应以高扬富有时代感和主体性的民族精神为努力方向。B.中华民族把对天地法象的观照下生成的精神形态和物质形态称为文化,其核心是天人和谐,诗歌即是对这种文化的诗意抒发。.诗歌由于贴近世界存在的本相,接近人类心性的原初状态,因此,相比其他文学体裁,诗歌在跨语际、跨文化交流方面是最便捷直通的。D.当代诗人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修辞技艺的长进而是自我突破,即如何发出个性的声音,回应世界诗潮,完成对诗歌本体的

8、提升。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王涯,字广津,其先本太原人,魏广阳侯冏之裔。祖祚,武后时谏罢万象神宫知名;开元时,以大理司直驰传决狱,所至仁平。父晃,历左补阙、温州刺史。涯博学,工属文。往见梁肃,肃异其才,荐于陆贽。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初,会其甥皇甫湜以贤良方正对策异等,忤宰相,涯坐不避嫌,罢学士,再贬虢州司马,徙为袁州刺史。宪宗思之,以兵部员外郎召,知制诰,再为翰林学士,累迁工部侍郎,封清源县男。涯文有雅思,永贞、元和间,训诰温丽,多所稿定。帝以其孤进自树立,数访逮,以私居远,或召不时

9、至,诏假光宅里官第,诸学士莫敢望。俄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坐循默不称职罢。再迁吏部侍郎。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时吐蕃寇边,西北骚然,又略雅州,涯调兵拒之。上言:“蜀有两道直捣贼腹,一繇龙川清川以抵松州,一繇绵州威蕃栅抵栖鸡城,皆虏险要地。臣愿不爱金帛,使信臣持节与北虏约曰:能发兵深入者,杀某人,取某地,受某赏。开怀以示之,所以要约谆熟异它日者,则匈奴之锐可出,西戎之力衰矣。”帝不报。涯质状颀省,长上短下,动举详华。性啬俭,不畜妓妾,恶卜祝及它方伎。别墅有佳木流泉,居常书史自怡,使客贺若夷鼓琴娱宾。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然涯年过七十

10、,嗜权固位,偷合训等,不能絜去就,以至覆宗。是时,十一族赀货悉为兵掠,而涯居永宁里,乃杨凭故第,财贮钜万,取之弥日不尽。家书多与秘府侔,前世名书画,尝以厚货钩致,或私以官,凿垣纳之,重复秘固,若不可窥者。至是为人破垣剔取奁轴金玉,而弃其书画于道。籍田宅入于官。昭宗天复初,大赦,明涯、训之冤,追复爵位,官其后裔。(节选自新唐书王涯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

11、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即传车,古代驿站专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所乘坐的车马。B.宏辞,即博学宏词,科举的名目,是考选进士及第者的科目,考中后授予官职。C.男,爵位名,中国古代设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男是第五等即最高等。.节,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涯学识广博,注意名节。永

12、贞、元和年间的诏令,多是他起草或修改的,文思清丽,风格雅正。因为他不结党,深得皇帝信任,众学士无人能比。B.王涯为相,循默不称职。他先后在宪宗、穆宗、文宗朝为官,宪宗在位时曾任宰相,因不发一言而被罢相。C王涯上疏,献制吐蕃之策。他担任东川节度使时,针对吐蕃对西北边境的严重威胁,曾建议朝廷以回纥牵制吐蕃,穆宗因为吝惜钱财,没有答复。D.王涯雅好典籍、书画。他千方百计搜罗,家中书籍和内府相当,等到被诛,有人挖开墻壁,皆取其奁轴、金玉,弃书画于路上。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浯。(10分)(l) 涯博学,工属文。往见梁肃,肃异其才,荐于陆贽。(2)数访逮,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诏假光宅里官第

13、,诸学士莫敢望。(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秋兴八首其二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注】这首诗是唐代大历元年(766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八月槎荆楚岁时纪记载:“汉张骞使大夏,寻河源,八月乘槎到天河,经年而返。”画省代指杜甫曾供职的官府所在地。8.首句“夔府孤城落日斜”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5分)9.这首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对其艺术效果加以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的景象。()杜牧阿房宫赋“,”两句,告诫“后人”如不以史为鉴,将重蹈覆辙。()李商隐锦瑟中“,”两句,写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梦已远去,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绪。乙 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正步刘建超郑志还在上小学的时候,邻居梁正伯伯就带着郑志和儿子梁帅在门前的空地上,“一二一、一二一”地练习走正步。郑志摇摆的小身躯、天真又认真的神态,常逗得两家大人欢笑。梁正伯伯喜欢郑志,夸他能吃苦,将来会有出息。对自己那个抹着鼻子哭泣的

15、儿子梁帅,就多了一些训斥:“瞧瞧你那窝囊样儿,走个正步都怕苦喊累哭鼻子,没出息!”挨了批的梁帅,经常怂恿郑志偷个懒儿,他还到郑志的父亲那里去诉苦,说哥哥故意逞能,故意显摆,惹得父亲训斥自己。郑志的父亲让郑志让着弟弟点儿,郑志听话答应了。可一到走正步,他就雄赳赳气昂昂。有一次,梁帅想要一辆“凤凰”牌山地车,便和郑志商量,让他练正步时收点儿劲,好让自己出出风头,老爸一高兴没准儿就把自行车给推回来了,郑志听后点头答应了。谁知正步一走,郑志照样还是精气神不减,气得梁帅把嘴撅得老高。买车的计划泡汤了,郑志挠着头皮说:“我也不知道怎么了,一走正步就把啥都忘了。”郑志的父亲和梁帅的父亲是战友,两个人一同入伍,又一同转业到了公安局。在一次处置紧急事件中,行凶的歹徒拉响了捆绑在身上的炸药,导火索冒出“嗞嗞”作响的蓝色火焰。紧急关头,梁帅的父亲一把推开了站在身边的郑志的父亲,抱着歹徒纵身滚下了山坡。巨响之后,浓烟升起,歹徒毙命,梁帅的父亲身负重伤,还拐了一条腿。郑志的父亲经常讲这个故事,对郑志说:“我这条命是你梁伯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