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6 应急管理讲解学习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939418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4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6 应急管理讲解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6 应急管理讲解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6 应急管理讲解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6 应急管理讲解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6 应急管理讲解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6 应急管理讲解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知识6 应急管理讲解学习(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应急管理,第六章应急管理,基本要求: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需求,协助建设应急救援体系,编制和演练应急预案,评估演练效果。主要内容第一节预警的基础知识第二节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第三节预警控制第四节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第五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第六节应急预案的演练本章内容为一个体系,一个过程,四个层次,四个部分,六大要素,三种类型。,第一节预警的基础知识,预警是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实现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预警机制则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

2、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一、安全生产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预警需要完成的任务是针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和控制。预警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与其他预测工作不同的特征。预警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与其他预测工作不同的特征。1、快速性;2、准确性;3、公开性;4、完备性;5、连贯性,二、建立安全生产预警的原则和要求,构建预警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和引导的原则1、及

3、时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高效性原则4、引导性原则,三、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预警管理体系的要素: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事故预警管理战略上,应针对事故特点建立事故预警管理体系。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预警管理体系基本框架,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外部环境预警系统,事故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报警,实行措施,反馈,NO,YES,(一)外部环境预警系统,1自然环境突变的预警生产活动所处的自然环境突变诱发的事故主要是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

4、造成的破坏。2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国家对行业政策的调整、法规体系的修正和变更,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非常大,应经常予以监测。3技术变化的预警现代安全生产一个重要标志是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依赖越来越大。因而预警体系也应当关注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变动的预警。,(二)内部管理不良预警,1.质量管理预警企业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工程),基本任务是确定企业的质量目标,制定企业规划和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2.设备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对象是生产过程的各种设备的维修、操作、保养等活动。3.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事故发生诱因之一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发的,人的行为活动预警对象主要是思想上的疏忽、知识和技能

5、欠缺、性格上的缺陷、心理和生理弱点等。,(三)预警信息管理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以管理信息系统(MIS)为基础,专用于预警管理的信息管理,主要是监测外部与内部管理的信息。预警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推断等过程。信息流动及其预警部门的运转模式如图:,预警信息管理的流程图,超出范围,评价指标,判断事故发展,分级报警,分级管理,对策库,生产活动正常进行,Y,N,第二节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预警系统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基础,它是在预警原理指导下,以事故现象的成因、特征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系统理论和预警理论,构建对同性质灾害事故能够起到“免疫”,并能够预防和“矫正”各种事故现象的

6、一种”自组织”系统。预警系统也是以警报为导向,以矫正为手段,以免疫为目的的防错、纠错的系统。,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一)预警系统的组成预警系统主要是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预控对策系统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二)预警系统的功能,1、监测系统:是完成实时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存入计算机,供预警信息系统分析使用。2、预警信息系统事故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与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原始信息。(1)信息收集(4)信息存储(2)信息处理(5)信息推断(3)信息的辨伪3、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建

7、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1)预警评价指标建立预警评价指标就是能敏感地反映危险状态及存在问题的指标,建立预警评价指标、指定评价指标标准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是预警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a)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b)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c)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d)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2)预警准则的确定预警准则:是指一套判别标准或原则,用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是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预警方法:(a)指标预警(b)因素预警(c)综合预警(d)误警和漏警预警阈值确定,4、预测评价系统,(

8、1)评价对象: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2)预测系统:预测系统的功能是进行必要的未来预测。(3)预警系统信号输出及级别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状态,用蓝色表示,二、预警系统的实现,完善的预警系统为事故预警提供了物质基础。预警系统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事故的预警和控制,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功能,而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和治错的功能。(一)监测监测是预警活动的前提,监

9、测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二是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技术的比较。,(二)识别识别是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以识别生产活动中各类事故征兆、事故诱因,以及将要发生的事故活动趋势。(三)诊断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在诸多致灾因素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险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量的描述。诊断的工具是企业特性和行业安全生产共性相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四)评价对已被确认的主要事故征兆进行描述性评价,以明确生产活动在这些事故征兆现象冲击下会遭受

10、什么样的打击,判断此时生产所处状态是正常、警戒、还是危险、极度危险、危机状态,并把握其发展趋势,在必要时准确报警。(五)监测、识别、诊断、评价的关系监测、识别、诊断、评价这四个环节预警活动,是前后顺序的因果联系。,第三节预警控制,预警的目标是实现对各种事故现象的早期预防与控制,并能对事故实施危机管理。控制是预警的落脚点,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管理三个活动阶段。一、组织准备组织准备是指开展预警分析和对策行动的组织保障活动,它包括整个预警机制的运行制定并实施的制度、标准、规章,目的在于为预控对策的实施提供有保障的组织环境。组织准备有两个特定任务,一是确定预警系统的组织构成、职能分

11、配及运行方式。二是为事故状态时的管理提供组织训练与对策准备。组织准备活动服务于预警的组织管理过程。,组织准备体现在以下方面:(一)预警功能的组织管理体系这是一个新的组织功能体系,是融合企业安全管理与实践于一体,集企业正常活动的防错、纠错和生产事故状态的预警方法于一身;将管理过程所产生的不可靠性,置于有效监测与控制之下,使企业生产活动在有序的均衡中实现自组织状态,最终保证企业安全生产。(二)预警机构为了保证预警机制高效运转,促进安全管理的预控工作,企业应对原有安全监察机构进行改造,成立安全预警部,增加预警管理职能。预警部的中心任务是建设、维护企业的预警管理系统,二、日常监控,日常监控是对预警分析

12、所确定的主要事故征兆(现象)进行特别监视与控制的管理活动。安全预警部应对日常监控负责,同时总结预警监控职能系统的经验或教训,设“预警监控挡案”,在日常活动中负责培训员工的预警知识和各种逆境的预测与模拟预警管理方案,在特别状态时提出建议供决策层采纳。,三、事故的危机管理,事故的危机管理是日常监控活动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的发展,企业生产活动陷入危机状态时采取的一种特殊性质的管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的特别管理方式。危机管理活动,是特殊情况下对“日常监控”活动的一种扩展。,四、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关系,预警分析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对系统隐患的辨识,预控对策的活动内容是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治错

13、的管理活动,两者相辅相成。(一)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基本关系预警分析过程的四个环节和预控对策活动的三个环节,是明确的时间顺序关系和逻辑顺序关系预警分析的对象,是正常生产活动中的安全管理过程,而预控对策活动的对象,则是已被确认的事故现象,两个活动对象是有差异的。,(二)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沟通,两个活动之间的信息沟通主要是监测信息系统的运行,而这个信息系统,又是企业生产活动整体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部分,它使预警系统的活动同企业生产活动整体的安全融为一体。预控对策活动中的组织准备环节,是联结两个系统活动的组织手段。,第四节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

14、本任务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基本任务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1.不确定性、突发性2.复杂性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事故应急救援的要求:迅速、准确、有效迅速:要求建立快速

15、的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信息,迅速调集所需应急力量、设备、物资等;迅速建立统一指挥与协调系统,开展救援活动。准确:要求有相应的应急决策机制,能基于事故的规模、性质、特点、现场环境等信息,正确地预测事故的发展趋势,准确地对应急救援行动和战术进行决策。有效:指应急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它取决于应急准备的充分性与否,包括应急队伍的建设与训练,应急设备(设施)、物资的配备与维护,预案的制定与落实以及有效的外部增援机制等。,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这部分内容在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已经有比较详细的阐述,在此就不再重复了。应当能判断出哪些法律法规中对此内容有要求等。,2007年

16、8月30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并以主席令(第六十九号)的形式颁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规定了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活动中,政府、单位及个人的权力与义务。2009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通知提出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包括加快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完善企业应急预案等内容。关于应急预案,通知强调企业应急预案要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保持衔接,并定期进行演练。,三、事故应急管理理论框架,传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注重发生后的即时响应、指挥和控制,具有较大的被动性和局限性。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更加全面更具综合性的现代应急管理理论逐步形成,并在许多国家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功。无论在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