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地理第三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938025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地理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地理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地理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地理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地理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地理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朝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地理第三次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朝阳二高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共用时90分钟第I卷 单项选择题( 2分x 30 = 60分 )该图是北半球局部日照图,AB为晨昏线,纬线BC弧度为90。图示区域恰好全部为8日。读图,回答1-2题。1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A8日18时 B. 7日6时 C. 7日18时 D8日6时2此日,太原市居民观测到日出、日落时日影方向为A正西方,正东方B西北方,东北方 C东南方,西南方D西南方,东南方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可用于定位、导航。若在甲、乙两地GPS接收机显示的经纬度坐标显示为甲(692224N,762240E),乙(802501N,770658E)。

2、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A820千米B1 020千米C1 220千米D1 420千米4、甲在乙地的()A西北方B西南方C东北方D东南方5、晴朗的夜晚,同一时间两地观测到北极星的状况是()A两地都刚好露出地平线B甲地看到的北极星仰角大于乙地C甲地看到的北极星仰角小于乙地D都看不到北极星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气温的垂直变化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关。右图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读图完成6题6两坡的雪线高度相差约为()A.200 m B.500 mC.3700mD.3900m海岸线

3、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中纬度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7题。7图中A处的海岸线自15世纪至现代,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A.修建有护海大堤 B.大河河口不断摆动C.红树林保护了海岸 D.海平面不断下降下图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岩层水平分布图,据图完成8-10问题。8.下列四幅剖面图中与沿ab剖面线的剖面图一致的是9.对于图中甲丙两处地形成因与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为背斜山B丙处向斜成山 C甲处向斜成谷D丙处背斜成谷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比丙处先看到日出 B甲处河流向南流 C乙处比丁处流水侵蚀作用强 D乙处降水量远远大于丁处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

4、期至今沿45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指地形演变趋向)。读图完成11题。11. 推测图中大陆东岸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常绿硬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温带荒漠 “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下图为我国劳动力变化及预测情况(新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读图,回答1213题。12.我国开始出现“用工荒”的时间拐点大致是( )A2002年B2007年C2012年D2020年13.“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我国政府应()A继续实行严格的低生育政策B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C鼓励大量外资企业的入驻D增加对企业的补贴,提高劳动者工资下面是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

5、处理的功能分区图层和地价图层(单位:十万元)。读图完成1415题14下列关于该城市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城市可能位于东亚或者欧洲西部 B该城市西南方向可能为高级住宅区C该城市商业区全部呈带状分布D该城市商业区地价都高于其他功能区15.功能分区图层中最适合布局电子装配工业的是()ABCD“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回答1617题。16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保持土壤水分增强土壤透气性

6、增加大气湿度减少空气污染ABCD17.下列功效中,哪项不属于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产生的有利影响()A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B保护了土壤肥力C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D减轻了酸雨程度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1820题18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B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C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19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B农业生产影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C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位于大陆东部20江西赣南山区生长

7、积温与下列自然带生长积温最接近的是()A混交林带B落叶林带C硬叶林带D荒漠带藏北牧民为解决用电问题,购置了一套移动光伏发电设备,设备主要由太阳能电池发电板、控制器、蓄电池组成,发电板可灵活调节朝向和与地面的夹角,发电过程中发电板朝向应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据此完成2123题。21.如果下列地区使用光伏发电设备,则每年发电时间与藏北牧民最接近的是()A三亚 B南昌C重庆D昆仑站22.若某日发电板朝向变化超过了180,则该日可能是()A1月1日 B3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23.某地也使用该发电装置,某日其发电板与地面的夹角为6080,则使用该设备的可能是()A巴西的印第安人 B意大利人 C

8、西亚的阿拉伯人 D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人读图,回答2426题。24.若线为北半球的低压槽线,处气压低压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低压槽附近形成冷锋B.低压槽附近形成暖锋C.处为晴朗天气D.位于锋后,可能为阴雨天气25.若该线为北半球的高压脊线,处气压低于处,该脊线夏天出现在我国江淮地区时,最可能出现()A暴雨和冰雹天气B扬沙或者沙尘暴天气C炎热干燥天气D连绵的阴雨天气26.若线为板块消亡边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处可能为日本群岛B、处可能为红海C、处可能为马里亚纳海沟D、处可能为安第斯山根据机场飞机资料和各机型飞行参数,采用机场噪声预测程序对某国际机场的噪声影响进行预测,预测的噪音等值

9、线(单位dB,大于70 dB即为噪声污染)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2728题。27.下列依托机场布局的城市功能区不合理的是()A甲,中心商务区B乙,物流园C丙,酒店业D丁,高新技术产业28.飞机场的跑道一般要和盛行风向一致,该机场最有可能位于()A印度南部 B美国东南部 C巴西东南部 D澳大利亚北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地陆续启动实施“单独两孩”(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下图是我国甲、乙、丙、丁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构成图。据此完成2930题。29从图中数据判断,可能最先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省(区)是()A甲B乙C丙D丁30从图中看出,2000年至201

10、0年期间甲省(区)()A人口数量明显增多 B省(区)内人口流动量大 C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提高 D劳动力充足,就业压力大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31.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图1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表1为图1中、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完成下列问题。(16分)图1月1234567891011125.86.57.58.59.49.610.29.98.77.66.35.88.18.79.610.510.711.210.29.58.98.88.18.0(表一)(1)说出图1中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分析该断层的成因。(8分)

11、(2)比较图1中、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6分)材料一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材料二沙湖位于银川市的北面,西依贺兰山,当地盛行东北风,其北面是大片灌溉农业区。沙湖原本是一片湿地,上世纪50年代,一场罕见的暴雨侵袭了贺兰山脉,暴雨引发山洪,顺着山势呼啸而下,倾泄进贺兰山脚下的一处低洼地,雨过天晴,一汪湖泊赫然出现在人们面前。沙湖位于宁夏平原的沉降中心,至今地势仍然在不断下沉。材料三据说宁夏土质碱性最重,地面常常像银子撒满了一地,呈白色,故名“银川”。因为银川平原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洪水漫流,若排水不畅,形成的湖泊、湿地在干旱气候条件下,风沙狂吹,

12、水气蒸发,湖泊、湿地很快挥发留下大片的盐碱滩地。(1)分析说明宁夏沙湖的成因。(6分)(2)近年来,宁夏沙湖周围的一些湖泊均已干涸,而沙湖能在一片沙漠广布区历经几十年仍没有消亡,且其面积还有扩大的趋势,试分析原因。(10分)(3)银川市决定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计划在市郊建立一个面积大约是西湖5倍的人工湖。是否合理?试从地理学的角度进行评价。(10分)33(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3为某国家部分领土示意图;图14是甲河中上游某测站的径流量分配图。材料二: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山谷的挡水体统称为堰塞体。图示山区有众多堰塞湖分布,近几年来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堰塞湖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失。图15为堰塞湖示意图。(1)与40S南侧相比,描述北侧聚落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2)评价甲河中上游水能开发的不利自然条件,并说明理由。(4分)考生注意:请将“地理试卷的卷 3133题,共计40分”写在答题纸上,只交卷答题纸!“地理试卷卷 3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