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693794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关键词:和谐社区 零就业 科学发展观 生产服务业 风险防控 转企改制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文化交流与传播 惠农政策 2011 年工作回顾过去一年里,市政府在中共苏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三城”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不懈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持之以恒重统筹、惠民生、促和谐,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转型升级取得成效。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 万亿元,预计达到10500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1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11

2、00.9 亿元,增长 2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502亿元,增长 24.4%。实现工业总产值 3.3 万亿元,增长 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2.8 万亿元,增长 17.7%。新兴产业产值增长 24.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 38.1%,比上年提高 9.3 个百分点。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入融合,涌现出一批“两化”融合示范区、示范企业、示范项目。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 68.1%。新增制造业地标型企业 7 家,累计达到 21 家。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实现增加值 447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 42.6%。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达到 60

3、 个。新增制造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企业 466 家,累计已达738 家。加强城市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工程,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830 亿元,增长 17.8%。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苏州高新区馨泰社区被评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接待入境游客 296 万人次、国内游客 7775 万人次,分别增长 10%和 13%;旅游总收入达到 1190 亿元,增长 17%。我市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和全国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 480 亿元,增长 25%。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

4、园成为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 11.6%和 12.6%。全年保费收入增长 15.8%。全社会融资总量再攀新高,新增融资超过 3500 亿元。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新建高标准农田 6.9 千公顷,建设粮油万亩高产示范片 29 个,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新增高效农业面积 8.5 千公顷、设施农业面积 4 千公顷,现代农业园区扩大到40 千公顷,太仓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新添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189 个。吴江市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配套服务业,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 家,

5、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 1650 亿元,增长 14%。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经济国际化水平又有新提升。进出口总额突破 3000 亿美元,增长 9.5%。一般贸易出口所占比重达到 23.7%,比上年提高 3.5 个百分点。利用外资结构持续优化,实际利用外资 89.1 亿美元,增长 4.4%。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 29.3 亿美元,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实际利用外资 33.5 亿美元;新增外资企业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 45 个。服务外包发展迅速,实现接包合同额 35.4亿美元、离岸执行额 20.1 亿美元,分别增长 56%和 57.9%。江苏花桥国际商务城成为全国首个服务外包认证

6、国家示范区。“走出去”步伐加快,中方境外协议投资额达到 7 亿美元,增长 48%,总额位居全省第一。开发区“二次创业”成效明显,新增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2 个国家级开发区。南北挂钩合作更加紧密,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在全省共建园区考核评比中获得第一名,苏州南通科技产业园、苏州盐城沿海合作开发园区加快建设。加强对口援建,新疆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大型综合体苏新中心、东部产业转移园、产业园集宿区等项目全面启动。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积极开展,我市及各县级市、区全部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行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 17.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 37.

7、3%,比上年提高 0.7 个百分点。4 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有机发光显示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2.45%,比上年提高 0.11 个百分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增加科技型企业信贷风险准备金,发放“科贷通”专项贷款 21.7 亿元。我市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战略合作深入推进。国家“”创业投资中心挂牌运作,新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5 家以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 74 家,我市获批建设核电领域首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二期、中科院苏州生物医

8、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二期和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等项目加快建设,苏州国科数据中心一期建成使用,吴中区中科院医药研发中心揭牌成立,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得批准,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认真实施姑苏人才计划和“1010”工程,精心组织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在海外举办“赢在苏州”国际精英系列创新创业大赛,聚才环境更趋优化。我市新增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2 个;新增入选国家“”人才 20 名,累计达到 50 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新增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67 名,累计达到 205 名,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知识产权创造充满活力,专利申请

9、量、授权量均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落户苏州高新区。落实技术标准战略和名牌发展战略,新增 2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和 2 个国家标准化组织,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纳米技术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区,吴江市国家通信光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验收。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建设积极推进,新增中国驰名商标 14 件,累计达到 58 件。创新体制机制,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健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绩效考评机制,注重公司监事会建设,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得到加强。改进政府投入方式,探索采取奖励、担保、设立投资基金等形式扶持产业发展。创新金融发展,成立了苏州产权交易中心和市信用再担保公司,东吴人寿保

10、险公司获准筹建,地方金融业态更加丰富。国家开发银行在地级市设立的首家分行落户苏州。新增东吴证券等上市公司 18 家,募集资金 214 亿元,又有 8 家企业获批发行企业债券 89 亿元。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开业 72 家,注册资本达到 193 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000 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净增注册资本1394 亿元,上缴税收 612 亿元,分别增长 19.6%和 15.8%。城乡建设统筹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上报工作顺利完成,滨湖新城、高铁新城规划和中环快速路规划抓紧编制,沿独墅湖地区、虎丘周边地区等区域的城市设计

11、积极开展。京沪高速铁路苏州段及配套场站建成投运,苏州火车站北广场按期完工,南站房和南广场配套工程加快推进。太仓疏港高速公路抓紧建设,苏虞张公路快速化改造启动实施,230 省道吴江北段完成改造任务。高铁快速路建成通车,东环快速路南延、南环快速路西延二期等工程如期开工。轨道交通 1 号线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2 号线建设进展顺利。干将路综合整治基本完成,一批城市道路修建竣工。苏州港新增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 2 个,货物吞吐量达到 3.8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 450 万标箱,其中太仓港区货物吞吐量突破 1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 300 万标箱。张家港复线船闸工程和苏南运河、杨林塘航道升级工程加紧实

12、施。加强电网建设,投产 110 千伏及以上线路 806 公里。新增人防设施 75 万平方米。市容环卫保洁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和车辆管理得到强化。餐厨垃圾收集处置二期工程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三期工程开工兴建,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提标改造工程全面建成,新设了一批建筑垃圾临时归集点。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深入开展,在城乡规划有机融合、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并轨、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市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优化城乡布局和资源配置,完成镇村布局规划修编工作,确定农村保留村庄和集中居住点,全市农村 88%的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43%的农民实现集中居住,

13、80%的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开工建设农民安置房 1800 万平方米,全年有 5 万农户进城进镇落户。新增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4 家,累计达到 3397 家,持股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提高到 95%。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均年集体收入达到 503 万元,增长 12%,涌现出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管理模式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金融服务不断改善,农业保险体系加快构建,农业担保业务继续扩大。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全年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达到 77.8 亿元,增长 22.7%。注重农村社区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坚持教育优先,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14、,新增省优质幼儿园 18 所,累计达到 270 所。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义务教育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外来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超过 70%。推动普通高中多元化、特色化发展,苏州中学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不断增强,我市被列为首批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2 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成为国家示范和骨干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市立达中学新校、景范中学金阊校区建成启用,盲聋学校新校基本建成。支持在苏高校改革发展,6 所高校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试点学校。完善公共文化设施,苏州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和名人馆落成启用,一批县级市(区)标志

15、性文化工程如期建成。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达标率分别超过 90%和 95%,送书、送戏、送电影和“群星璀璨2011”等文化惠民活动积极开展,我市成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市。有线数字电视高清、双向升级有序实施。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所属经营性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组建了苏州报业和苏州广电两大传媒集团公司。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加速推进,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古城墙保护性修复和古建老宅保护修缮等工程顺利开工。吴文化考古研究获得重大成果,木渎春秋城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滑稽戏顾家姆妈被评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和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一名,

16、并获中国戏曲学会奖,我市表演艺术家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大奖。吴江市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入选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重点项目,区域文化联动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太湖文化论坛首届年会成功举办。中国工艺文化城首期建成开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普及工作深入开展。第二轮苏州市志进入总纂阶段。市档案馆、苏州工业园区档案馆通过国家一级档案馆测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实施。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体迁建一期工程启动建设,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园区总院、市立医院本部的门诊急诊楼等项目按计划推进。医疗便民服务“一卡通”积极推广,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治疗工作稳步开展。金阊区留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全国示范单位。急救体系逐步完善,急救能力明显增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镇通过复审。幸福家庭世代服务工程全面启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得到加强,03 岁科学育儿项目有效实施,我市成为全国幸福家庭创建试点市和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试点市。顺利通过实施妇女儿童“十一五”规划终期评估验收,妇女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